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小时候学过的节气歌,你还记得吗?
(能接下一句的朋友请默默给自己点个赞吧!)
可不要小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它,日前已经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了,成为继珠算、京剧等第三十一个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知道这个消息后,中国网民们一片欢呼,纷纷开始表白安利起来。可是,在热火朝天的留言中,小编却发现有些评论好像“跑偏”了。
事实上,每次一有申遗的新闻,网络上就会出现“申遗要被韩国抢走了”,“中国赶快抢注”之类的论调,网友们还乐此不疲地一边操心中国申遗抢先,一边忙着和韩国申遗互怼,争得好不热闹。
不过,近日,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明确表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并不是一个国家申请了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等于拥有了该项目的所有权。”也就是说,并不是别国申遗成功,我们家的“遗产”就成人家的!
作为同属“汉文化圈”的韩国,近些年来,韩国的每次申遗似乎都能挑起中国网民的不满。很多中国网友说,总感觉韩国想把我们中国的全拢到自己家去。事实上,这里面都是误会啊。
2014年3月,一则韩国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引起中国网友热议。很多东北网友大呼,这暖炕是我们东北那嘎达的呀,咋就成了韩国的?
但是,事实上,韩国的暖炕和东北的火炕并不是一回事。
韩国申报的“暖炕”其实叫做“温突”,专指为具有朝鲜民居特色的地热取暖系统。从外观上,就能看出中韩“暖炕”的不同。喜欢看韩剧的朋友应该知道,韩国是一进门就是炕,暖炕相当于一个房间,可直接在上面或坐或躺取暖。但是中国的炕一般高于地面70到80厘米,并且是一个靠窗或墙的高台。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闻一出,引起了中国网络的一片哗然。网友们纷纷吐槽,这下,端午节、屈原、粽子都“打包”送给人家了……
然而,网友们其实是被媒体的一些夸大报道给迷惑了。
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知道,韩国申请的叫做“江陵端午祭”(강릉단오제),这是韩国江陵地区端午节气时段特有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从4月初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并不单指一个节日。
咱再说庆祝活动,我们中国的端午节是赛龙舟、吃粽子,祭屈原,但是韩国“端午祭”的核心活动却是祭祀仪式。每年上万名游客从四面八方前往江陵就是为了参加“端午祭”的送神仪式、假面戏、农乐竞赛等活动。而这一天,韩国人吃的也不是粽子,而是“艾子糕”,两国习俗是完全不同的。
韩国“江陵端午祭”上的祭祀活动
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中国的端午节在2009年就已经申遗成功了,并且成为我国首个入选的申遗节日,所以,韩国人并没有“抢走”我们的节日!
除了端午节、暖炕,事实上,还有很多那些年被网友们“口诛笔伐”的韩国申遗“承受了本不该它承受的一切”。
韩国活字印刷术申遗 不实,实为申遗韩国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佛经《直指心体要节》
申遗本来是为了保护各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存在的,但却屡屡上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戏码,这不得不说和一些歪曲事实的媒体有很大关系。
2006年10月,有网友将国外论坛“韩国人发明了汉字”的讨论帖翻译后发到了天涯论坛。国内某媒体报道此事时,直接援引了网友的博客内容,称“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经过十年研究和考证后,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并建议韩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事实是,韩国首尔大学历史系根本没有这位教授,韩国政府也没有申遗汉字的打算。但这篇无法证实的“韩国报道”至今仍成为中国某些媒体的消息来源,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还能见到数百篇相关报道。
在每一次申遗事件中,网民们都是“讨伐”的先行军。尤其是面对“被妖魔化”的韩国申遗,网民当下的反应总是“又抢我们的吧”,内心的“爱国”之心也立刻被熊熊点燃,似乎越激烈的言辞就是越“爱国”,但这说到底,更多是网民个人情绪化或者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
甚至,有的时候,网友还会成为“帮助”媒体杜撰消息的“伪装者”。2006年10月,韩国祭孔大典之际,国内论坛出现了韩国要将祭孔申请世界遗产的消息。本来只是网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可《新快报》在报道中却直接引述论坛“韩国人已经准备去祭孔了,中国人还在为应不应该吵个不停”的消息。而事实上,除国内论坛,韩国媒体从来没有相关报道。
韩国祭孔大典
图片来源:中新网
除了媒体不实报道和网友们的以讹传讹,鲜少有关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报道和知识普及也是造成非遗“被妖魔化”的原因。
申遗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以某一地区的特殊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保护名录,但必须要符合能证明现存或已消失的文化,代表人类智慧等六项要求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才可以申请。例如,目前还没有某种具体食物进入保护名录,之前疯传的韩国泡菜申遗,也只是误导宣传。
根据《公约》,申请非遗只是保护遗产的申报工作,核心是共享,并不是商标注册,自然不存在抢注。并且近些年,联合国提倡两国甚至几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例如,2005年我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就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两国还建立了合作保护机制。
误解三:别的国家先申请了我国类似的“非遗”,我们就不能申了
按照《公约》要求,如果两个国家共同拥有同源的非遗,可以分别单独申报。例如:虽然我国的禅宗与印度佛教同源,但由于已经完全本土化,两国在申遗时都可以单独申报,不存在竞争关系。
从我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止到今年7月,经审核批准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已有50项,位列世界遗产名录国家第二位。但是,数字并不能代表我国的遗产保护已经足够完美。
申遗本应该是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所在,近些年却慢慢变成了一股“申遗疯”。某些地方政府求政绩要申遗,某些媒体为求关注成为申遗“标题党”,甚至网民也被“鼓动”成为申遗的“键盘侠”。这些都不是申遗致力传承保护文化的初衷。
面对申遗,我们应该关起门来反思一下自己,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传统文化是否保护传承得足够好。当国人过“洋节”热火朝天时,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否在日渐凋敝呢?申遗存在的意义是保护那些随着城市化进程渐渐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份保护,不是键盘敲出来的“愤青”留言,不是论坛上的“臆测”评论,而是心中对文化传承真正的崇敬和尊重。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申遗只是传统文化保护的一步,并不是终点。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就要看我们的传承之心有多坚定。
编辑:张天健
微信编辑:周文超
图片及资料来源:瞭望智库、中国青年网、网易新闻、沪江韩语、央广网、北方晨报及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