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几十年教育,搞出了职业病,到任何地方首先想到的,是了解当地教育情况。到了不丹,我问导游的第一个问题,是不丹的教育是什么体系?学生上学要不要付费?用什么语言教学?国内有多少所大学?结果导游也被我弄得七荤八素的,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住在普纳卡那夜,我住的宾馆坐落在一个村庄的山坡上。早上6点多起来散步,走到下面马路上,发现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在马路边的草地上坐着。我主动走上去和他们搭讪。不丹的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一点都不扭捏,这可能和这十几年不丹不断对世界开放,世界各地的人来到不丹旅游有关。
更加有意思的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讲英语,小小孩讲英语有点磕巴,但大孩子讲英语已经很流畅。孩子年龄从一年级到八年级不等,都在同一个学校上学。学校在几里地之外的旺度波德朗(Wangdue Phodrang)镇上。
学生有校车接送,早上6点半坐校车走。如果赶不上校车,就得自己走到学校去,大概要走半个多小时。校车离开后,我又碰上了一些没有赶校车的学生,自己一路走到学校去。
我问他们是否喜欢上学,他们齐声说喜欢;问他们上什么课?有数学课、英语课、本地宗卡语课,六年级开始有科学课等;问他们知道不知道中国,他们都说知道。他们手里除了拿着书包和带的饭菜,没有一个人拿手机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和我聊天,很活泼的感觉。我问能不能和他们照相时,他们就摆出照相的姿态来,齐齐笑对镜头,那种纯朴可爱的样子令人心醉。
6点半到了,他们的校车还没有来,我就继续和他们聊天。为了讨好他们,我把BOSE消音耳机,放上中国歌曲让他们轮流听,他们听到耳机里逼真的音响,高兴得手舞足蹈。高年级的孩子等校车的时候,就坐在马路边上拿出课本来读,我看了一下练习册,发现书写得十分工整漂亮。
孩子们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开心和放松,这在中国孩子身上几乎看不到。在这个佛教精神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国度,人们心平气和地活着,好像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我后来才明白,之所以孩子们英语说这么好,是因为所有的课程除了宗卡语之外,包括数学、科学课,都是用英语教的。
校车走了之后,我穿过村庄走上田埂。田埂两边是金黄色的水稻梯田,高低错落有致。远处的村落在清晨的阳光中炊烟袅袅,不远处有三三两两的学生从弯弯曲曲的田埂那一头走来,整个景色就像一幅明媚的水彩画。这些学生是另一个村庄的孩子,每天要从田埂上穿越稻田才能到学校去上学。
这种情景立刻让我感动不已。因为我小时候,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背着书包穿过农田,从田埂上走到学校去上学的。我的童年和少年,和一望无际的稻田和麦田,交织在一起成为密不可分的生命诗篇。孩子们在田埂上走得不急不慢,我问他们校车都开走了,你们不着急吗?他们说每天都是走着去上学的,学校9点上课,到学校的时间还绰绰有余。
让孩子们每天走这么远的路去上课,上坡下坡,路上还要横穿好几次马路,难道家长不担心孩子出事?不担心孩子被拐走?后来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马路上汽车开的速度并不快,因为司机也不着急,似乎整个国家都是慢性子。在中国那种火急火燎的司机,在这里基本没有踪影。拐孩子好像更加不可能。不丹生殖崇拜鼓励生育,家家都有孩子,而且佛陀教诲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人心向善,不会做这种良心被狗吃的事情(尽管不丹好像狗比人还多)。不丹整体治安也非常到位,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半夜一个人出去散步,一点不用担心自己有安全问题。连路上走的那么多野狗,都心情平和,懒得理你。在中国,每个父母都担心孩子被拐卖,甚至发展到了公开抢孩子的地步。这么严重的事情,也没见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弄得老百姓提心吊胆,养育孩子的潜在成本高到荒谬。有一次我在首都机场,听到一个爸爸对妈妈狂喊:“看好孩子看好孩子,这已经回到了北京,这是会偷孩子的地方。” 在老百姓心里,连北京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如此不安全的一个地方。
后来到了帕罗,我和导游提出,能否安排一个学校去看一看,不要看城里的好学校,要看农村地区一般的学校。导游很卖力,终于联系到了山边上的Drukgyel Lower Secondary School。我们下午去了这所学校。学校坐落在缓坡上,自上而下造着一排排藏式教学楼和平房教室。尽管叫Secondary School,但实际上是一所小学到高中的学校。校长叫Khandu,走出来接待我们。我说明了来意,告诉他我在中国也是搞教育的。他见我英文讲得不错,又是搞教育的,热情起来,带着我们在校园里转,问我有什么需求。我提出能否进教室看一看,他说刚好学生快要放学了,趁着大家还在上课可以进教室。
我们走进了一个六年级的教室,孩子们正在上自习写作业,课桌椅摆成一组一组,很像中国MBA班分组讨论的形式。我问校长一直这样分组的吗?校长说一直是这样,因为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和向老师学习同样重要。我和学生进行了简单交流,问他们是否喜欢学习,学习内容是什么,他们就把课本拿给我看,结果我看到了全英文版的数学、英语、科学教材。我问校长是不是所有老师都用英文上课?答:是。又问所有老师都是本国老师吗?答:是。从这个我可以推断,表面上比中国贫困的不丹,老师的整体水平可能会高于中国的中小学校老师。后来又到了一个二年级的班,教材也都是英文的,问其中一个孩子懂不懂,她说懂的。我翻看了一下英文教材,发现相当于中国初二英文的水平了。
孩子们放学后,在校园里和操场上奔跑嬉戏,一点看不出有学习压力的样子。很多学生在学校里一直玩到傍晚,才成群结队背着书包沿着马路走回去。校长说这个学校没有校车,所有孩子都必须走来上学,再走回去,最远的在五公里之外,需要走一个小时。但孩子们很习惯这样走来走去,风雨无阻。和中国一些城市娇生惯养、车接车送的孩子相比,这里孩子尽管艰苦,但成长上更胜一筹。参观完学校后,和校长告别,发现校长用的三星手机比较老旧,我答应给他寄一部华为手机,同时把口袋里的钱捐给了学校,让他帮我买点文具送给学生。
不丹人接受现代教育,也就是几十年的事情(1961 年才建立了正规的现代教育制度)。几十年前的不丹,老百姓如果想要孩子们接受教育,只能把孩子送到庙里去做喇嘛。小喇嘛一边接受经书教育,一边就逐渐有了文化。今天你到庙里去,依然会看到不少小喇嘛在念经或者玩耍。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把孩子送到正式学校去读书。不丹所有学校都是免费的(私立学校除外),包括到大学去读书都是免费的。不丹原来没有大学,学生要上大学就要到印度或者其他国家去。现在不丹有了几所大学,但还是不够,很多学生高中毕业后依然到国外读书,国家会根据情况给予奖学金。现在政府和老百姓已经开始深信,有了文化知识才会有真正的好生活,在贫困中安于贫困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