一个车行进在喀斯特地貌的长镜头,配上几句司机与姜仕坤的画外音,人物还未出场,却已经把姜仕坤“每天235公里”深入乡村工作的亲民县委书记形象立了起来。影片用质朴又写意的电影语言将姜仕坤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印在了画面上。
6月24日,以姜仕坤真实事迹改编的大型人物传记电影《爸再爱我一次》在北京举行观影座谈会。该片将在“七一”全国公映,目前有6000家影院开始排片。
《爸再爱我一次》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联、中共黔西南州委、中共晴隆县委、贵州温暖四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该片由音乐人、青年导演熙道担任导演及音乐总监,演员由立平领衔主演。
姜仕坤生前任中共贵州晴隆县委书记,2016年4月12日在广州出差途中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享年46岁。他去世后被追认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他率领全县人民创造的种草养羊、产业扶贫的“晴隆模式”及全域旅游开发的脱贫事迹得到国家高度肯定,被社会广为流传。
电影《爸再爱我一次》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此类题材影片往往不同于情节剧电影,其核心特质在于人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该片在叙事结构和风格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既具有老电影的质朴,又没有拘泥于传统模式,透过主人公女儿的视角,将主人公的事业线、亲情线及生命体征三条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突破过去主旋律人物传记片“高大全”的成规,使曾经“神坛”上政治化的“符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既表现了姜仕坤为人民奔走于田间村镇的无怨无悔,也展现了姜仕坤朴实的个人情感生活,带给观众情理互动、情理兼容的观影体验。充分利用人物的人格魅力和自身内在力量牢牢抓住观众。
传记片演员的表演是影片的灵魂。对于传记电影来说,传主的人物造型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观众对银幕上人物形象的要求往往高于其他类型的电影,不但要“形似”,也要“神似”。但凡成功的传记电影,都离不开主要角色的成功塑造。比如《末代皇帝》中尊龙对溥仪的塑造,《巴顿将军》中乔治•斯科特对将军巴顿的演绎,传记电影不但对演员的人物造型要求格外高,也往往需要演员格外的付出。为了真实地再现姜仕坤,演员立平在剧组生活中也习惯地穿着剧中的服装,随身带着人物常用的道具,甚至在拍摄抽血化验的戏时也是真抽,在表现主人公突发心脏病的戏时也是真摔。演员立平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想演好姜书记,光靠演技是不行的,更需要演员的真诚。”除了对主人公事业线、亲情线的掌握,立平也细心地把握到了主人公的身体状况,将姜仕坤平凡事迹中坚韧、奉献、实干、担当的精神力量透过银幕传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