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PLP
GPLP是专注于创业、投资的专业的咨询平台,旨在为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其中包括上市公司、企业、银行等提供专业的内容、最新的行业形势及最客观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波场TRON  ·  波场TRON周协议总收入数据速览(12.20 ... ·  2 天前  
波场TRON  ·  波场TRON周协议总收入数据速览(12.20 ... ·  2 天前  
铅笔道  ·  北京杀出超级IPO:一把融资超5亿 ·  3 天前  
旺材锂电  ·  【产业】鸿海宣布 6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PLP

中国式LP:大海捞针 我们是如何筛选医疗基金的?

GPLP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6-03 12:41

正文

✎前言

  热钱还在继续涌入医疗投资。


  不过,虽然医疗投资及基金是LP的标配,但是具体到LP如何在上百个医疗基金当中筛选出合适的基金进行投资却并不容易。不仅行业内忽悠的GP非常多,专门针对LP的投资机构层出不穷,而且即便是老基金,面对行业不断变化的形势,投资收益依旧是未来难料。


  那么,我们如何在医疗行业当中大海捞针,找到适合的GP?真正好的GP是长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且看几位母基金LP及GP的现身说法。

>>>>
景林投资王浩:作为GP要创造价值 “融投管退”应该改为“融投服退”!


  医疗投资从景林PE基金成立开始就很重视,包括美元基金,医疗投资在我们基金整个金额方面,占40%左右的比例,因此在整个基金收益率和成功方面,医疗投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医疗投资的门槛很高。每个基金有它的基因,或者核心优势。每个基金选择重点投资的领域应该符合它的能力圈!在我看来,任何成功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你在医疗领域能不能建立一个核心圈,你能不能在医疗某个领域,某个阶段形成你独特的能力圈,这个能力圈可能是其他的GP不具备的,这个非常重要!“与其更优,不如不同。”


  其实不光是医疗投资,整个一级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作为一个基金是否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努力去达到的。


  我的第二个心得就是,一线GP的马太效应会形成,融资对他们可能不是最难的问题。但是中国GP有两个问题,跟美国GP来比较运营周期的太短,大家主要的精力放在融资和投资方面,管理和退出是我们的弱项。在管理和退出方面中国GP完全不够成熟。


  在投资过程当中,好的企业是稀缺的,而且是越来越稀缺,那么凭什么这些好的企业让你投?在这种情况下,GP要管理是非常难的,这时候我们最好的管理能力就是提高服务能力,让被投企业能够在你投资以后更快的成长,这个管理方式其实是比回购、对赌可能更好的一个风控方式。因此,我一直建议,咱们GP应该把“融投管退”改为“融投服退”。


  我们基金在北京投了一个医疗公司,这个企业老板擅长研发,也擅长渠道营销,但是就是管理能力比较弱。在我们基金投资以后,他有次董事会提出:你们基金能不能做CEO来帮我运营管理?被投企业在投资以后把我们当成自家人,在运营、人才、销售、激励机制等方面希望我们能提供专业的服务。因此我经常要求我们的团队,不光是医疗团队:你有没有比被投企业CEO在某一方面更专业?你有没有帮助企业家提供钱以外的东西?你跟其他机构比你有哪些能力是别人不具备的?这是未来10年、20年,能够反映出一个基金管理能力最关键的地方!

>>>>

尚腾资本唐明珠:中国市场化母基金发展的挑战

  在海外曾投资与管理数十亿美元的私募股权资产,然而,回国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已突破万亿元规模,各地母基金发展如火如荼,但真正市场化运营的母基金还是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中国缺乏市场化的母基金LP群体。在欧美,美元母基金发展了几十年,形成了以养老基金、捐赠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家族办公室等机构为主的稳定投资人群体,虽然每年300-4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与我国动辄上百亿、上千亿的母基金盘子相比不算什么,但那些资金市场化程度都很高,足以支持数百支市场化母基金的运营与发展。与之相比,我们母基金市场80%的资金来自政府,政府设立支持引导基金主要以发展当地产业为导向,在资金投向、产业落地、返投上限制都很多。未来,希望母基金的LP能更加多元化,吸引更多机构加入。


