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事堂Plus
政事堂,另一种视野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Life丨Iconic play ... ·  昨天  
纪法指引  ·  【镜鉴】田蓉,任上被查! ·  2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不挂牌的5A级景区”是如何炼成的? | 新春评话 ·  3 天前  
CHINADAILY  ·  World丨Thailand plans ... ·  3 天前  
新京报评论  ·  “节后综合征”需要“双向化解” | 新京报快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事堂Plus

扫黑除恶,是经济改革成功的前提!

政事堂Plus  · 公众号  · 时评  · 2018-01-29 21:31

正文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最成功的两次经济改革,分别是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和汉武帝的桑弘羊变法,而最失败的两次经济改革,分别是王莽和王安石的两次变法。


最近政事堂已经写了两篇,中央和国务院以极高的规模启动“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今天 “打黑除恶”的角度,来看一下中国历史上,历次经济改革的成败得失,作为完结篇。



为什么商鞅和桑弘羊的变法成功了,王莽和王安石这俩老王的变法却失败了呢?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王莽还是王安石, 他们所有的变法,几乎都集中在经济领域,而不敢去碰政治领域。 而商鞅变法和汉武帝的变法,都不仅仅是经济领域, 他们变法的重心,主要在于政治体制改革。






这个呢,我们以大家比较熟悉的宋朝作为背景来看一下。


宋朝优待公务员,并给予极大的权力,而官员规模和权力扩张的结果,便是与地方豪强勾结,成型了大量利益共同体的 “冗官”


而官僚和豪强的勾结,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诞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只能投军,募兵制下导致军队规模暴涨。而朝廷又拿不出军费,只能默许军队经商,成为了没有战斗力的 “冗军”


宋朝皇室喜欢和禁军将领们联姻,军队大规模经商又垄断了民营经济的市场,造成大量失业,因此宋朝又不得不以“凯恩斯模式”大兴土木,来解决就业,可大量的政府开支又形成了 “冗费”


因此,宋朝为了管理规模越来越大的政府开支,又不得不继续扩招公务员,并给予更大的权力。


结果,导致了 “冗官”、“冗军”、“冗费”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庞大的赤字,逼迫大宋朝廷不断的加赋,搞出了满地的“宋公明”



因此,无论宋朝的老王怎么改革,在不进行体制改革的前提下,都无法跳出“三 ”的循环。


相比于不断加赋的宋朝,被誉为“尧舜禹汤”的康熙,凭啥能搞出来“永不加赋”呢?



其原因也很简单,满清入关之后,在江南“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清除掉了江南的豪强之后,搞出了国有托拉斯的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等大型央企。(曹雪芹笔下"宁荣二府"的原型)


而如江宁织造和广东十三行这样的国有托拉斯央企,则为大清朝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税负,因此,拥有大型垄断利润央企的朝廷,不必再依赖于过程中被大量贪腐的土地征赋,以及逼着农民沦为“房奴”的土地财政。


央企的利润大幅上升和较低的农业税,才能让大清朝的老百姓“房住不炒”,缓解土地兼并速度,防止地方搞房地产和金融的豪强短期内迅速作大成为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


其实,中国古代任何一次成功的改革,势必要搞出强大的国家托拉斯,垄断盐铁茶丝。无论是汉武帝的桑弘羊变法,还是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国家拥有丰富财力的基础,就在于理直气壮的做大“秦汉的国有企业”。


让国家脱离了农业税,依靠国有垄断企业的工商税负,才能够让赳赳老秦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中国,才能够让卫青霍去病组织庞大的远征军深入草原追亡逐北。






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王朝的覆灭,背景都是中央权力被地方侵蚀,政府无法再从民众手 里直接收取税收。而任何一个王朝的兴盛,背后都是中央权力的急速扩张与直接征税范围的扩大。


而中央和民众之间,夹杂的就是权贵与豪强。


秦孝公和商鞅废除了贵族世袭制,汉武帝打破了王室分封制。秦汉两朝先打破了王室贵族对政治的绝对垄断,再利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从平民中引入新生力量,加强中央权力,最终取得了变法的成功。


变法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 的斗争,政权留着这些豪强们做大做强,只会最后把自己玩死。


你搞金融改革,豪强们就给你玩金融创新,搞出一堆儿集资诈骗、P2P和山寨币,你搞改革慢牛,豪强们就买通朝廷官员,搞出一个4000点只是牛市的开始,在创业板的引领下,半年股市就坐直升机翻了一倍。


财富永远不可能通过金融手段而凭空产生。这些金融创新的背后,就是豪强们把本来中央未来多年要征收的税,通过创新揣到了自己的腰包,实现了自身瞬间的“暴富”。


而这种暴富的机遇,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其结果无外乎两个,一个是扛着自己棺材的改革派,将这些害人精消灭;另一个,则是这些害人精将整个王朝一起给自己陪葬。


而历朝历代,随着害人精们的泛滥,改革家们都会挺身而出,譬如宋朝的老王,号称“拗相公”,他变法中最著名的青苗法,就是通过提供低息的定向贷款,遏制豪强们搞的现金贷(高利贷),防止地方豪强通过金融手段搜刮百姓进行土地兼并。


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可是,在地方官员几乎全都跟地方豪强蛇鼠一伙的情况下,朝廷给百姓的福利,怎么可能落实下去,而不走形呢?



所以,历朝历代的改革,本质都是土地改革。但是,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秦孝公和汉武帝就成功了,只试图进行经济改革的王莽和王安石就失败了。


那么,这俩老王为啥在搞经济改革的同时,不去搞政治体制改革呢?


这两个老王失败的经验,早就刻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


王安石没有拿到京畿的卫戍部队的控制权,王莽也没能控制全国的那几个军区。想一想就能明白,改革触碰了旧势力的利益,没有枪杆子在背后支持的俩老王,他们的变法怎么可能成功呢?


而真正能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秦孝公和汉武帝,可都牢牢掌控着咱国家的军队呢!






而且,而重要的是,秦孝公时期和汉武帝时期,整个统治阶级都拥有极其严重的危机意识,因此只要改革符合国家利益,哪怕是会伤害到权贵阶层的利益,统治者依然可以联合部分拥有危机意识的权贵,并团结国民推动改革。


而王莽改革时期,匈奴早被卫青霍去病打成残废了,边境已经百年和平,王安石改革时期,宋辽已经百年未动刀兵,全国上到权贵下到底层都安逸惯了。


可再看秦国的商鞅变法和汉武帝的改革,一个是在于战国时期长期的诸侯混战,秦国被魏国花样吊打,丢了大片的领土;一个是汉朝高祖皇帝深陷白登之围,靠和亲和拿岁币来来换取屈辱的和平,北方连年边患严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CHINADAILY  ·  Life丨Iconic play returns to stage
昨天
纪法指引  ·  【镜鉴】田蓉,任上被查!
2 天前
界面新闻  ·  曹云金长文背后的德云社
8 年前
墨香中华  ·  三月的小雨
7 年前
匈牙利新导报  ·  【服务商讯】服务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