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京研究院
内容低频,坚守原创。经济的本质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本质是人性。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而抵达心灵自由最可靠的路径是:以悲天悯人的目光,审视并理解自己和他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两只黑马  ·  大涨啊!明天,这么干! ·  2 天前  
两只黑马  ·  大涨啊!明天,这么干! ·  2 天前  
投资明见  ·  徐小明:周五操作策略(0207) ·  2 天前  
海龟社区  ·  A股这个逻辑,大家明白不? ·  3 天前  
投资明见  ·  徐小明:平稳就好(0205) ·  3 天前  
有色非无话语  ·  【周观点 · 有色及贵金属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京研究院

赵建:这一轮金融大清算的前因后果

西京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7-05 06:40

正文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42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698篇原创文章。 由于内容敏感度限制 本文为非完整版,完整版请加入研传会获取

这一轮金融大整顿是对十年前过火的 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一次彻底清算 。本轮整顿,实际上从2016年严监管开始,只是在二十大之前采取的是相对温和的措施,但是 二十大之后开始雷霆重拳、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有乱必有治,整顿是正确的。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金融乱相的根源,也就是 中国金融的“第一性原理” 以及上一轮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客观环境。由于 中国的金融与财政紧密相连 ,人们诟病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高,实际上是财政占比过高。整顿和清算金融业,如果只有破没有立,最终受伤的还是财政和经济。

一、中国金融的“第一性原理”

作为一个后发展中经济体,一个半积累型、半消费型国家,中国的金融不可避免的要为财政服务。 一个正向的发展方向是货币财政化,财政金融化 。这意味着货币的发行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化),用财政集中动员的手段借助金融市场的杠杆调动更多的资源(金融化),比如债券市场为国债、地方债融资服务,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国有银行补充资本金服务等等。所以当我们谈中国的金融,首先要看到它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国家财政的需要。 现在倡导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其中主要的是要服务国家财政、国家战略。这可以说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第一性原理”

如果财政和金融的方向反了, 金融财政化-财政债务化-债务货币化,金融被彻底的清算掉,金融部门都退化为财政部门,财政失去了动员资源的金融工具 ,那么财政赤字靠债务融资,债务问题靠货币超发解决,势必会造成国家信用衰退,汇率贬值与恶性通胀。可以对比同样施行MMT的国家,美英欧日等发达国家印钞并没有引发恶性通胀, 主要原因除了货币的国际化能力较强之外,就是这些国家拥有强大的金融系统,是真正的金融强国 。特别是都有强大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神奇之处就是可以将超发的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产生创新和效率提升,带来经济增长效应。但是 如果一个国家把金融都清算掉了,没有一个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资本市场,那么货币就只能转化为过剩的流动性,造成通胀和泡沫 。相比之下,MMT在拉丁美洲国家试验的失败,就是这个很好的例证。

二、中国金融的自由化浪潮:2010—2015

中国特色的金融有其制度性因素,也有其历史性因素。历史的演进总与重大事件的驱动相关。 中国这一轮金融业“大崛起—大清算”的完整周期,起始点是次贷危机和十八大,落幕点是疫情危机与二十大,最高潮是2015年的超级股票牛市

次贷危机后,中国外循环塌缩,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手段把内循环刺激起来。 “四万亿”是一个标志性的动作 ,曾经饱受诟病, 现在来看或许是中国金融产能、财政债务化爆发的开始 。“四万亿”看似是财政大刺激,货币大放水,实际上依靠独具特色的中国国有银行体系,动员的是银行信贷,是金融的力量而非财政。

“四万亿”是财政金融化的开始,即利用国家金融资本实现财政的目的,同时又不扩大赤字,这是典型的社会主义金融 。当然,其中的副作用也不小,那就是 风险软约束、风险大锅饭,刚性兑付 与定价扭曲。拿着国家信用滥用来替代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导致整个金融资源配置上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既然国企和政府部门的债券和贷款“高收益、低风险”,银行等金融供给部门又有何动力和意愿向私营部门投放金融资源?这到后来演变成了“ 城投债的神逻辑”,刚性兑付下的中国金融产能大爆发 。今天对金融部门的清算,实际上从底层逻辑来看的话,就是对财政金融化的清算。

助推中国金融产能大扩张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2012年的十八大,其中三中全会奏响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最强音。金融业作为备受诟病的改革滞后的行业,在十八大后加速了市场化、自由化改革的步伐。 一是延续了近二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在2014、2015全面放开,汇率也在2015年811汇改后扩大了浮动空间。 二是加大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 ,特别是是鼓励体制外的金融机构发展,比如民营银行,外资投行,各类投资公司,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等,甚至是在海外备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等。说到底就是鼓励发展刚在次贷危机中成为罪魁祸首的影子银行。 三是放松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放任甚至是鼓励发展“银行的影子” ——所谓的银行表外业务,大资管业务。这些在后面都引发了灾难式的后果。

三、中国金融大清算是一次经济领域的反自由化运动

可以说,这次对金融业的大清算、大整顿,本质上是对2010—2015年金融自由化行为的纠偏...... 由于 内容限制不便公开 ,完整版请加入西京研究院言传会获取

在这一轮金融自由化浪潮中,出现了一批以寻租套利滥用金融机制的金融贪腐集团...... (由于内容限制不便公开,完整版请加入西京研究院言传会获取)

金融给国家惹的麻烦,让高层深感不安和不满,甚至是在某个场合下震怒。于是从2016年开始,金融从大宽松转向大收缩,金融严监管开始,银保监、人行、证监会、财政部、发改委等各部门...... 由于 内容限制不便公开 ,完整版请加入西京研究院言传会获取 。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旨在限制影子银行的严厉文件相继出台。但是直到二十大以前,由于治理机制与二十大之后还不同,所以采取的还是温和的手段。但是二十大后...... 由于 内容限制不便公开 ,完整版请加入西京研究院言传会获取

四、长期后果:整顿的是金融,受伤的是财政和经济

由于中国财政已经金融化,金融也已经财政化,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财政将金融作为一种撬动资源的工具,后者是金融体系的一种异化。无论哪一种,中国的财政与金融都紧密相连。 说中国金融业附加值占GDP太高,实际上这些附加值大部分是给财政的,是国有金融机构创造的 。所以我们在对金融业进行整顿的时候,首先要正确分析,实事求是的看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能机械的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剔除掉伪装成金融的财政...... 由于 内容限制不便公开 ,完整版请加入西京研究院言传会获取

因此,当整顿金融业的时候,受伤的首先是财政,而且最主要的是地方财政 ..... 由于 内容限制不便公开 ,完整版请加入西京研究院言传会获取

金融市场 本身也是一种治理机制,可以通过市场的手段对地方债务进行定价,也可以更加公正公开的的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支持,可以消除隐性债务的隐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