  其次是投资标的挑选,中国很多行业一热,就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私募基金行业也不例外。德国一个国家才几百支私募股权基金,我国这两年涌现出上万支基金,相当一部分管理人缺乏管理及退出一支基金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对母基金或LP都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单纯按照美元依赖基金过往业绩来挑标的,那可投的就没有几家。而且,人民币基金在信息分享上做得非常不够,很多基金的正式募资材料里对项目及过往管理基金的信息披露有限,大方摆出IRR和DPI的都很少。即使提供了业绩,人民币基金估值也需要谨慎考察,相对于美元基金宁愿估低、不愿估高的保守作法,人民币基金的估值有时候会偏激进,不能够提供真实与客观的参考,需要LP擦亮我们的眼睛去仔细审视。


  最后是运营管理,海外的美元母基金一般经历了多个市场周期,在管理投资组合资产上一般都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并建立了强大的系统。相比,中国的投资人很多是刚刚进入股权市场,很多还停留在给某某大牌GP作LP的“蜜月期”,尚未完成一支基金从投资、管理到退出的整个流程,还没有经历过基金亏损、退无可退的“痛苦”,对尽调、系统与流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机构在投资股权上很大方,每年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投进去,但尽调外包,或简单尽调,内部管理用excel,这对管理私募股权基金这种八年以上年限的资产是远远不够的。


  海外美元母基金基于其专业性定位、市场化运营一直是私募股权市场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我衷心希望中国能有更多市场化运营的母基金持续支持人民币股权市场的蓬勃发展。

>>>>

思致投资赵劲松:医疗投资很难 因为中国缺乏独立GP

  “我们最大的LP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最喜欢投资医疗行业”,因此我们很早就关注医疗,也是我们比较重要的投资方向。


  但是在中国17000家注册基金当中,我们如何筛选出其中10%甚至不错的基金?这是个问题。


  因为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非常特殊。


  中国的市场是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热点,早期的时候,大家都是IPO,然后又是什么热投什么,比如O2O、文化产业等等,只要沾点边拉个人我就去投资。


  当然,近年,医疗健康是一个题材,中国人口这么大,这么多的机会,现金流又好又稳定,因此现在出来忽悠的人非常多的,需要LP仔细斟酌及辨别。


  其实,仔细研究医疗这个行业,我们发现,在中国做投资非常不容易,比其他国家还难,因为它不像互联网行业做投资,投了一个好的种子,它就能够很快的发展。


  在中国,比如医院管理,很多时候它不是统一管理的,因此如果卫有一个服务你做好的话,你不知道他将来是不是能够放大。


  还有医药也是,一个地方一个系统卖好了,别的系统不一定卖得好,分区域,分行业,有非常多的问题。这也就看这个团队能够真正在市场上有这个经验,他知道哪里有机会,知道周期在什么地方。


  所以说我们在筛选GP的时候,我们基本不看品牌,主要看他行业的经验,他自己是不是经历过周期,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除此之外,我们筛选的时候,还是会按照严谨的方式来做考核,比如他的业绩,我们也做GP,大家都清楚在这个项目里面你进董事会不进董事会差距很大。你在这个企业真正增值服务是多少,大多数GP都是忽悠,说我能做增值服务。实际上投后服务不是投后管理。专业人士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因此,对于专门做PR的基金,LP及同行一看就能看得出来,比如GP里面也有专门针对LP的GP,对于这种机构,大家稍微一打听就会知道。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GP的业绩,在中国很难衡量,因为没有很详尽的标准,也缺乏专业的机构,中国所有GP的业绩都是凭他们嘴说的,真正的业绩怎么样,各家有不同的做法。


  最后,在我心目中,如果让我筛选好的GP画像,那就是看他瓴投了多少个项目,这非常关键。还有一个他投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成功了,是他靠运气还是真正他有这个判断,因为有的时候投资确实靠运气。


