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不压身
民航技术讨论和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运5U型无人运输机系统首飞成功 ·  3 天前  
青春国航  ·  国航员工服务中心成立10周年活动来啦~ ·  3 天前  
3系飞行员  ·  一份停飞险,三重守护更安心! ·  5 天前  
3系飞行员  ·  一份停飞险,三重守护更安心!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不压身

无指引飞行技巧简介

艺不压身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3-22 08:40

正文

 

编者按:

  本文是我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原名叫《坐在中间也能练操纵》,意在向初学者介绍注意力分配练习的技巧。

  前几天有网友留言问我,怎样让无指引飞行更加稳定。我临时把这篇旧文翻出来修改了一下,算是作个较为详细的解释吧。

  俗话讲“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刀法”,不同机长的飞行理念和习惯是存在差异的。本文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见解,而并非唯一正确的方法。

 

在我刚参加飞行时候,曾经有一个说法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困惑。

 

  教员们经常讲:“要让指引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着指引走”。

 

  我脑门儿上又没连着FCC。我特么肿么知道指引杆下一秒往哪走?

 

  更让我困惑的是,教员在示范飞行的时候确实能够做到“领着指引飞行”。

 

  在我的想象中,“机长”应该是智人进化后的一个新物种。“机长人”很可能像蜥蜴一样具备双眼差动转向功能,或者已经进化出类似苍蝇的复眼结构。

 

  “机长人”能够同时察觉、纠正多个飞行参数偏差。其速度之快,甚至超过飞行控制计算机(FCC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所以他们能够“领着指引飞行”。

 

  自卑啊,绝望啊......

 

  那句老话儿怎么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现在,我“进化”成“机长人”也有很多年了。

 

  我没有移植“阿诺舒华辛力加同款”的钛合金狗眼,也没有像绿巨人一样接受核辐射,经常躺被窝里玩手机损害了我的视力,但我已经能够飞出稳定的无指引进近了。

 

  回头看来,当年老机长们演示的所谓“领着指引飞”其实就是“开着指引飞无指引”。无非是他们能够早于指引发现和修正偏差。

 

  与“菜鸟”相比,机长能够更早发现偏差,除了操纵能力强,心态放松外,其注意力分配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意在向初学者介绍一些基本的五边飞行方法,“老司机”们可以自动忽略。

 

  进入正题。

 

 

  我们形容一件事情不靠谱,经常会说“没准”。明确一个基准,是我们发现偏差,以及修正偏差的前提。

 

  确定基准值,是掌握偏差趋势、偏差量、修正幅度,以及修正改出时机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飞行员,当你具备“指哪打哪”的操纵能力后。那你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指哪”?

 

(一)基准下降率

 

在最后进近阶段,我们会保持恒定下滑角飞向接地区。

 

  从几何学的角度讲,下滑角恒定时,垂直速度与水平地速的比值也就恒定。


 


 

  拜惯性导航技术所赐,现代大型客机(MA60除外)具备实时垂直速度指示。我们可以通过垂直速度预见未来的运动轨迹。

 

  机场进近图中公布有五边下降梯度/角度数据。在进近准备时,机组可以通过预计的地速和梯度来估算“基准下降率”。

 

  通常来讲,我们使用下面的公式来粗略计算“基准下降率”。

 

  下降率(ft/min)= 梯度 × 地速(kt

 

  有些机队会在驾驶舱配备类似下图这样的换算表,以方便机组快速查阅。

 


 

  笔者个人习惯将地速与下降率数据以“下降率 = 地速一半加X”的方式加以归纳,方便地速变化时快速调整“基准下降率”。

 

  以最常见的3°下滑角(5.2%下滑梯度)为例:

 

  下降率   地速 ÷ 2 × 10 + 50

 

  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速一半加50”(乘10被省略)了。

 

  地速140kt,下降率700+50=750 ft/min。

  地速150kt,下降率750+50=800 ft/min。

  地速160kt,下降率800+50=850 ft/min。

 

  “基准下降率”不仅是我们沿下滑道稳定进近必须保持的参数,还能向我们揭示飞机即将出现的偏差方向,更是我们修正偏差所必须使用的参考。

 

  曾经有一位新机长很不服气的问我:“你五边喊了三次‘不要抬点’。我发现你眼睛都没往外看,凭啥说我抬点了?”

