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集部文献虽不如清代同类文献所存之富,却仍可谓浩若烟海。别集方面,《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录明别集约在一万一千种,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以此为基础,删去丛书与总集零种,约得三千五百种,复编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藏明别集,所收达三千六百余种。《中国古籍总目》所收则有七千一百余种,其中含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及日本等域外所藏。事实上,现存明人别集尚不止上述之数字,其总量可至万种、四千余家。
日本所藏明人集部文献,山根幸夫教授《增订日本现存明人文集目录》(东京汲古书院,一九七八年),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京都大学文学部、宫内厅书陵部、日本国会图书馆、静嘉堂文库、尊经阁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洋文库、内阁文库、蓬左文库等汉籍目录的基础上,共编录明人文集一千七百余种及名氏不详者四十余种,补遗与再补遗又收录一百余种,总计日本所藏明人文集一千八百余种,是目前所知收录海外现存明人集部文献最多的目录。据调查,目前所知日藏明人别集总量约在三千种、明人总集三百余种。
《日本所藏稀见明人别集汇刊》(第一辑)共收录日本内阁文库、蓬左文库藏稀见明人别集三十八种,大致以作者登科入仕时间为序,编为五十册。
本书所收三十八种明人别集均为江户时期传入日本的珍稀文献。其中三十二种为海内外孤本;其他如俞大猷《正气堂集》、谢汝韶《天池先生存稿》、冯时可《冯玄岳金昌稿》、戴士琳《剡山堂稿》、陆卿子《玄芝集》、郑经《东壁楼集》等六种,虽非孤本,但也是稀见文献,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
谢汝韶《天池先生存稿》,今知仅存内阁文库、蓬左文库二本;陆卿子《玄芝集》、戴士琳《剡山堂稿》,亦仅内阁文库各存二部。此三种别集之各本,或为同板,或为初刻、后刻,本编在比勘基础上选择较优之本影印。
《剡山堂稿》日本内阁文库本(索书号 317-191)
俞大猷《正气堂集》,除日本蓬左文库藏本外,中国中科院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以及日本内阁文库亦有藏本。蓬左文库与内阁文库藏本,均有缺叶。
冯时可《冯玄岳金昌稿》,除蓬左文库藏十卷本外,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台湾图书馆藏有《金阊稿》二卷本,此本卷一《辨辨奸论》《明故太孺人张母行状》二篇十卷本无,余皆见于十卷本。
贺灿然《六欲轩初稿》,除内阁文库藏本外,平湖市图书馆亦有藏,二本为同板,平湖本存二册。又杭州图书馆藏《六欲轩稿》六册,为万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至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间所作诗文。其中又含《六欲轩初稿》之“书戊”“书己”“书庚”“书辛”四卷。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五欲轩稿》不分卷,一册,收五言古、五言绝句、五言律、五言排律、七言律、七言古、七言绝句、七言排律等诸体诗。北大本《五欲轩稿》,《明别集丛刊》第四辑已影印。本编除收入内阁文库藏《六欲轩初稿》,亦附收杭州图书馆藏《六欲轩稿》,则贺灿然诗文集大致全备。
《东壁楼集》,内阁文库著录作朱由榔著,然作者实为郑经。是书台湾图书馆亦有藏本,与内阁文库本为同板。
有明一代尤其是晚明,布衣山人与闺秀释道等作者逐渐增多并受到重视,但不论是三杨为代表的台阁文学,还是李、何、王、李等郎署官员所代表的复古文学,抑或公安、竟陵的性灵文学,就整体而言,明代文学的主体部分仍然是由有过仕宦经历的群体所构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代文学的基色。本编所收明人别集,在甄选珍稀文献基础上,优先选择了有登科入仕经历者的著作,作为明代文学文献的重要补充。如杨一清,曾为陕西三边总制,累升至太子太师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然其诗文集,今国内仅见诗稿,《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五著录《石淙稿》十九卷,亦有诗无文,则清中期时,《石淙文稿》已甚罕见。本编所收日本内阁文库藏《石淙文稿》十四卷,以时编次,包括序、记、墓志铭、奏疏等文体,对于研究杨一清本人及明代中期的文学、历史等都有重要的价值。其他作者,既有六部官长,如南京工部右侍郎方九功、刑部侍郎赠刑部尚书丁启濬、兵部侍郎徐必达、刑部侍郎王命璿、礼部侍郎赠礼部尚书朱之蕃等;也有地方大员,如福建总兵官俞大猷、湖广参政冯时可、贵州按察使苏濬、江西按察司副使杨瞿崃、吉府左长史谢汝韶等;也有六部郎官,如工部员外郎王朝佐、验封司员外郎贺灿然、户部管仓分司郎中刘戡之、兵部司务郑燠以及像都督佥事李宗城等其他院寺官员;下层地方官员,如颖上教谕何司明、石城令缪一凤、六合知县宋鉴等。这些作者,部分曾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如杨一清不仅是明中期军政重臣,亦是成化、弘治间文学复古的引道者。又如冯时可,于晚明享有文名,欲与邹迪光主盟文坛,何三畏称其“所为诗若文雄奇肮脏,欲吞云龙星宿而纳之胸中,卒与杨用修太史并称两寓公也,亦足千古不朽哉”。陆明辅、陆卿子虽未仕宦,但亦是明末重要的文人。陈继儒称陆明辅“短赋古诗,实有汉魏风格,次亦不失六朝、初唐”;陆卿子以书名、诗名并重,时称“陆大家”,与友徐媛称“吴门二大家”。其他各人,或者并不以文学名世,但其创作也是明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
从内容看,本编所收各集,基本均有序跋,其中多者十数篇,如《瓿余》共十九序;其他如《南州草》共七序,《缪丁阳诗文集》五序。这些序跋,或叙作者生平,或叙编集刊行传播之况,或评文论诗,是研究明代文学史、书籍史、批评史的重要资料。其中部分序跋,或作者已无本集传世,孤篇仅见;或未见收于撰者本集,如徐梦华《奣尔楼遗稿》四卷,卷首序一《奣尔楼诗草叙》,屠隆撰,不见于屠氏今传《栖真馆集》等。这些都是明代文学文献的有益补充。
本编所收各明人别集,基本为明清时通过贸易传入日本,如冯时可《冯玄岳金昌稿》为宽永六年(一六二九)买本,缪一凤《缪丁阳诗文集》、沈鈇《浮湘集》为宽永七年(一六三〇)买本,苏濬《三余集》为宽永十年(一六三三)买本,谢汝韶《天池先生存稿》为宽永十三年(一六三六)买本。这些书籍购藏的信息,对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也颇有意义。本编所收各集三十八种,共三十六位作者,从籍贯看,其中福建十三人、浙江七人、江苏四人、上海二人,山东、湖北、江西等各一人。虽然这些文献只是偶然的聚合,但却也真实反映了当时中日贸易中口岸在地物产和文化产品输出的优势。
本书出版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以上内容摘选自《日本所藏稀见明人别集汇刊》(第一辑)《前言》,录入时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