  还有就是在经历周期的时候,如何能够把这个项目变成能够退出的项目,这也是关键。在困难的时候,怎么能够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在好的时候怎么把事情做好。


  中国的GP有很多种,然而很少独立GP,与国外完全不同。

>>>>

盛景网联乔虹:我们青睐于创业型GP


  从行业上来说,医疗产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的一个产业,因此,作为LP我们不仅要知道中国的医疗基金产业的布局和投资热点,还要了解各国医疗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对于中国医疗体系会有怎样的借鉴或影响,做好基金组合,提前布局。


  其次,产业链布局非常重要。医疗行业的特点就是我们所投的所有项目,自成生态系统。医院可能是你医疗器械的客户,也是你医药的客户,甚至有可能还是医疗服务项目的客户。因此,最具有竞争力的医疗投资机构GP将是覆盖产业链的专业化机构,具有较强的商业互补性、产业关联度以及配套服务能力。


  第三点,医疗行业细分领域多、专业性非常强,我们希望GP管理的经验和能力需要能够找到合适的资源来判断所投项目真正的前沿趋势和价值,这也是医疗行业GP所需具备的技术壁垒之一。


  中国医疗的基金起步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关于投资老牌基金还是新成立的基金,在具体投资的时候,不管是新的还是老的,我们第一要看投资团队的背景,对于行业是否有真正的洞察力。


  新基金的团队,可能他的业绩还没有出来,这时候更多的是对创始人的信任。对于老牌的基金,虽然他的业绩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一切都是变化的,其实不确定性很高,所以还是要看行业的洞察力。


  投资行业的一个定律:“1%的机构获得了99%的利润”,所以我们欣赏这1%的机构。而这些机构最明显的特质就是:永远关注被投资企业内在价值的成长!这些GP是我们认为值得尊敬和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企业内在价值的成长,才是投资的永恒原则。

>>>>
亿群创投郭海涛:最好的投资是投资机构“无为”服务的项目


  今天大家讲到投资健康产业企业以后,作为投资机构提供哪些投后服务?实际上,最好的项目是你不用做任何服务、不用任何约束,企业在优秀团队领导下就能顺其自然的发展壮大,然后上市。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今天,团队优秀并具有产品和服务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少了,符合条件的这一类企业应该基本都上市了,因为医药企业不是一天能发展企业的,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耕耘,这也是这个行业的壁垒所在。


  今天我们面对的投资环境是:健康产业因为两倍GDP的增长速度,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今天,很多投资机构都非常关注;同时,已经拿到批文、已经开始生产、并有一定产品竞争力的企业越来越少,已经不是你给钱就能投进去的。


  一年多前,我离开高特佳投资创立亿群创投的时候,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你靠提供什么服务能够拿到项目呢?


  同时,对于一个GP来讲,投资是为了赚钱,如果大家都以很高的PE倍数进去,你说能赚到钱吗?如果说服务的话,,假如一家投资机构说我能协助你做IPO,各个企业都笑了,因为今天的企业家已经经很多IPO教育,已经不新鲜了。


  亿群创投从一成立,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把帮企业做营销能力提升和业绩倍增,作为我们的关键能力,所以我们搭建的团队是和医药产业里最厉害的营销一起来合作。因为要做很多服务,我们每年只投资4到5家企业,而且重点在比较熟悉的中药领域。同时我们看到,2017年,中国药企将下降到4000家以下,这是一个产业整合的过程,在这个整合过程当中也将出现很多的机会。


  在帮助企业解决业绩增长问题的同时,随着“两票制”和“营改增”的推进,医药企业财务处理能力也越来越重要,财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多的问题没有解,亿群专门聘用了一个财务处理专家团队为投资企业和代理商做培训。所以我讲最好的投资是“无为“,但我们却是提供企业最迫切的服务,因为投资的本质是较低的成本投到较好的企业,这样才能为LP赚钱。