 

  “飞机地速140kt,你下降率突然从750ft/min变600ft/min了,不是抬点是啥?



 

  除了常规五边偏差的发现和修正外,“基准下降率”概念对于非标准梯度的五边进近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以广元08VOR/DME进近为例。

 

五边下降梯度为6.4%。经过换算可以发现,其基准下降率大约为“地速一半加200”。

 

  这就意味着如果地速为150kt,基准下降率即为950 ft/min。如果飞机高于下滑道,则必须使用大于1000 ft/min的下降率进行修正。

 

广元08号五边地形极其复杂,飞机在五边会频繁触发“one thousand”语音报告(英尺/无线电高度)。

 

  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使用1000ft/min以上的下降率修正剖面,其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广元08号进近如果下滑线偏高,机组大多选择翻越山梁,进入河谷后再向下修正。如果偏高太多,机组则更倾向于中止进近。

 

  而且,尽管理论上讲广元机场可以接受B737-800着陆,航空公司还是更倾向于选择类似B737-700这样的进近速度较低的机型执飞。

 

 

(二)基准航迹

 

  我的师傅曾经是一位空军歼击机的教员。

 

  有一次他跟我开玩笑:“你知道歼击机在空中怎么180°掉头吗?

 

  “那还能咋掉?压盘蹬舵,转180°呗。

 

  “不是。我们压120°坡度,把飞机扣过来,然后抱杆。

 

  “......”

 

  对于小型的,机动性较强的飞机而言,使用升力矢量改变方向和位置是较为普遍的方法。

 

  但是对于大型运输机而言,我们通常使用航迹法改变位置。

 

在刚刚从航校毕业的副驾驶身上,这种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

 

飞机偏右了。

往左压一下盘,马上回平。

看一看,还偏右。

再往左压一下。

  还偏右,再来一下。

  ......

  如此循环往复,把个60多吨的飞机晃的“花枝乱颤”。

 

或是飞机偏左。

压住右盘不放。

等飞机接近中线。

反盘改平坡度。

  飞机毫无悬念的甩向右边(未消除交叉角)。

  再压住左盘不放。

  .......

  这里有个名堂,唤作——“炒菜”。

 

  在五边飞行中,通过航迹夹角发现和修正偏差,更稳定,也更舒适。

 

  以昆明21号盲降为例:

 



 

(三)基准油门

 

  必须要承认,很多教员是反对“基准油门”概念的。他们主张按需调整推力,精确保持目标速度。

 

  但我还是要说,“基准油门”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什么是“基准油门”呢?

 

  简单的讲,就是飞机在当前条件下(机型、重量、标高、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无干扰,无偏差时维持标准进近所需的推力。

 

  看了这个定义,明眼人立刻就能看出来——变量太多,这个“基准油门”根本算不出来。

 

  是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估”+”试”的方式确定较为准确的“基准油门”。  

 

  笔者习惯在《空速不可靠/穿越紊流性能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估算“基准油门”。

 

  下面我们以B737-700飞机(24k推力,有小翼),全重55吨,昆明机场(标高6900英尺),气温30℃,修正海压1003hp,顺风5m/s为例进行演示。

 

1)查表

 


 

  首先查阅QRH中的《空速不可靠/穿越紊流》性能表,确定55吨所对应的推力。根据差值计算可知,推力约为52.5% N1。

 

2)速度

 

  以Vref+5为基准,空速每增加10kt,基准油门增加1% N1。

 

  《空速不可靠/穿越紊流》性能表数据是基于Vref+10给出的,所以我们需要减去1% N1。

 

  则“基准油门”调整为51.5% N1。

 

3)温度

 

  以标准大气+15℃为基准,气温每增加10℃,推力增加1% N1,反之亦然。

 

  当前气温30度,基准油门增加1.5% N1,即53% N1。

 

4)气压

 

  气压对于推力的影响是很大,相同N1转速下,高气压空气密度更大,发动机实际推力也更大。

 

  以1013hp为基准,修正海压每增加10hp,基准油门减小1%,反之亦然。

 

  当前修正海压1003hp,则基准油门增加1% N1,即54% N1。

 

5)标高

 

  以海平面为基准,机场标高每增加1000ft,基准油门增加1% N1。

 

