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研究
“一号在手,投资无忧!”此微信公众号为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平台,力求信息及时、准确,是您投资好帮手!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研究

【诺亚财富(NOAH.US)】2018年是步入恢复性增长的转折年

中信研究  · 公众号  ·  · 2017-12-07 07: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邵子钦,童成墩,田良,联系人:薛姣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事项:12月1日诺亚财富(NOAH.US)在厦门举办的钻石年会和股东大会。 在股东大会上CEO汪静波总和CFO庄尚源总回顾了诺亚的发展历程,并对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趋势、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阐述。要点总结如下:

会议纪要:


一、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从产品驱动转向综合服务驱动。 传统财富管理是将各种金融产品对接在一起进行有效配置,但目前产品驱动已经无法满足客户成长需要。客户需求的变化速度比理财师成长速度快。诺亚财富黑卡客户中90%已经做了全球资产配置。随着客户服务由单一产品转变为个性化解决方案,服务将由投资经理来做,而不是普通的理财师。

新的财富管理逻辑是场景驱动需求,场景和需求叠加,便捷是第一位的,包括海外客户在内,都对便捷提出更高要求。新的财富管理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从独立流程转变为嵌入式服务。 客户精确分级、VIP跟投、全权委托、千人千面。

2. 从单一产品转变为解决方案。 信贷支持、保险信托教育服务、家族办公室联盟。

3. 体现“金融+生活”的高度融合。 从理财师到经营者,从客户到股东,从产品收益到股权价值的深度融合。

二、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核心能力从融资能力转向投资能力。 由于FOF存在双重收费问题,需要“FOF-MOM-跟投-直投”的递进转型,最终通过直投和跟投来实现附加价值。

目前集团业务架构分为四个部分:财富管理、综合服务、投行&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 其中将投行与资产管理放在一起。因为二者具有天然协同,投行能力、资产覆盖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可以协同发挥作用。具体业务形态包括:FOF-MOM、跟投-直投、夹层、另类信贷组合、房地产基金、并购、ABS等。公司要求做另类信贷的同事全部转型做另类信贷的资产管理。

三、2018年发展战略。 1. 品牌建设元年,迎接PE募集大年到来。公司之前没有做过广告,比较保守,但作为创新创业公司需要持续迭代。为了迎接2018年PE募集大年的到来,将公司扎实的客户服务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放大,公司将首次投放广告。

2. 围绕客户需求,步入恢复性增长的转折期。 2016-2017 年由于市场发展太快鱼龙混杂,公司对国内扩张比较保守,但海外布局非常积极,目前已在温哥华、硅谷、纽约、台湾、香港、墨尔本建立分公司。同时在澳洲、加拿大申请财富管理独立牌照。2018年公司将聚焦于核心客户的综合服务需求,积极打造品牌、扩张网点、壮大理财师队伍,恢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

聚焦于两类核心客户:一是高净值客户/家族;二是在网上实现需求的白领客户。 此次钻石年会设立青年领袖营和女性领导力培训,公司希望在年轻时跟随他们。

满足高净值客户/家族的需求, 包括: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全球配置、信托保险、教育传承、慈善公益。

满足白领客户的需求, 包括:优质理财产品、低门槛在线交易、汽车租赁、房屋抵押、节税计划、保险。

3. 通过直投和跟投来实现附加价值,提升收入品质。 由于FOF存在双重收费问题,需要“FOF-MOM-跟投-直投”的递进转型,最终通过直投和跟投来实现附加价值。由于从2017年开始坚持这个转型方向,预计2-3个季度后会体现转型成果。

4. 在APP上有突破性进展,提升服务效率。 由于场景驱动需求,客户对便捷性要求也也来越高,以及数据服务需求的日益延伸,都对公司IT系统提出更高要求。公司从腾讯和唯品会邀请团队加盟,目标是提升APP的服务效率,踏上数字金融的时代列车。

四、公司的核心举措。 1. 让客户成为合伙人:合资建设当地渠道公司。公司将财富管理渠道开放,与客户一起创设新的分公司,由诺亚来统一管理,等到盈利之后可以转换为诺亚股票。这种做法的有点在于:一方面有利于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客户既是消费者也是所有者;另一方面降低网点扩张的初始成本。

2. 全委订制账户:私人订制+VIP跟投。 公司将为全委账户配备专属顾问团队、一站式闭环服务、最佳资源开放平台。并设计PE跟投机制。

3. 合资家族办公室:共同运营+FO联盟。 公司愿意与客户分享服务能力和合规运营能力。公司的优势在于:已经投资几千个基金,并建立了这些基金的数据库,讲这些数据脱敏之后可以与家族办公室分享,通过数据提升投资能力。

4. 通过投资构建新生态:设立金融科技基金。 公司通过基金的方式,发挥在金融领域的圈层优势和协同效应,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共赢关系。

我们的观点:


预计2018年是步入恢复性增长的转折年,维持“增持”评级。 2018 年是公司品牌建设元年,在发挥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公司计划通过与客户合资建设渠道、共同运营家族办公室、扩充理财师队伍等方法,迎接PE大年的到来。在资产管理方面,公司从融资能力向投资能力转型,预计2-3个季度后,直投和跟投带来的附加值将有所体现。在数字金融方面,公司引进腾讯和唯品会的IT团队,预计2018年APP将有突破性进展,客户服务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17 / 2018年每ADS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04美元 / 2.41美元(受汇率波动影响有所调整),分别同比增长17.8% / 18.4%,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9倍 / 16.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 中国金融去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晨会》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 (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客户经理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