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豆瓣
豆瓣官方订阅号『我们的精神角落』在这里,我们为你收集最新鲜的热点内容,推荐豆瓣中的精彩生活,帮你发现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知事物。在这里,我们一起发现生活,构筑精神角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作家张萌  ·  张萌:活出高维的自己,从做减法开始 ·  2 天前  
作家张萌  ·  张萌:活出高维的自己,从做减法开始 ·  2 天前  
每日豆瓣  ·  一线城市挺适合穷鬼生活的 ·  1 周前  
木木说卡  ·  3000多消费券,这羊毛薅的最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豆瓣

法国小镇文青艾玛的故事

每日豆瓣  · 公众号  · 生活  · 2017-02-09 08:31

正文

重读《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怎么写艾玛?



▼ 本文由豆瓣用户@桃花石上书生 授权发布 ▼



最近我重读了《包法利夫人》,真是好看极了。


我第一次读《包法利夫人》还是高三暑假。作为一个求知欲旺盛的16岁少女,那年夏天我囫囵读了大量名著,满脑子都是浆糊。那些浆糊在我脑子里搅拌,充满荷尔蒙和夏天的气息。其实我并不确切知道阅读的意义,那时候的阅读就像是迅速用菲林拍照。后来慢慢过了很多时间,这些照片渐渐在暗房里洗出来。我悬挂并端详它们。这或许也是阅读的一种意义。


第一次读的《包法利夫人》是李健吾译本。当时有个印象,就是书里人物对话很本土化,用词也过于顺溜。现在读的是许渊冲译本。相比之下,许渊冲的译本在归化方面更为适度。(手上没有李译本,所以这不是严肃的比较,只是一个笼统的印象。)


如果读者事先知道《包法利夫人》的题材是女性婚外恋失败最终自杀,在未翻开书前,就会有一个冷峻的印象。然而书其实写得非常优美而抒情,有大段大段的外省风情和景物描写,就像普桑那些灰绿色调的风景画和风俗画一般。


比起现在的小说来,《包法利夫人》对景物的描写算是非常慷慨。


“她一直走到巴恩镇的山毛榉树林,走到墙角边上一个荒凉的亭子,再往前走就是田野。在这深沟乱草当中,芦苇长长的叶子会割破人的皮肤。


“她开始向周围一望,看看和上次来时,有没有什么不同。她看到毛地黄和桂竹香还长在老地方,大石头周围长着一丛一丛的荨麻,三个窗子下面长满了大片的苔藓,窗板从来不开,腐烂的木屑沾满了窗子上生锈的铁栏杆。她的思想起初游移不定,随意乱转,就像她的小猎狗一样,在田野里兜圈子,跟着黄蝴蝶乱叫,追着猎物乱跑,或者咬麦地边上的野罂粟。后来,思想慢慢集中了,她坐在草地上,用阳伞的尖头一下又一下地拨开青草,翻来覆去地说:


“‘我的上帝!我为什么要结婚呀?’”(p36)


这一段是写艾玛刚结婚时候的苦闷。从风景,过渡到人的目光,再到心理活动,非常自然。实际上,正因为福楼拜的描写简直自然到了“大巧无工”的地步,你会知道他每一处描写都是非常精心的。要说到“每一句话都精心设计”的书,我读过的,就只有《包法利夫人》和《红楼梦》了。读这样的书,真是非常享受。


“闪烁的星光穿过茉莉树落了叶的枝条。他们听见背后的河水流溅,堤岸边干枯的芦苇不时咯啦作响。左一团右一团阴影,在黑暗中鼓了出来,有时,阴影忽然一下全都瑟瑟缩缩,笔直竖立或者俯仰上下,好像巨大的黑浪,汹涌澎湃,要把他们淹没。夜里的寒气使他们拥抱得更紧;他们嘴唇发出的叹息似乎也更响;他们隐约看见对方的眼睛也显得更大。在一片寂静中,窃窃私语落入灵魂的深处,清澈透明有如水晶,回音萦绕心头,不绝如缕,引起无数的涟漪。”(p141)


