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组合当地资源并塑造新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体验式业态、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把文旅康养类第三产业的落地作为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全面整合发挥当地田园综合体资源优势。
扎根农业,深耕文化,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问题,这个问题形成的差距不仅是物质差距,更是文化差距。
解决差距的主要办法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主要路径是通过产业带动。
快速工业化时代的乡镇工业模式之后,乡村可以发展的产业选择不多,较有普遍性的只有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主要选择。
农业发展带来的增加值是有限的,不足以覆盖乡村现代化所需要的成本。
而旅游业的消费主体是城市人,它的增加值大,因此,旅游业可作为驱动性的产业选择,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地弥合城乡之间的差距。
所以,文旅小镇的操盘手——平台型资源企业主要应该打造包含花木农业种植体验、生态农业休闲庄园、特色创意农产品展览展示、特色花海休闲公园、特色花海主题民宿、特色花卉苗木作物精深加工研发展销馆、当地文化遗迹保护区等空间载体,形成项目的景观亮点。
二是深入融合体育竞赛与文化要素
,有助于破解文旅康养类特色小镇项目吸引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的瓶颈。
在京津冀这类大型都市圈市场中,具备非常多的“农旅融合”项目,也具有非常多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但绝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在于项目的商业模式不够明晰,仅仅依靠山水田园和村落就想瓜分京津大都市圈的高净值人口,吸引这部分人前往休闲度假是难以持续的,因为“特色不够明显、同类产品太多、难以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所以,融合体育赛事与体育文化,除了导流田园风情爱好者,也对于京津冀这一过亿人口都市圈的体育爱好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这需要平台型资源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体育产业整合能力,企业的生态圈资源必须广泛、对于体育赛事、体育场馆、体育IP的运营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是打造“农+旅+文+体”四位一体的操盘模式,塑造强IP,导流更大客群,有助于形成文旅康养类特色小镇永续经营的人气。
单一IP已无法支撑“口味持续升高”的客群需求,而客群又是农、旅、文、体项目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可持续经营又决定了项目短中远期的成败。
所以说,多元要素组合,多重资源整合,多方利益共享,多种模式汇集,是京津冀大都市圈周边“个性化项目实现个性化与可持续盈利”的关键保障。
做文旅小镇,必须带着强烈的归乡情怀,强烈的扶贫情怀,带动农民致富的情怀,京津冀都市圈体育粉丝的运动情怀,以及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居民归园田居的乡村情怀。
特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苗木花卉经济农业,能为项目带来“绿色、生态、色彩”;
当地特色文化遗址、个性化娱乐公园、周边景区协同联动,能为项目带来“美丽、魅力、休闲”;
全国范围内篮球赛事、足球赛事、台球赛事、围棋赛事、自行车赛事等户内户外重大体育赛事聚集,能为项目带来“刺激、竞赛、度假”;
农、旅、文、体的相互融合能为项目整体带来“体验、人气、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