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在线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51好读  ›  专栏  ›  心在线

病例 | ACS患者必须植入支架?青年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心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1-29 17:30

正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是临床中常见且危及生命的心血管事件。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案通常依赖于迅速的血管重建,但对于一些特定患者,尤其是那些在缺血症状得到控制且血流未完全受限的病例中,保守治疗策略可能会成为一种合理选择。近期, JACC 子刊 Case Reports 杂志报道了一例年轻患者的病例,他因 ACS 及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内存在大血栓而就诊。由于患者在导管室内无持续缺血症状,且血栓远端的 TIMI 血流分级为 3 级,因此接受了保守治疗,并给予强效抗血栓治疗。经过 7 天的抗血栓治疗后,冠脉造影显示血栓已经消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显示未见斑块破裂,避免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这一病例提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延迟支架植入并依赖药物治疗可能为 ACS 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病例介绍
一名37岁重度吸烟男性因ACS诊断被私人心脏科诊所转诊至急诊科。

患者在4小时前出现剧烈的胸骨后疼痛,随后前往私人心脏科诊 所就诊,首次心电图(ECG)显示I导联和aVL导联有轻微的ST段抬高(图1A)。

图1A:首次心电图

患者通过救护车被转送至急诊科,随后送至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到院时,患者无疼痛,生命体征稳定,血压为125/70 mm Hg,心率为8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为98%。心脏听诊(S1、S2)及肺部听诊正常。入院心电图未见缺血性改变(图1B)。

图1B:入院心电图

既往病史
患者无显著的既往病史,但患者报告称约一周前可能患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否认任何非法药物滥用。

鉴别诊断
考虑的鉴别诊断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痉挛和急性心肌炎。

检查
  • 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未见节段性壁运动异常或显著的瓣膜病变。
  • 初始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值为45 pg/mL(参考值:<14 pg/mL)。
  • 患者被送至导管室,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扩张,且存在一个大血栓(4级),但未影响LAD远端的血流。
  • 患者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7 mg/dL,LP[a]:8.3 nmol/L)和易栓症相关检查未发现临床相关的突变。
  • 患者尿液中检测到大麻代谢物。


治疗
考虑到患者无症状、心电图未见缺血性改变且LAD远端血栓处的TIMI血流分级为3级,因此未做进一步介入治疗,以避免将血栓脱落栓塞到LAD远端并影响血流(图2A)。

患者开始接受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续90 mg×2)、阿司匹林100 mg 1次/天(此前由私人诊所心脏病专家给予250 mg阿司匹林负荷)、静脉注射替罗非班(1,750 ug负荷量,随后维持11 ug/min)和低分子肝素60 mg皮下注射,每日2次。

患者稳定且无缺血症状,36小时后再次进行冠脉造影,显示LAD血栓负荷仅轻微减少(图2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值峰值为1,000 pg/mL。

患者继续使用替罗非班48小时,其余药物继续使用5天后,进行第三次冠脉造影。第三次冠脉造影未见血栓存在(图2C)。

图2:冠脉造影结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存在一个约6 mm的红色血栓,覆盖在未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图3)。最小管腔面积为15 mm²。因此决定不再进行进一步介入治疗。

图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患者于2天后顺利出院,出院时给予美托洛尔100 mg 早中晚1/2-1/4-1/2片、赖诺普利5 mg 1次/天、阿托伐他汀40 mg 1次/天、阿司匹林100 mg 1次/天和替格瑞洛90 mg 1次/天。计划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然后改为单一抗血小板治疗,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 1次/天或替格瑞洛90 mg 1次/天。

讨论
临床中,大血栓在ACS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介入性心脏病学专家常常需要处理这些血栓。大血栓与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相关,这已被证明与整体死亡率的增加有关。考虑到上述现状,并且鉴于本病例患者无持续缺血症状,LAD的TIMI 血流分级为3级,因此选择延迟支架植入,以避免手术产生的血栓物质引发远端血栓栓塞。

对于STEMI患者,在评估TIMI 为2-3级后延迟支架植入已经在随机试验中进行了评估。延迟支架植入的理论优势在于可以给抗血栓治疗提供时间,从而减少血栓负荷并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延迟支架植入减少了围术期不良事件,包括慢血流/无复流现象,但在观察等待期内存在2%至4%的再栓塞风险,而临床硬终点无显著差异。在观察等待期内,使用阿司匹林、强效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和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最多48小时)与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素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是合理的。

OCT已被用作STEMI患者的决策工具,尤其在残余血管直径狭窄≥70%时,由于其高分辨率,能够明确揭示潜在的病理机制。此外,OCT能够可靠地识别血栓的存在、类型及其尺寸。在斑块侵蚀的临床情境中,斑块表面附着血栓且纤维帽完好时,延迟支架植入是一种安全的选择,因为这种情况与较好的临床预后相关。

对于年轻患者(如本例患者)而言,避免植入支架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预期寿命较长,因此比年长患者更容易受到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如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血栓形成)。Theodoropoulos等报道了一例52岁男性患者,因下壁STEMI和右冠状动脉内大型非阻塞性血栓及TIMI血流分级3级被转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使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5天后,患者再次接受冠脉造影,显示血栓消失。OCT识别到斑块侵蚀作为STEMI的病理机制,患者未进行进一步治疗。

然而,斑块破裂可能在急性冠脉事件的第1天到第8天(OCT检查时)期间已经部分愈合。已知,持续的斑块破裂及其愈合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制之一。考虑到DANAMI 3-DEFER试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延迟与常规支架植入对比)的中位观察等待时间为3天,以及Theodoropoulos等和本病例的情况,我们认为3至7天是合理的观察等待期,以便抗血栓治疗能起作用,再次进行冠脉造影。

在本病例中,其他选择可能包括血栓切除术、激光治疗和使用栓塞保护装置。血栓切除术通常用于移除冠脉中的大型血栓。然而,现代的研究已提出对这一技术的安全性担忧,因为抽吸血栓术与卒中风险增加有关,导致现行指南建议不常规使用这种方法。然而,在现代介入性心脏病学中,血栓抽吸术依然是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用球囊开通血管后,仍残留有较大血栓时。激光治疗可以烧穿血栓并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在许多导管室中无法使用。栓塞保护装置用于减少远端血栓栓塞的风险,适用于大隐静脉移植血管的干预。尽管它们在STEMI中未显示出明显的益处,但在大血栓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所帮助。

随访
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复查。期间无症状,且未发生任何重大不良事件。

结论
对于不影响冠脉血流的大型血栓,可在无持续缺血症状的患者中初期采取保守治疗,给予足够时间进行抗血栓治疗以减少斑块负荷。再次进行冠脉造影时,OCT可帮助指导进一步的介入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要点回顾
临床意义:
  •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无持续缺血症状或体征,且血栓体积较大但未引起冠脉血流受限,可以初期采取强效抗血栓治疗进行保守治疗。
  • 应在3至7天后进行重复冠脉造影,以检查血栓是否已溶解。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帮助揭示潜在的致病机制,并指导是否需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来源:Large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Thrombus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an it B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JACC: CASE REPORTS. 2024. DOI:10.1016/j.jaccas.2024.10282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