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引领促旅居。
按照
“整体开发、优化产品、打造品牌、分布建设”总体思路,以茶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良好生态基底为优势,以哈尼民俗风情文化为特色,打造以康养旅居、文化体验为核心,以村寨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为辅助,户外运动、精品赛事承接、乡村美食体验等为补充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打造成为人们向往的乡村健康生活目的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养”七要素,规划空间发展轴、综合商贸服务区、特色民俗文化体验区、茶山生态体验观光功能区、健康文化娱乐功能区一轴四区规划布局,促进南糯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注重保护促旅居。
一是通过“双语”宣讲队伍,强化《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宣传和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制作宣传片,对古茶树挂牌保护,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和古茶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生态旅居环境。二是对南糯山村入口周边环境进行规范整治,对“七子饼”茶旅环线沿途小组与核心村姑娘寨进行增设错车位、新建排水沟及管网、生态停车场、垃圾亭、驿站和房屋外立面风貌改造,对勐海茶厂一厂旧址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建好旅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三是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对800年人工栽培型茶王树连片古茶园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拆除古茶园内私搭乱建茶棚,建设布局茶亭及配套设施,修缮古茶园内破损、毁坏步道及安全防护栏,做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协调统一,防止低水平开发和资源浪费。
(三)文旅融合促旅居。
一是抓实文旅融合发展。依托“七子饼”茶旅环线打造,定位和策划格朗和乡、南糯山村与全州、全县及周边乡镇互补的旅游产品和活动,着力培育升级“嘎汤帕节”“耶苦扎”“彩蛋节”和春茶采摘季等活动,利用农闲时节开展民族广场舞比赛、民族服饰展演、对歌会等活动,构建“半小时至一小时旅居经济圈”,打造旅游文化消费点,推动乡村旅游向旅居升级转型。二是坚持“南糯山的优势就是茶”不动摇,与文旅运营企业合作,推出茶山集市、一山一味、茶山自行车摩托车越野赛、茶山垂钓等“七子饼”茶旅环线系列旅游产品,把日间消费与夜间经济、体育赛事活动等进行绑定,打造“夜间游”“微度假”“周边游”。三是以“党建+”为抓手,积极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发展民宿集群,打造和培育南糯山“民宿”品牌,增强村民、村集体“造血功能”。匠庐南糯山半山酒店建成以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约200万元,让发展更可持续。2023年至今,南糯山村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约2亿元,接待旅居游客10万余人,实现旅居花费约8000万元。
(四)招引项目促旅居。
一是坚持招大引强。牢固树立“谋项目就是谋发展”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南糯山村旅居产业发展的“发动机”“硬支撑”,积极争取上海市帮扶资金、中央衔接资金等布局完善业态,丰富旅居产品。计划实施项目15个,投资金额5.791亿元,目前正逐步推进,为旅居产业夯实基础。二是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盘清土地、林地、闲置资产等招商存量资源,精准开展以茶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做实“5+2”项目库,抓好在建、新建、签约项目等前期工作,全面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三是对标A级景区标准,在核心村姑娘寨建设布局党群服务中心及游客集散点、电商直播基地、便民超市、快递驿站、哈尼特色餐厅、民宿等业态,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打造以茶产业带动、以乡村旅居为主的乡村振兴样板,实现“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茶农富、秩序好、经济活、组织强”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