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方时事解读音频
整理:衍射传媒
新闻消息:
易纲称,根据实施开放措施“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有六项金融领域的开放措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
一是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二是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
51%
,三年后不再设限。三是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四是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
5
月
1
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
130
亿调整为
520
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
105
亿调整为
420
亿元人民币。五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六是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嘉宾:
最近是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了,不过证监会依然是独立的。虽然金融机构出现了变化,但是对外开放还是加强了,金融这一块,从官方的表态来看,允许外放资本控制金融机构。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金融这块有这样一个开放的力度?
东方评论
:有些东西并没有拿到桌面上来讨论,中国当前的金融开放和“欧美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地位条件”有关系。曾经中国和西方进行
WTO
谈判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消息,就是中国加入世贸
15
年之后,西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在当时也承诺中国在金融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不过这毕竟是消息,并没有看到正式文件。
如果这个消息为真的话的,那么中国官方表态金融开放,就是在兑现当初的承诺。不过这个事情还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就要从
17
年
7
月
30
号阅兵说起,我们当时给大家提供了两个词,一个是“路线”,一个是“决策模式”,我们当时用的是拼音,让大家先去猜,而是到了十九大才公布答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涉及到内政问题,不太方面谈内政。虽然不谈内政,但是我们在那个时候确立局势变化的趋势,而“路线”、“决策模式”讲的就是趋势。
而到了今年出现了金融反腐,也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当时确立的那个趋势,金融反腐在东方时事解读的简评、东方群里面、音频里面都讨论过,而给出的结论就是,金融反腐很有可能在
18
年
3
月底到来,事实也是如此。而这两天也出现了与金融有关的消息,在上海那边有一个比较大的经济案件在审理了。这个案件我们不过于去讨论它,但是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这个案件是金融方面一个非常强的信号,因为它涉及的人非常多。
这些东西出来之后,大家再来看一开始说的中国官方表态金融开放这个问题,我们就比较清楚了。我们把金融相关的事情做好了以后,金融进一步开放之后的金融管理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就算你外资控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比如说上海审理经济案件的那个公司,它的股份谁控制?有没有外资控制?说到这,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谁控制并不是大问题,关键在于管理机构怎么去管理金融。我们为什么一直把金融反腐看的那么重,因为这个事情是仅次于军改的事情。金融反腐方面的事情越做好之后,依据世贸方面的“承诺”,中国在金融方面慢慢地放开,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主动权在我的手里。
现在大家再看看股市的情况,股市已经不像
15
年那样,那么疯狂了。在
15
年的时候,国家是想压,但是没压好,崩盘了,到后来又想救,也没就成功。为什么管控股市这么曲折,就涉及到金融反腐深层次的东西。只要金融方面的事情越做越多,对市场产生的效果越来越好,那么金融方面逐步放开就是相对可控的。
在
18
年
3
月
26
号的时候,中国原油期货上线,针对这个上线,国家做了一个折中安排,外汇进来可以做保证金,可以随时兑换人民币,甚至有传说可以兑换黄金,为什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安排呢?因为我们国家的资本项目是管制的。但是我们就是在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面相全世界,将中国原油期货上线了。
中国原油期货上线这种模式,体现了一个事情:就是中国把内部的事情做好了,金融反腐方面的事情做好了,在金融方面,中国也可以慢慢地有所改革,不断改革之后中国就可以更大程度地吸引资金。说到吸引资金的手段,还有一个东西还在准备,就是融通全球资金的股市方面的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经常说到慢牛还在准备,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启动。
