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
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举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集中研讨实验室建设定位、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整合部署实验室优势特色资源等。
杨雄里院士、谢立信院士、杨正林院士、范先群院士、杨焕明院士、段树民院士、顾晓松院士、谭蔚泓院士、李劲松院士、贾伟平院士,以及孙兴怀教授、颜华教授、林浩添教授、袁进教授、夏晓波教授、吕帆教授、薛天教授等委员参加会议。
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还有国自然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童杨,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以及实验室共建单位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金焕民、校长李校堃院士、副校长吴文灿教授,实验室副主任瞿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江帆、副校长曾小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俊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党委书记马延斌教授、院长吴皓教授,实验室副主任周翔天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傅尧教授等100余人。会议由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金胜威主持。
会议汇报与讨论环节,
实验室主任范先群院士
作实验室组建情况汇报。范先群院士介绍了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背景,围绕人才队伍、机制创新、支撑平台等介绍实验室基本概况。他表示,实验室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视觉形成新机理、视觉损伤新机制、视觉修复新策略等,5年目标是降低视觉疾病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包括建立近视干预关键策略,重点地区近视发病率降低5%以上等。长期目标是建立引领视觉健康发展的“国家队”,提出视觉健康的综合防治策略,形成视觉健康的“中国方案”。
随后,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室副主任瞿佳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室副主任薛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主任范先群院士等
三家共建单位代表
依次汇报建设情况。
与会专家进行认真质询、讨论和评议。他们提出,实验室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不要大而全,要进一步凝练精准;共建单位要深度融合、强强联合,发挥各自特色优势,真正做到“1+1+1>3”;体制机制上要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中国眼谷、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进一步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正林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明确了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三家共建单位对此高度重视,配备的人才队伍强、构建的工作机制有保障、制定的发展规划明晰。
研讨过程中,与会院士、专家还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实验室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实验室主任范先群作表态发言,他向委员会委员以及实验室共建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实验室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科研、临床及成果转化上持续突破,为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每个人都拥有光明的未来。
下午,召开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战略研讨会,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视觉健康、眼脑交互作用新探索、细胞生长因子与眼疾病、代谢组学及多尺度成像技术平台、健康照明新方向、眼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黄斑的前世与今生等主题展开热烈交流。
与会者还就实验室发展规划、重点攻关方向、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合作共建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
据悉,2025年1月科技部正式发文,
依托温州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组的“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建设
,由原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质性重组。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字之差,意味着实验室由过去的学科导向、行业导向转变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这需要我们把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并更加专注行业‘卡脖子’难题。”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