这一段真是非常美又浪漫。这是写艾玛和罗多夫半夜私会。景物符合人物的心情,同时又写出一种不祥之感。


“第二天,夏尔走到花棚下,坐在长凳上。阳光从格子里照进来;葡萄叶在沙地上画下了阴影,茉莉花散发出芳香,天空是蔚蓝的,斑蝥围着百合花嗡嗡叫,夏尔仿佛返老还童,忧伤的心里泛滥着朦胧的春情,简直压得他喘不出气来。”(p292)


这一段非常著名,是结尾处,写包法利先生之死。死是沉重的,也是静美的。福楼拜通过景物描写,赋予这个朴实、善良、可悲的人最后的尊严。多么有意义的景物描写。


在诗意盎然的景致之外,《包法利夫人》还会让读者惊讶的是,作为一个悲剧小说,里面有许多戏剧性强、充满讽刺趣味(简直像出自毛姆之手!)的情节。


比如艾玛被乡绅罗多夫勾引的那一节。那是在农业展览会上。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背景下,罗多夫展开了一场陈词滥调的求爱。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们俩谈论“乡下的土气,压得喘不出气的生活,幻灭了的希望”;在镇公所二楼,两人一边俯瞰土气的颁奖仪式,一边讲着绵绵的情话。


(在这一出滑稽戏里,福楼拜并没作什么评论,他只是把罗多夫的情话和颁奖礼并置而已。要看一个作家是不是好作家,有一个标准是看他在文中加进去的解释和评论多不多。好作家不啰嗦,他的人物自己讲话!无须他再费笔墨解释。)


“多少回我想走开,但我还是跟着你,一直和你待在一起。”


“肥料奖。”


…………


“不会吧!对不对?我在你的心上,在你的生活中,总还留下了一点东西吧?”


“良种猪奖两名:勒埃里塞先生和居朗布先生平分六十法郎!”


…………


(罗多夫握住了艾玛的手……)


“粪便肥料——种植亚麻——排水渠道——长期租约——雇佣劳动。” 


罗多夫不再说话。他们互相瞅着。两个人都欲火中烧,嘴唇发干,哆哆嗦嗦;软绵绵地,不用力气,他们的手指就捏得难分难解了。(p125)


再比如艾玛和莱昂的初次见面,两个人表现出对庸俗小城生活的鄙视,对诗和爱情的向往,从而在精神层面上一见如故。


(这部戏首先出场的是药剂师先生,一向自居为科学界人士和文学青年,也是艾玛这种真·文艺青年鄙视的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他颠三倒四的科学言论:)


“……陈规陋习是多么顽固啊!你为科学作出的努力,会碰到多少人反对啊!因为他们宁愿相信九天圣母、圣骨、神甫,也不愿合情合理地来找医生或药剂师。……我观察过寒暑表,冬天降到摄氏四度,夏天升到二十五度,最多三十度,合成列式表,最高也不过二十四度,或者合成英国的华氏表,也只有五十四度,不会再高了!……而且实际上,我们一方面有森林挡住北风,另一方面有山岭挡住西风;然而,这股热气来自河水蒸发而成的水汽,还有草原上大批牲畜吐出的氨气,这就是说,氮气、氢气和氧气,不对,只有氮气和氢气,这股热气吸收了土地上的腐烂植物,混合了这些不同的挥发物,可以说把它们扎成一捆,而且自身也同空气中散布的电流起化合作用,时间一长,就像在热带地方一样,可能会产生有害健康的疫气;——这股热气,我说,会变得温和的,因为从它来的地方,或者不如说,从它可能来的地方,也就是说,当它从南方来的时候,会碰上东南风的,而东南风吹过塞纳河就变得凉爽了,有时突然一下吹到我们脸上,简直像俄罗斯的凉风呢!”(p70)


(两个人都没理他,继续自己的谈话)


“难道附近连散散步的地方也没有吗?”包法利夫人继续问年轻的莱昂。


“啊!非常少,”他回答道,“只有一个叫作牧场的地方,在坡子高头,在树林边上。星期天,我有时也到那里去,带一本书,看看落日。”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落日更好看的了,”她接着说,“尤其是在海边。”


“啊!我真爱海。”莱昂先生说。


“难道你不觉得,”包法利夫人接过来说,“在无边无际的海上遨游,精神也更自由?只要看海一眼,灵魂就会升华,内心也会向往无穷,向往理想!”(p71)


艾玛“在她奔放的热情中,却有讲究实际的精神”——“爱教堂是为了教堂的鲜花,爱音乐是为了浪漫的歌词,爱文学是为了文学精神的刺激”。


(两个人的对手戏还在继续。)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莱昂接着说,“在书里看到似曾相识的念头,若远若近的形象,却表达了你最细腻的感情?”


