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一个富有生机与希望的季节。但你知道吗?在这充满温暖与活力的五月里,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它象征着关爱、理解与尊重——那就是全国助残日。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今年的5月19日是第三十四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为
“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
校院共建
“让爱无碍”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紧扣这一主题,希望南大学子能多多了解科技对残疾人朋友生活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
8500多万,
约占总人口的6%,这相当于约每1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残障人士,这无疑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在这个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运用
科技手段
扶残助残已势在必行,针对不同类型的残障群体也应运而生出了相对应的助残科技。那么,看似“高大上”的先进科技要如何融入生活、赋能助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外出行走是一件并不容易的活动。而这款
盲人视觉辅助眼镜
可通过传递
立体声音
的方式为视觉障碍者提供障碍物和通路检测、台阶洼坑等场景检测,同时还可提供精准定位导航功能。新一代研发的辅助眼镜还加入了纸币识别、红绿灯识别、斑马线识别、人脸识别等识别功能。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学过程一向面临着更多的难题与考验。但人工智能语音转换技术帮助聋生把语音转换成字幕来看,帮助盲生把
文字转换成语音
来听,例如在中药药斗上设置二维码标识,通过点读笔即可读出该药物的名称、产地、炮制方法、功效等,为学生的预习、复习和自学提供支持。
Nucleus 7声音处理器
是一款可以连接iPhone的
助听器,
听力障碍者通过手术在皮下植入助听器,直接将iPhone的声音信息传递至耳神经。患者可以通过助听器接听电话、观看视频、接受iPhone上播放的任何声音信号。
对下肢残疾人士而言,上下楼梯向来是不可忽视的阻碍,
而无障碍通道并不处处存在。
这款来自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苏黎世艺术大学学生团队的作品,和普通轮椅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底座上多了两条履带,可通过扶手上的控制器启动
爬楼梯模式,
降下橡胶履带,同时向后倾斜以保证重心;完成爬梯后轮椅后面的两个小轮子伸出,履带收回方便肢体残疾人士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出行。
对于上肢残疾人士来说,
3D打印仿生肌电假肢
是一款拥有惊人功用的假肢,由于它使用的是相机电池,所以续航时间极佳。该假肢可以被智能手机控制,借助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不同的私人定制,比方说抓握、捡拾、捏等,甚至可以轻松拎起一张纸,并一举打破了以往假肢售价高昂的传统,成本较低。
在2022年3月2日举行的冬残奥会火炬接力火种汇集仪式上,
外骨骼机器人
的亮相引人注目。该外骨骼机器人
基于传感网络和AI控制算法,
能自动感知穿戴者的主观行动意愿,辅助其“随心而动”,实现快走、慢走任意切换,还能实现上下楼梯、上下坡等较为复杂的动作。火炬手穿戴完成该设备后,不需特别的训练,仅在几十分钟后便可适应并驾驭机器人,实现人机协作。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正在逐渐改变残疾人的生活。但扶弱助残、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长期关注和破解弱势群体在生活、工作中的种种难题。只有
把科技赋能落到实处,
才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真切感受到科技的“温度”。
我们在
5月18号9:30-16:30
开展的
“让爱无碍”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也有不少和科技助残相关的元素呢,记得到时候来
鼓楼校区南园广场
看一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