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天萃花在家整理旧物,突然翻出一本很多年前的小学课本,大概长下面这样
看到泛黄的书页上颜色也失了真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不禁有些想感叹:这幅画的颜色应该是下面这样式儿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73年131.5cm×281cm列宾
今天萃花就带大家来看看这幅模糊在我们记忆中的、小学课本上的世界名画,究竟有哪些少为人知的秘密吧。话说,让一群啥都不懂的小毛孩这么早就接触批判现实主义真的好吗…
列宾:为一幅画,与一群纤夫成为朋友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幅画的作者——列宾。毕竟这么多人知道《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却对作者知之甚少。
列宾,是19世纪俄国知名画家,是
巡回展览画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出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坛先锋。
列宾很喜欢写生,有一天和两个好基友约到郊外河畔写生,画着画着远远看到有一团人影缓慢移动,走近了才发现是一群劳累的纤夫在拉船——眼前的残酷场面深深刺激了列宾。
如果列宾不是画家而是一个记者,他一定会掏出相机拍下这个画面,而且毫无疑问这张照片会得普利策奖。
然而列宾的手中只有画笔。列宾开始收集相关素材,
为了更深入纤夫们的生活,1870年的夏天,列宾在伏尔加河畔附近的村镇生活了一整个夏天,
他与纤夫们结识,与他们成为朋友。
在纤夫们的营地一起架锅做饭,一同吃简陋的食物,一起交流彼此的生活,列宾认真地记录纤夫们不同的经历和形象,并力求深入到纤夫的精神世界中去。
解构这幅画,看画上的人都是谁
如果你能花几分钟认认真真地看看画上的每个部分,你自然会发现这幅画撼动人心的所在——身份、相貌、年龄各异的十一个人,被一根沉重的纤绳栓在一起,画面和人物太过真实,真实到你能听到画上纤夫因为太过疲惫而发出的粗重的喘息声,
事实上这些人物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根据列宾的记录,我们可以把画面分为三组,大概介绍一下画上的人们。
最前一组共四人。
领头的名叫
冈宁
,眼眶深陷,前额突出,大概四五十岁。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典型形象,他忍受着身心双重折磨,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
在他右边的是一个
农民汉子
,他赤着脚,毛发旺盛杂乱,身材魁梧,低着头似乎在和旁边的人嘟囔些什么。
在冈宁身后是一个身材瘦削的
中年男人
,年龄40上下,他挺直着身子,试图使纤绳松弛一点,给自己省点力气。
中年男左边的男人,叫做
伊卡尔
。他曾是个叱咤四海的水手,现在却只能在沙滩上拉纤绳。他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看来是个倔脾气的硬汉。他的上衣已经破洞百出,结实的肩膀从中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
画面
正中间这个最扎眼的少年
,叫拉里卡
。他还穿着一身粉红色上衣和破衫裤,皮肤也还没有被晒黑,像是刚加入这个队伍不久。他瘦小的身躯几乎很难负荷如此重量,而一想到他还要这样受苦很久,反抗的心情油然而生,少年看着远方,不知道是否是在趁这一刻的偷懒而暗中谋划着什么。
紧靠在拉里卡身后的
秃顶老汉
,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他斜倚在纤绳上打开了烟袋,想苦里偷闲抽口烟小憩一下。在色彩上和前面的粉上衣少年形成鲜明对比。
少年右边的
病患纤夫
看起来比少年还要羸弱。他步履艰难,正在用袖口擦汗,全身虚弱,看起来负荷过载让他疲惫不堪。
在拉里卡与老汉中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据说是个
鞑靼人
。
最后一组三个人。
走在前面的是个
退役军人
,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
背后一个皮肤黝黑,有评论家说他可能是个流浪的
希腊人
。
最后一个
无名人士
我们只能看到他低垂的头顶,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看起来比前面的十个人都吃力。
一幅画,为何能让世界为之动容
色彩上来说
,人物上方的天空是蓝色的,晴空朗照,沙滩也被照射的暖黄。根据人物身后的影子可以判断纤夫们正迎着光行走,可是他们的脸上并没有被照亮的光明感,画家这样的安排正是为了
反衬纤夫们的痛苦和在人生黑暗中挣扎着前进的顽强意志力。
构图上来说
,列宾巧妙运用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塑成一座隆起的黄色底座,11位纤夫犹如一群雕刻的群像立在上面。视觉上
画面显的很扁,人物的压抑感也更突出
,由于列宾的匠心构图,这幅尺寸不大的画面拥有宏大雄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