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尹正的小红书个人主页,从3月起就全是他因为减肥而生无可恋的脸。
原本是进了新剧组为了角色瘦身,只是从因为减肥不断上热搜起,尹正的减肥事业似乎有些变味。
拍新戏不耽误接推广捞金,从减肥酵素到代餐轻食,所有但凡能和尹正的限定减肥期沾边的产品推广纷纷找上门。
尹正本人显然也没有放过减肥带给自己的热度,直播和推广都成了常态。
外形为角色服务本就是演员的分内事,尹正却将自己打造成了“内娱健康减肥领军人”,而后借这一人设持续吸金。
只是,物极必反,当热搜上频繁出现“尹正 减肥”等字样时,看客们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猎奇看热闹变成了无感甚至反感,很多原本对他颇有好感的观众如今在小红书刷到他,现在更容易发出“尹正怎么减了也丑”之类的负面评价。
随着“人设学”逐渐热门,想要一鸣惊人,艺人们的人设愈发剑走偏锋。只是从“减肥一哥”尹正来看,奇怪的人设增加了,商务代言推广增加了,身为演员的口碑也模糊了。
演员用角色给观众造梦,歌手用音乐给歌迷造梦,偶像则是用个人魅力和人设给粉丝造梦。
或许是内娱对于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尚不明确,“人设”从原本偶像爱豆的刚需逐渐变成了全娱乐圈人手必备的武器。
十年前的演员们信奉的那套“人戏分离”、“演员要保持神秘感”,放在今天的娱乐圈只有被淘汰的份。
“反标签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艺人们恨不得将自己的人设标签扩印出来贴在脑门上活动,就连各大公司、甚至官媒,都开始重视起了“人设”的力量。
正如腾讯去年与老干妈的广告费之争,发现自己被伪造的公章骗了的腾讯反手以一条名为《我就是那个吃了假辣椒酱的憨憨企鹅》的视频紧急公关,打造自己“被迫早中晚三餐吃辣椒酱”的傻白甜企鹅形象。只是从效果来看,吃它这套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是鹅的形象在大众心里距离“傻白甜”实在太远。
浸淫“人设学”已久的娱乐圈显然更懂怎样立人设而不易崩,其中奥义便是:
将艺人身上本来就具有的某些特质放大。
正如和减肥深度捆绑的尹正,最开始减肥的动因不过是应导演要求为角色瘦身。
“只有瘦,上镜才好看”已经成为了业内共识,进组前为角色狂减几十斤放在演员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在这次减肥之前,尹正就因为发福问题频频成为话题中心,而他本人对于体重问题时而在意时而放纵的态度也无疑为大众的讨论拱了把火。
原本就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演员本人的切身需求,尹正走起减肥人设简直顺理成章,而在这么一个“另辟蹊径”的人设初见成效后
,
尹正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人设发挥到极致。
展示成效向的#尹正瘦了好多#一击不成,那就#尹正手把手教大家看不见他的方法#,和不吃这套的观众朋友说拜拜。留下愿意为他的“减肥大业”买单的看客,开始分享减肥趣事#尹正喝醉偷吃午餐肉忘了味道#引起共鸣,接下来输出减肥大师心得,#尹正 女孩子一定不能断碳水#热搜安排上。
这场减肥大戏的成果如何早已无人在意,
所有吃着“尹正焖菜”的天下减肥人对他产生如同kol一般的信任就是最好的结果
。
接下来,尹正就可以开始向大家推荐产品,用着诸如“亲测有效”一类的话术成为这个领域真正的kol。
另一个“人设即本人”的,当属近期在各种甜宠剧剧组打滚的虞书欣。
从综艺《一年级》起,虞书欣就展示出了那种自小的优渥生活下造就的“小嗲作精”一面,只是那时的网友对她的这一特质略有反感。到了《青春有你2》节目中,夸张的“小嗲作精”承担了reactioner的角色,搭配喜剧人色彩的“嗲”和“作”摇身一变成了吸粉利器。
为虞书欣的这种“甜美作精”人设增砖添瓦的,是她出演过的各种角色。《月光变奏曲》的花絮中,虞书欣问导演“你是让我演初礼还是我自己?”虽然初入社会的新人编辑初礼绝不可能是家境优渥的虞书欣本人,但过度相似的性格的确让角色很难不带有虞书欣的影子。
虞书欣对于角色的选择一贯是靠近活泼阳光的方向,不论是《下一站是幸福》里的蔡敏敏,还是新剧《苍兰诀》里的小兰花,这些角色身上的机灵劲或多或少都是一部分的虞书欣。
与角色的契合性让虞书欣的出演更加得心应手,角色的设定又进一步帮她巩固身上和角色相似的部分设定,再配合她不论是出席活动还是私服都无法割舍的“公主风”装扮,“虽作但嗲的小公主”人设和虞书欣锁得越来越死。
人设=财富密码
自通过减肥获得热度起,翻翻尹正的微博,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和减肥大业挂得上钩的产品:轻食、酵素、代餐,甚至学习做“尹正焖菜”不小心翻车后的“清扫担当”扫地机器人都有。
