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了,景美了,邻里更和谐了,我是眼瞅着咱们牡丹社区越来越好。”62岁的牡丹社区居民吴云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我每天在广场散散步、跳跳舞,生活别提多幸福了。”
牡丹社区位于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共有60余栋住宅楼,均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龄老、设施老,曾是典型的老旧居民区。近年来,经过改造,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来到这里,“看看老小区有什么新模样”。
展板上,一幅幅照片直观展现着这里的旧貌换新颜。“路平了,灯亮了,各项设施完善了,休闲健身设施也建起来了,小区‘颜值’高了,大家伙儿的心里也亮堂了。”相关负责人说。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肯定:“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工作。基础设施要齐全、安全,水、电、气、暖等要改造好,让大家住着夏天凉爽、冬天温暖,要确保安全,决不能发生安全事故。”
在居民李水家,总书记同他一家人拉起家常。谈起这些年小区大变样,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过去是脏乱差,现在既安全又整洁,住在这里,感到幸福、知足、高兴。”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发展,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总书记回应道。
离开社区时,居民们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谈起人们普遍关切的“一老一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越来越长寿了。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
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同年,在沈阳,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下岗再就业职工家里,关切询问社区服务好不好、实施暖房工程后冬天温度能提高几度、家里还有什么困难;2018年,在抚顺纺织厂退休女工家,他询问搬迁花了多少钱、退休金和社保能不能按时领取、看病方便不方便、社区服务好不好;2022年,在辽宁考察时,总书记十分关心受灾群众的救援安置情况,他指出,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习近平总书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