但是这些东西的基础是中国的市场足够现代化,尽可能地去适应一种情景,就是从全世界去吸引资金,为中国的建设服务,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推进服务。要想实现市场足够现代化,并且为中国的建设和一带一路服务,就需要金融市场在可控的情况,一步一步地改革。所以就开始谈到的金融开放的问题,还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中国要有效地管控,那么就要对金融进行反腐,而且是持续性地反腐,我内部会产生风险的地方,我先把这些地方做好;第二,根据战略目标,根据金融政策,循序渐进,一步步地进行改革,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为未来中国能够向全世界融通资金,以及融通资源进行服务。
“变是永远的不变”,改革永远在路中,中国一直在改革,在改革中中国的情况和实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经历了军改,经历了
2015
年的
7
月流火、
8
月未央,经历
2017
年
7
月
30
号沙场阅兵,在
2018
年
3
月底又开启了金融反腐,可以说中国的情况越来越好,实力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金融方面可以可控地开放了。
嘉宾
:也就是说,中国内部通过军改和金融反腐,对金融领域有绝地地控制,在金融可控放开的情况下,就算外资来了,也无法掀起大的波浪。
东方评论:
军改基本上是完成,金融反腐才刚开始,而金融放开也是刚开始,只是说了会放开,你进来还要审批。而这两个开始在进度上是需要相匹配的。中国要在计划周密的情况下,要在相对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变革。“变革是永恒的”,一个事情在这段时间挺好,在另一段时间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你就要有所调整。小的调整叫改良,大的调整叫改革。
中国现在的情况跟以前不一样,中国现在需要更大程度地面相全世界,而一带一路就是面相全世界的战略。中国外长也在相关会议上讲了,要向全世界力推一带一路,推广中国的战略目标,那么中国相关一些配套就要跟上,比如其中一个配套“亚投行”,要想配套跟上,就涉及到改革。
既然中国的一带一路是面向的全世界,我们要走出去就不能完全按照中国的模式,要跟外面的世界打交道,就要吸取和借鉴外面的经验为我所用,并以此来将中国的资源推广出去,与大家分享。要做到这些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做相应的变革,金融开放就有这方面的意图。所以说,前面时候的两个开始,不仅是进度上要相互匹配,而且在进程中还要相互协调。
嘉宾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我们也要最大限度利用资本积极的一面,利用资本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一面,用我们手中的行政手段约束资本消极地一面,这样可以让全世界的资金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服务。
东方评论
:可以这么理解,但是还有一点,就是这种变革也要中国的资源走出国门,在共享的模式下,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去发展,一起去创造。这种变革要适应外面的世界,我们不可能把中国的这一套模式完全颁给别人,就像中国人说的:不可能把外国人东西完全塞给我,我也不接受。
中国经过这几十年的教育之后,形成了一种本能,不管什么东西到中国来,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反过来呢,中国走出去也要适合别人的国情,外面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外面坏的东西,我要防范。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讲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是我们在往外面推行自己东西的时候,也要看到别人特殊情况。
中国现在甚至将来肯定是越来越开放的,而且要不断地根据形势改革。这种不断开放不断改革的趋势很明显,现在中国已经成了世界贸易开放体制一个坚强的捍卫者,而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保守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力量的平衡已经打破。
在贸易战这问题上,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占优的,我们上期的节目说过,美国底气不足,从现在的形势看,确实如此。要打的话,肯定是两败俱伤,美国是杀敌
800
自损
1000
,这种情况美国是很清楚的,美国看起来叫得厉害,但是只要中国强硬起来,美国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能搞一些小动作,拿“台独问题”搞事。
虽然中国现在去强烈处理“台独”问题,不符合中国全球战略的时间表,但是中国在“台独”问题上的有限度的,如果“台独”势力超出界限,恐怕到时候由不得你。但是正是因为有一定的限度,所以被西方所利用,在“台独”问题上搞一些小动作。
但是中国并没有干看着,也在做着让西方感到害怕和痛苦的事情,在两手战略上,中国也在拼命地准备。金融方面中国也在加速准备,并且在金融某些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动作了,比如
3
月
26
号原油期货上线,而这样的动作已经对西方的金融霸权开始冲击了。
虽然说中国在进行两手战略准备之余,也把西方的金融霸权给冲击一下,而从西方自身的评估来看,对于中国最近冲击西方金融霸权的动作,西方也不敢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