  昆明机场标高6900ft,则基准油门增加7% N1,即61% N1。

 

  同理,如果五边较长的话,长五边基准油门还需要适当增加。

 

6)顶/顺风分量

 

  表速不变前提下,顶风使飞机地速更小,其对应的“基准下降率”也更小。

 

  基准下降率小,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势能做功”变少,飞机需要更大的发动机功率维持下滑线。

 

  同理,顺风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势能做功”更多,维持下滑线所需的推力也就更小。

 

  以静风为基准,顶风每增加5m/s,基准油门增加1% N1,反之亦然。

 

  当前顺风5m/s,则基准油门减小1% N1,即60% N1。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当顶风分量较大的时候,我们的目标速度会高于Vref+5

 

  在前面我们已经对目标速度偏离做过一次修正了。这里对顶/顺风再单独进行一次推力修正,是不是重复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针对目标速度偏离所做的推力修正,主要是针对空速增加伴随的阻力增大而言的。

 

  而这里的顶/顺风推力修正,是针对不同“基准下降率”状态下的“势能做功”差异而做的。其在原理上,与下一项的“下滑梯度”修正更为接近。

 

7)下滑梯度

 

  以五边5.2%下滑梯度为基准,如下滑梯度更陡,则基准油门更小;如下滑梯度更缓,则基准油门更大。

 

  此项修正没有,典型的经验数据可供参考。机组可以在后续“试”的阶段,适度调整。

 

8)五边的尝试和调整

 

  上面介绍的“基准油门”计算和调整,仅仅是前辈们在日常飞行中总结的经验数据。并不一定能准确满足实际五边飞行的需要。

 

  这就需要我们在五边对“基准油门”进行验证和调整。

 

方法很简单,当飞机在五边建立稳定着陆形态和参数后,先把推力设定为预想的“基准油门”。

 

  如果排除外界干扰可能后,飞机持续表现出空速偏小,下滑线偏低的倾向,则说明“基准油门”估算偏小。反之亦然。

 

  一位成熟的飞行员,验证和调整“基准油门”用时通常不会超过10秒,而且在后续飞行中随时可以再次调整。

 


 

  至于“基准油门”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

 

  表速出现偏差,则按需增减油门。

 

  表速恢复正常,则返回基准油门。

 

  必须承认,对于熟练副驾驶而言,即使没有预估基准油门,单纯根据空速变化收加油门也可以实现稳定的进近。

 

  那我们何必大费周章去“预估”和“验证”基准油门呢?

 

这里只举一个例子,恰好是笔者写作本文这几天遇到的。

 

例:

 

昆明21号跑道盲降(标高6900英尺)

B737-700 全重55吨 襟翼30

地面风210°3m/s、温度13℃、修正海压1015hp

 

  按照前文介绍:

《性能表》55吨,襟翼30推力52.5% N1。

《性能表》基于Vref+10,实际飞行使用Vref+5,推力减1% N1。

机场标高6900ft,推力加7% N1。

最终“基准油门”估算为58% N1。

 

  飞机在长五边始终保持稳定飞行,在500ft高度突然同时遇到乱流,表速增加,下降率减小。

 

  脱离乱流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飞机以空速Vref+15,推力53% N1的状态保持“稳定”飞行。

 

  飞机即将进入跑道,副驾驶多次提醒我速度大。但我没有继续减小推力。相反,我随时准备增加推力。

 

  因为我相信53% N1不可能维持飞机稳定的下滑状态。

 

  高度100ft,表速突然快速回落,飞机下沉显著加快。

 

  速度趋势箭头出现伊始,我就开始增加推力。最终飞机Vref+5的速度,略大于基准的推力进入跑道,着陆正常。

 

  试想,如果我带着“基准油门-5%”进跑道,抑或听从副驾驶的建议“再收一点儿”,那么一旦减速趋势出现,飞机就不在我能掌控之中了。

 

  或者有朋友会问,“你凭什么确定飞机一定会再次减速?”

 

  坦率的讲,我不确定。在飞行中,我也确实遇到过推力明显偏小,但飞机就是不减速的情况。

 

  BUT,SO WHAT?

 

  只要飞机以正常的下沉速率进入拉开始高度,正常退出姿态,柔和一致收光油门就好了。

 

  我可能会飘的有一点远,但我一定不会重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