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服务广大考生及考生家长;发布各类招生简章;提供报考资讯及报考指南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巨星陨落!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逝世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东华王刚、孙恒达/川大冯良文《AM》:直接微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澳大张宣军、黄冠豪团队/南科大吴长锋团队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这百万分之一的幸运,发生在川大华西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公众号  ·  · 2024-04-09 22:22

正文


十年前,杨晨露还是一名

血液病学方向的临床八年制学生

十年后,她是一名救治了

无数血液病患者的血液科医生


昨天,她为一名配型成功的患儿

捐赠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实现了用医术与血液

救助患者的 “十年之约”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救助 重症 血液病患者

配型成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而与血液科医生的配型成功率

则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


这百万分之一的幸运

就发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昨日上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一名女性捐献者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她的造血干细胞将会用于一名异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


这是四川第73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全国第172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巧合的是,配型成功的捐献者正是华西医院血液内科的杨晨露副主任医师。



早上8:30,血液内科的护士为杨晨露注射干细胞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这是为了将更多的造血干细胞从骨髓移动到血液中,增加血流中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此前4天,杨晨露已连续每天进行干细胞动员剂注射。



早上9:00,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进行。杨晨露平躺在医疗床上,血液从她左侧手臂中抽出,经过血细胞成分分离机分离后,获取干细胞成分,其余的血液随后通过右侧手臂回输到她的体内。


中午12:18,历时3个多小时,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结束。身为血液科医生,杨晨露深知造血干细胞的重要作用。她说:“ 对血液病患儿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机会,作为医生,更应该主动站出来。


早在2014年,还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学医的杨晨露就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4年3月11日,杨晨露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通知:她的造血干细胞初配结果与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匹配成功。


虽然此次通知突然,但杨晨露却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因患儿病情紧急,根据中华骨髓库的采集计划,杨晨露须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随后她先后完成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等工作。“得益于采集技术的进步,捐献造血干细胞只需要注射动员剂、通过机器进行血液采集,就能挽救他人的生命,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杨晨露说,希望这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小朋友能闯过难关,健康快乐长大。



让人暖心的是,杨晨露的丈夫沈恺也是华西医院血液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整个捐献过程,他都陪伴在侧;两人6岁的女儿还为远方的患儿画了一张贺卡,上面画了两只小狗,写着“妹妹快乐长大”。


“非常感谢您,为我们这个饱经风雨的家庭作出的无私选择,感谢您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希望……”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的工作人员还将患儿家长的感谢信转交给了杨晨露,信上一笔一划写满了感恩。



“事实上,在我们华西血液内科有很多医务人员都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救治重症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率极低,约为十万分之一;与医生配型成功、尤其与血液科医生配型成功,成功率更低,可能只有几十万分之一乃至百万分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牛挺介绍。


早在1999年6月,华西医院血液内科在西南地区首次成功进行无血缘关系供者的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供者来自中国台湾慈济骨髓库,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已健康无白血病生存超过25年。2017年,华西医院成为中华骨髓库第一批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定点医院,是西部地区最早开展以及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目前每年完成超过36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60%以上为挑战性很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据了解,我国造血干细胞的无血缘关系来源主要是中华骨髓库,截至2024年3月31日,中华骨髓库库容为3451782人份,捐献造血干细胞17232例,累计患者申请查询人数122520人。中华骨髓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无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整体生存率为75%。对没有匹配的同胞全相合供者的血液疾病患者来说,通过中华骨髓库寻找配型成功的捐献者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