“有的,有的。”她回答道。


“因此,”他说,“我特别喜欢诗人。我觉得诗比散文更温情脉脉,更能使人流泪。”


“不过,诗读久了也会生厌,”艾玛反驳说,“现在,相反,我倒喜欢一气呵成、惊心动魄的故事。我最讨厌平庸的人物,有节制的感情,那和日常见到的人一样。”(p72)


包法利夫人和莱昂是典型的“二手生活爱好者”,他们从浅薄的通俗小说上,从报纸的社交栏上,从种种矫揉造作的东西里,得到他们的精神食粮。艾玛的性格,在她的自述中展露无遗,她鄙视节制的感情,渴望那种模式化的激情戏剧人生。


艾玛的性格很简单,并不聪明迷人。但是福楼拜对艾玛的塑造,却是非常迷人的:很少有作家写一个不讨人喜欢、有明显性格缺点的主角,却让这本书做到吸引人。福楼拜做到了。我们看不起艾玛的不诚实、愚笨、软弱,却又同情她的天真和软弱。我们被书吸引,一边体验着自己的智力优越感,一边却又沉浸在艾玛的悲剧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在福楼拜笔下,艾玛是美的,她的美,是递进的。


刚出场时,福楼拜说她“手并不美,不够白,指节瘦得有点露骨”,还说她嘴唇太厚了。


夏尔动心以后,在他的眼中,艾玛“站在门槛上,阳伞是闪色绸子的,阳光可以透过,闪烁的反光照亮了她面部白净的皮肤。天气乍暖,她在伞下微笑,听得见水珠点点滴滴落在了绷紧了的波纹绸伞上。”


结婚以后,艾玛在书里从侧写转变为主角,福楼拜大篇大篇地写她的成长历程和心理感受。她穿着新做的漂亮衣服去参加侯爵家的舞会,小镇之花并没有在舞会上大放光彩,她跳了几支舞,却也有大把时间做壁花观察别人。绝望的艳羡,一缕一缕,化作对现实生活的怨恨。


艾玛烦闷不堪,得了神经官能症,夏尔认为托特小镇不适合她,费尽心思搬家到了繁荣的大镇“荣镇修道院”。艾玛和新认识的公证人实习生莱昂发生了感情。男女双方都年轻单纯,因而受道德制约,因而发乎情止乎礼。


在感情的影响之下,“艾玛瘦了,脸色变得苍白,面孔也拉长了”,“忧郁而又平静,温柔而又持重,使人觉得她有一种冷若冰霜的魅力,就像一座冰凉的大理石教堂,虽然花香扑鼻,也会使人寒战一样。即使莱昂以外的人也会感到这种不可抗拒的引诱。”药剂师说她“资质不凡,即使县长夫人也不如她。”


艾玛的女性魅力,在她爱情觉醒之时,也随之醒来。但是莱昂离开去了巴黎,艾玛的感情又没了寄托。猎艳老手罗多夫乘虚而入。他的求爱就是我上面说过的“农业展览会闹剧”。缠绵了一阵子之后,艾玛动了真心,老油条罗多夫当然没有答应她一起私奔,自己溜了。痴心的艾玛大病一场,病好之后,好丈夫夏尔带着她去卢昂市看戏。


那天,艾玛穿着滚了四道荷叶边的蓝色缎子袍,药剂师看了夸奖说:

“我看你美丽得像个爱神!卢昂要选你做市花了。”——从村野间的美女,到小镇之花,到“县长夫人也比不上”,再到“市花”,福楼拜有意描绘出了“艾玛进化之路”。


在卢昂,夫妻俩遇到了从巴黎回来的莱昂。一晃三年过去,艾玛有了前科,胆子不那么细了,莱昂也早就不是生手了。两人一番做作,终成好事。


艾玛为了欲望,为了虚荣,不断向奸猾的商人勒合先生赊账。连哄带骗,利滚利,勒合的小小资本终于露出吃人面目。终于有一天,法院的执达员上门来了。


艾玛的感情已经走向末路:情欲在得到满足之后,如果无法进化成为成熟的感情,终归是要烟消云散的。现在她的人生也走向穷途:法院的人就在家里,她债台高筑,再也瞒不下去了。在一番疯狂借钱未果之后,她选择了自杀。


