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闲谈Immunology
沟通免疫学基础研究与产业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药经济报  ·  徐景和在广东调研化妆品监管工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闲谈Immunology

“疼痛”免疫学

闲谈Immunology  · 公众号  ·  · 2024-07-01 08:16

正文

疼痛是对伤害性刺激的保护性知觉,表明身体面临潜在伤害。然而当它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时,成为慢性疼痛,则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据估计影响全球超15亿人。
目前临床上可用的治疗方案不多,吗啡等 阿片类药物,存在众不良反应(如镇静和便秘)、快速耐受、滥用甚至死亡风险。
认识疼痛,才能从中寻找治疗方案。
免疫与疼痛
生理疼痛由经典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介导,如谷氨酸、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和P物质等。然而,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许多由胶质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免疫途径,会导致病理性疼痛。目前的疼痛疗法忽视了这些非神经元贡献者的作用。
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在周围神经损伤或感染后,免疫细胞上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被激活。配体与TLRs和NLRs的相互作用激活,最终激活核NF-κB和AP-1介导的促炎细胞内通路,以及炎症小体的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增加,包括肿TNF-α、IL-6、IL-1β、CCL2/MCP-1和CX3CL1以及其他免疫介质,如一氧化氮(NO)。
在损伤后3天内,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被招募到该部位,并分泌细胞因子( TNF-α、IL-1β、IL-6、IL-17、神经生长因子(NGF)、5-羟色胺、组胺、前列腺素) ,帮助辅助T细胞和B细胞,并增加外周痛觉感受器敏感度。
活化的免疫细胞也释放抗炎分子(IL-10等),作为愈合过程和稳态重建中的一种自动调节方法。
神经元表达细胞因子受体
感觉神经元表达许多细胞因子受体(IL-1βR、TNF αR、IL-6R和IL-17RA)、NGF受体(TrkA),以及5-羟色胺、组胺和PGE2的G蛋白偶联受。
周围神经元敏感化,可导致末端突触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痛觉感受器释放增强,这是一个重要的感觉信号调节的部位。这种增强的后角信号,通过一种称为中枢敏感化的机制进一步使二级感觉神经元敏感。随着中枢敏感化的发展,伤害性感受神经元能有效地向脑和脑干的更高阶结构发出信号,产生病理性痛觉,包括痛觉过敏(对正常有害刺激的增强反应)和异位痛觉(对正常非有害刺激的疼痛,如轻触)。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分布于整个大脑和脊髓,数量超过神经元,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的40-50%。相比之下,小胶质细胞仅占所有胶质细胞的5-10%,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单核吞噬细胞。
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或感染一样,周围神经的损伤会刺激脊髓背角的胶质细胞 激活标记物 表达增加,如GFAP,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如补体受体3(CR3),CD11b,或电离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表达与疼痛相关的神经递质受体,如AMPA(α-amino-3-hydroxy-5-methyl-4 isoxazolepropionic acid)受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嘌呤能受体(如P2X4R或P2X7R)或神经激肽1受体(NK1R),这些受体被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 谷氨酸、ATP和P物质) 激活。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还释放趋化因子如CCL2和CX3CL1,以及其他免疫介质CSF-1和ATP。这些释放的因子能有效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而小胶质细胞又能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TNF-α和IL-6)、趋化因子(如CCL2)、ATP、兴奋性氨基酸(EAAs)和NO。 与外周细胞一样,背角神经元表达许多这些因子的受体。
神经元表达的细胞因子受体的激活可改变神经元的功能。 例如,促炎细胞因子TNF α和IL-1β增强脊髓II层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抑制抑制性突触传递。 而TNF-α增强了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的频率,而IL-6则降低了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的频率。 值得注意的是,IL-1β能够提高sEPSC的频率和振幅,同时降低sIPSC的频率和振幅。 此外,TNF-α和IL-1β增强了兴奋性AMPA和nmda诱导的电流,而IL-1β和IL-6抑制了抑制性GABA-和甘氨酸诱导的电流。 因此,这些细胞因子受体的激活进一步使局部神经元敏感,导致伤害性感受信号的前馈循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