如果不是健身产品尚未深耕代言推广领域,或许尹正的商务合作版图还能进一步拓展。而前面提到的永远的嗲精少女虞书欣,也拿到了乐町、暴走的萝莉这类少女服装品牌的合作。
艺人打造人设,其实和网红kol选定自己的专业分区属于同一个原理。
就像主打电子产品测评的数码区网红不可能接到化妆品推广一般,将“少女感”或“减肥”等标签作为人设的艺人也很少会接到诸如游
戏机、电脑一类的3C产品。
不过,与网红kol不同的是,艺人自带的流量和粉丝使他们不论立什么“非常规”人设,都会有相应的产品找上门合作。
人设对于商务资源的加持,很多时候超过了艺人本身的作品或口碑等指标。
骨朵曾在《品牌代言“内卷”时代,代言人家族走向矩阵化》一文中提到,随着品牌需求的不断变化,
品牌代言人的结构也将从原本的“一人独揽”走向“矩阵化、家族化”。
对于担任品牌形象重任的代言人,品牌自然要多方评估、精挑细选,想要凭借猎奇人设就拿下某品牌代言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然而在代言人矩阵化时代,
承担带货、引流任务的人选
,
除了某领域的头部kol外,
有着与品牌需求相对应人设的艺人同样也是理想人选。
合作一场或几场直播,邀请艺人为产品多发几条带货微博,这些低成
本的合作方式越来越成为被品牌选择的主流。
一方面,艺人的人设可以为产品服务;另一方面,选择艺人推广,不论是在流量还是“逼格”上都比选择kol合作效果要好;最重要的是,这种不捆绑的短期合作模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艺人“塌房”给品牌带来影响的风险性。
由于合作期较短,为保证曝光度,商家通常会采取短期内集中投放的营销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不论是打开小红书、微博、甚至微信朋友圈都能看到尹正推荐某品牌减肥轻食的身影。
会“反噬”的人
设
然而对演员来说,最好的“刷脸”途径始终是作品,而非广告推广的小视频。
当尹正那条表情管理、灯光、妆造均不在线的推广视频封面无孔不入地出现在用户们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再强大的路人缘也会被消磨到看到这张脸就麻木的程度。但
艺人的过度消耗从未在商家的考虑范围内,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高的曝光量才是他们最在意的事,艺人仍需考量自身的价值需求。
不过,既然选择将“减肥”作为炒作的人设点,并选择接这种短期类型的推广,这些后果都属于艺人们应当承受的。另一方面,
人设光环立得过于成功,有时候也会成为演员选择角色的桎梏。
典型代表当属“贤妻”刘涛。为爱隐退回归家庭,在丈夫出事后又重回娱乐圈成为家庭支柱的刘涛本人,原本就是当代贤妻代表。再加上强凹总攻人设失利后,在角色选择上也回归贤妻良母,刘涛身上最无法洗去的标签莫过于“贤妻”。
带着贤妻设定的刘涛成为了热衷于直播购物的“贤妻”们的朋友,作为明星中直播带货做得风生水起的那一部分,
刘涛“网罗人心”的武器就是自己的贤妻标签。
直
播中的她暂时抛下了大明星的身份,和大多数需要为家庭开销精打细算的“贤妻”们一样操心起柴米油盐。
只是贤妻刘涛带货可以,在家长里短的都市剧里演鸡娃妈妈可以,放置于大女主剧中,就总是有将一代传奇太后演成心中只有爱情的圣母人妻的魔力。诚然《大宋宫词》中刘娥的人设崩塌有剧本的问题,但起码,刘涛本身的贤妻气质和这个“恋爱脑”刘娥是契合的。
人设好立,精心维护的话也不会很快崩塌。但
立人设也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毕竟人设归人设,目标消费者群体是不是真的买单是另一码事。
因为在音乐节上的“心疼哥哥”发言“一炮而红”的乃万一夜之间痛失女粉,相反的,在以男性为主要用户群体的虎扑获得了极大支持。乃万那条“我没有错”微博转发第一就是来自虎扑步行街的支持。
这次事件之后,乃万很快引起了品牌方的注意,索尼看中她近期在男性群体中的高声量,迅速选择与她合作推广新品游戏机PS5。只是这次的合作,从评论来看真正愿意买单者廖廖。
虎扑男士们显然更爱新垣结衣那类容貌美丽性格可人的女神
,
乃万虽然靠“心疼哥哥”人设将粉丝的性别构成大洗牌,但显然,那些为她声援的男粉们只是“短暂地爱了她一下”,所谓的新一代“虎扑女神”也不过是热闹之下的假象。
只是
人设虽然多反噬,但能带来的利益却也是实打实的
。
以后的艺人市场,不论
演
员、音乐
人还是爱豆偶像
综艺咖,人手一个人设标签是免不了的。
如果能像跑男的名牌一样,直接把自
己想立的人设贴在身上再好不过,既一目了然,也方便不吃这套的部分观众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