在向公证人借钱的时候,艾玛竟然拒绝了对方以肉体交换金钱的提议。一个世故精明的女人,是一定会答应的。但艾玛不是。她最后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单纯。她有底线,不管这底线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可笑。


她去药剂师那里拿砒霜。小伙计朱思坦看见了她。


“他瞧着她,奇怪她的脸色怎么这样惨白,在黑夜的衬托下,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他看来,她简直美得出奇,像幽灵一样高不可攀。他不了解她的意图,但却有不祥的预感。”(p264)


在决意自杀之时,艾玛的美,攀上了一个新高度。美得出奇,像个幽灵——这已经是一种超越凡俗的美了。


福楼拜就这样,让艾玛如同一朵花渐渐绽开,到最盛之时,骤然落地,在仿佛不经意的描写之中,精巧地打开一种特殊的戏剧性的可能。


艾玛死了,但她的债还没有还掉,她的好丈夫夏尔还活着。后面三章是属于夏尔的。他那么深情,再穷也不愿意变卖妻子的遗物;他终于看到了妻子和罗多夫的情书,得知妻子的出轨,几乎发狂。


死之前,他见到了罗多夫,好丈夫心里嫉妒得到过爱情的情夫。


这个老实人对情夫说:“我不怪你……一切都要怪命!”


这个故事以包法利先生开头,也以包法利先生结尾。夏尔开头是一个受人欺负的怂孩子,结尾是一个受人欺负的怂大人。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把艾玛的故事包容在其中,就像他的爱,把这个软弱而骄纵的女人包容在其中一般。我们难以忘记开头那孩子的帽子,更难以忘记花丛下,一个小女孩去推她坐了一天的父亲,才发现他已经死去。故事的这种完整性,把艾玛的悲剧和美都扩大了。于是这个故事从内容到形式,都超出了艾玛这个人。


尽管《包法利夫人》的题材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不高的小资产阶级妇人的悲剧,却把这种“庸俗悲剧”上升到伟大悲剧的高度。书中对艾玛既没有俯瞰,也没有谴责,也没有刻意去同情,但就是这种既看似无动于衷,又似乎包含感情的讲述,达到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没有评价,于是超越了三观正确的鸡汤层面,超越了刻意去讲一个故事。


我读过很多小说。有段时间我喜欢读亦舒。亦舒的好处是短平快,畅快淋漓,处处警句,又振奋人心。她的女主人公讲尽世界上一切道理。然后你放下书,想一想,又会觉得遗憾,因为,她把道理都讲尽了——而道理,本该是讲不尽的。


在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渴望和对真正充盈心灵的爱情的渴望之间,在对浪漫的渴求和对功利的贪婪之间,在平庸的幻想和真正高贵的梦想之间,在小人物的俗气生活和大人物的丰功伟业之间,肯定是有一道界线的吧,那么这道界线又是在哪里呢?福楼拜其实是提出了这些问题,但是他并不急于回答。


好的小说家,不负责回答。


----------以下是鸡汤时间。


艾玛为什么死?直接原因不是恋爱受挫或者私情被披露,而是债台高筑即将身败名裂。


杀死她的不是爱情,不是梦想,甚至不是虚荣本身,而是恐惧,是恐惧自己耗尽家财,山穷水尽,就要从布尔乔亚阶层有身份的太太沦为女工和帮佣;她倒不在乎私奔酿成丑闻,因为那是浪漫大胆的;因破产而酿成的恶果,于她才是真正毁灭性的。“破产>私通”,这是个有些讽刺意味的公式。


女孩子们啊,请记住,一,一个人如果软弱,在感情上和在物质上都容易陷入困境。二,比起感情困境,财务困境,才是更大的困境。三,管好你的钱。然后管好你的感情。




声明



本文版权归 桃花石上书生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点击【阅读原文】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