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文兵
宣传中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颈椎MRI椎体前缘的条状高信号影,终于知道是 ... ·  昨天  
肿瘤资讯  ·  【4193】ASCO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文兵

運斤成風

徐文兵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10-23 14:00

正文

運斤成風的意思是把斧子揮舞起來像風一樣快速,當然不失精確。這個典故出自《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而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大意是:郢人在鼻尖沾上像蒼蠅翅膀一樣薄的白粉,讓姓石的工匠用斧子把這層白粉削去。只見匠人不慌不忙地揮動斧頭,眼睛都沒看,憑著聽覺就砍削過去,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傷。而被砍削的郢人也仍舊面不改色,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裡。

這件事被宋國的國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絕技,很想親眼看一看這個表演。於是,國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請來,讓他再表演一次,石說:我的確以前幹過此事,但是我的搭檔已經去世很久了,自他死後,我就再沒找到合適的人配合,所以再也沒法表演了。


這個成語後來用來比喻匠人手法純熟,技藝精湛。可惜後人的理解離莊子的本意相去甚遠,大打折扣。


每個聽到這個故事的人,都覺得那個石匠是在狡辯。郢人去世了,找個別人替代不就完了嗎?或者立個木頭,在突出的地方塗點兒白粉,你有本事不也能一樣砍嗎?

而莊子的本意卻是,這麼精確、完美的結果是兩個人合作完成的,是別人和木頭樁子替代不了的。後人的誤解是,只要匠人技術高超,根本不用考慮別人的配合,或者對方啥也不用幹就能成事。


後世淺薄的解讀,源於一種愚蠢的自大,只要我能,只要我願意,就沒有幹不成的事。


這個成語典故,應該放在中醫學院第一堂課上講,這也是中西醫醫學倫理的差別所在。完整轉換的語義是,治癒疾病不僅僅要靠醫生高超技術水平,更需要患者的配合。離開了患者的代償、修復、自愈能力,醫生什麼都不是。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難理解名醫扁鵲做過的兩件事,其一是見死不救,其二是起死回生。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救虢太子


其一說的是扁鵲見蔡桓公,談不上見死不救,因為扁鵲提前就好幾次規勸過蔡桓公,但是蔡某不僅不聽,反而質疑扁鵲的動機。等到病在骨髓的時候,醫術精湛技藝高超的扁鵲只能望而卻步,轉身就逃。等到桓侯體痛,感覺到不行了的時候,扁鵲已經跑到秦國了。扁鵲的的舉動,其實和那個石匠一樣。他的療效不僅在於他的技術水平,還在於桓侯的配合,這種配合不僅僅是態度上的接納,更重要的是自身正氣是否還在,神明是否還在。等到最後扁鵲判斷出蔡桓公「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這和那個石匠說的:「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是一模一樣的。


其二說的是扁鵲起死回生,是說扁鵲路過虢國,看到舉國為太子辦喪事,就上去詢問中庶子,最終說服國王,讓他帶領學生開始搶救,硬是把被人為已經死了的虢太子給救活了。等到眾人交口稱贊扁鵲能起死回生的時候,扁鵲說:「余非能生死人,因其自當生,余使之起耳。「後人就讀此話,都說是扁鵲醫德高尚,其實扁鵲說的就是大實話。我的醫療技術水平在那兒放著呢,水平高超,不可辯駁,但是如果太子的生機和神機不在了,我也只能像對蔡桓公那樣,躲著走了。問題是你們眾人判斷失誤,把他的屍厥當成了死亡,我診斷他生機神機還在,所以施展技術才得以成功。

現代醫學倫理學課也要講一個問題,就是醫生的上帝情結(God complex)。很多醫生特別是急診室和外科醫生,特別容易在搶救成功患者生命的時候,感覺自己就是上帝,在拯救生命。當然對這種情結的各種道德倫理說教很多,主要想避免醫生盲目自大過於自信。其實避免醫生有這種情結的方法很簡單,你盡可以有上帝情結,但是你如何面對那些死去的患者?是你不救,還是失職?如果可以為拯救和自詡,那麼同樣要為失救而自責!所以正確的認識還是要學習扁鵲,學習那個石匠。他有生機,我有技藝。


還有一種極端趨勢是否定扁鵲和石匠,單純強調患者的自愈力和郢人的配合。這種論調很奇葩,聽著就很滑稽,但是就是有人不擇手段地提出和使用。


五四以來,一幫留洋的知識分子攻擊傳統文化,不遺餘力。原因很簡單,屁股決定腦袋,不把傳統推翻,也不會有他們的立足發展之地。很多人叫囂要取消中國的漢字,改成拉丁文,還有一幫人鼓譟要取締中醫。這幫中醫黑現在還有,他們的基本邏輯是,中華民族繁衍幾千年人口眾多和中醫無關,和蒼蠅蟑螂一樣全靠自愈能力。凡是中醫看好的病,都是趕巧自愈了。同樣一個病人,中醫沒治好,就是中醫給治死了。西醫沒治好,那就是得了該死的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