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
作者 |
帆书 ·
李慢慢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纳瓦尔宝典》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有10个或15个不同的优先事项,都不分主次地被丢到同一个筐里,那就等于没有优先级,最终你一件事都做不成。”
职场中真正重要的工作,只占20%。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专注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才不会被无数琐事绑架消耗。
稻盛和夫在《干法》指出,工作就如僧人扫塔,打扫的顺序对了,工作就简单了。
你之所以焦虑内耗,是因为把工作做反了。
“我们的许多烦恼,都是因为在人与事之间琢磨错了方向。”
把别人看得太重,就会把工作看得太轻,以至于简单的工作也会变得棘手。
纪录片《不想去公司》中,科长尹熙秀的业务能力出众,对项目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在一次会议上,因项目的细节问题,她与企划部的负责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散会后,她怀疑对方针对她,故意挑刺,但又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后来,她要做一份客户的预先方案,但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几天下来,也没做出结果。
同事建议她去咨询企划部的刘经理,因为他对这类方案的流程很熟悉。
然而得知刘经理就是那天与她争吵的负责人后,她很担心对方会因此为难她。
本来两小时就能搞定的方案,因为她不熟悉业务,愣是忙了一个礼拜。
好不容易做完方案,结果因缺乏新意和材料不全,被上司点名批评。
因为同事的一句反驳,就揣测对方的看法,自己做事畏手畏脚。
因为上司的一次批评,每次汇报就战战兢兢,不敢发言。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耗费太多时间,到头来耽误的是自己的工作。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就无法顾及自身。
“每个纠结应该喜欢谁或者讨厌谁的人,都忘了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工作。”
收起负面情绪,在工作中修炼自己的心态;专注事情本身,在挑战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微博上曾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工作,却还是收效甚微?
一心埋头赶路的人,就像一只蒙眼拉磨的驴子,只会在原地打转。
职场上,只有主动提升技能和认知的人,才能不被市场轻易淘汰。
知乎网友@青铜战神小呆宝在一家顶尖的摄影公司当经理。
两年前,他只是一名剪辑师,主要任务是给短视频剪辑调色。
因为工资与接单数量挂钩,很多同事为了多赚点钱,都会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一开始,网友干劲十足,每天一大早到公司,一直忙到晚上12点。
渐渐地,他发现,即使起早贪黑地拼命工作,依旧拿不到很好的业绩。
这时一位老同事提醒他,
如果不能花时间打造属于自己的专长,迟早会面临淘汰。
他完成了手头上的工作后,准时下班,一回到宿舍,他就全身心投入到高级摄影的学习中。
一边根据主题和受众群体,进行视频风格的创新,一边学习数据分析,跟踪视频效果并进行优化。
他因为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许多创新性成果,被留了下来,晋升为创意经理。
很多人误以为,加班熬夜,可以为自己的事业添砖加瓦。
于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可是最后才发现,人越勤奋,效率越低,业绩也越差。
只顾埋头赶路而没有深度思考的人,只会在迷茫中挣扎,永远也走不出底层认知的囚笼。
“最大的竞争差异,在于认知。只要能够突破思维障碍和思维边界,就能够变成不一样的人。”
当我们提升自己的认知,打破思维的壁垒,所有的困难,都会成为你工作的跳板。
自媒体作者吉佳初入职场时,被领导安排做一个海外项目。
为了把项目做好,她绞尽脑汁思考方案,还向其他部门的同事寻求帮助。
白天她拜访客户,调研市场,和同事核对信息,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
下班后她整理资料,认真分析数据,做好汇报PPT,不怠慢任何一件小事。
她拼尽全力,只为把每个环节做到最好,让项目完美上线。
出人意料的是,甲方突然调整了投资方案,把投入的资金降为原来的一半。
可是对方要求如期上线,无奈之下就只好采用目前的方案。
但是项目的很多流程因为资金短缺,结果非常不理想,有的连预估效果的一半都没达到。
身为负责人的她,自责不已,把项目的失败归咎于自己没有履行应尽的责任。
她的情绪十分消沉,工作也不在状态,没过几天,整个人憔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