  总之,我们最核心把服务是扎扎实实做到企业的里面,提升企业的业绩,把它的财务各方面做规范。比如我们去年投的澳东药业,去年销售量大概是70万盒,我们进来后,今年前5个月就做了100多万盒,全年将达到300万盒。


  中国市场很大,关键你得踏踏实实来做,以原有的医药投资模式做投资都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投资人跟它一起创业,一起跟它承担风险,甚至自己要借钱给它。只有把企业发展好,才能做到投资机构、医药企业和LP的三方共赢

>>>>

达晨创投徐渊平:风投这个行业看上去没有门槛


  最近这几年,很多人都涌进了风投行业,造成现在整个风投行业如同2007年的股市,无数的基金无数的股民。


  医疗企业是有门槛的,医疗企业有技术门槛、销售门槛、政策门槛,国家注册证门槛等等,然而,你现在仔细想想,好像风投这个行业看上去没门槛,谁出来都可以说我可以做,有的人干几年自己就出来就拉一个基金,比我们投企业的门槛低很多了。


  对此,我们判断可能再过几年,可能这个热度要退去了。2000年的时候,达晨创投成立,那个时候也有几千个基金在深圳设立,但是到现在,那些基金基本上最后都没了。因此,关于风险,大家一定要有感觉。


  具体投资的时候,其实我们不追求基金规模大,我们每次基金都是搞综合基金(多行业共同投资),因为综合本身也是一个风控。有些基金公司规模搞得很大,这边合作做一个基金,那边合作做一个基金,但是最后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投资压力太大了,怎么办呢?只能别人投不了的我也投。或者投资特别猛,一投几个亿,但是到最后肯定还是看看投资回报率是否好。


  在挑选企业的时候,我们希望企业是专注、专注、再专注,对我们自己也一样,我们要求自己非常专注,每个人专注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建立自己的生态圈,这样,他就能更好服务被投企业。我们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生态圈的概念,医疗通常都有自己的生态圈,因为一个企业实际上是很弱,需要投资机构去扶持。


  从选项目这块来说,我们的一个方法就是顺藤摸瓜,一个一个产业链去做。还有,我们会通过国内外比较的方式来选项目。最后,我们会选一些大家都看不上的一些领域领域,大家都觉得特别低端,别人看上去很LOW,其实实际上非常赚钱,毛利都在7、80%,而不是很多人看上的哪些大而亏钱的项目。时间是考量的最终标准。二级市场最终大家是靠分红,靠营利来支撑估值。


  达晨投资的一个投资原则就是只愿意投未来能赚钱的公司,而不是只投会长估值的公司。


  在投后方面,我们每年每个人就投一个项目,项目投多了也是管不过来,可能很多机构说我自己能管多少,其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为投资之后,我们还会提供很多服务的,比如销售支持,我们帮企业做国外的销售,上市支持、包括财务管理等等。


GPLP近期热文


LP要擦亮眼睛:一文读懂GP与LP收益分配的几种典型方式


论合格的GP和合格的LP 行使LP权利去challenge GP


联创永宣艾迪:投资如同行军打仗 需随时准备战斗


各路捞女小主播小明星 钓凯子也请恶补点金融知识


以苏德坦克大战戏说 ofo摩拜共享单车数据报告之争


唯品会的新故事:低调不代表没有高调的资本


瞎特么投?如何理清大姨吗投六家公司的逻辑和内幕


百丽私有化大猜想:能否给高瓴资本带来丰厚利润?


投资人都开始焦虑了吗? 真实的投资圈到底是迷失还是回归?

一个创业者的真实经历:公司政变+融资煎熬=在钢丝上跳舞


《人民的名义》走红的背后 文化产业投资难以言说的痛


陈坤5亿元血汗钱会否血本无归 美锦能源和恩贝投资靠谱吗


中国PE之怪状:基金募集基本靠PR,GP收益基本靠费率


风投这个事:干久了爹妈认为你不孝 创业者觉得你事儿逼

理性投资 成熟创业 尽在GPLP
www.gplp.cn
联系电话:15311433139
微信ID:GPLPC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