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只看封面,你绝对猜不出这些“文艺”浮世绘下是本什么书!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2-04 09:05

正文

作者:IvyP,婉珺

编辑:Calo


《富岳三十六景》是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代表作,分36幅图描绘了日本关东各地远望富士山时的景色。作品出版后广受好评,于是葛饰北斋又追加了十幅,形成了共46幅的系列作品。

当浮世绘加富士山的双重日本元素与生物学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Genes to Cells 给出了答案。

左:2014年第2期Genes to Cell封面 ;右:浮世绘《凯风快晴》。

Genesto Cells是一本由日本分子生物学会(The Molecular Biology Society of Japan)发行的细胞生物学学术期刊。这本封面独具特色的杂志,总是能不动声色地将浮世绘作品与生物学融合在一起。这幅出现在2014年2月这期杂志上的画作源自“三十六景”之一的《凯风快晴》,画中富士山后面的云被重新描绘成细胞的内部结构,仔细观察可以找到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高尔基体、运输囊泡、分泌囊泡以及线粒体。

Genes to Cells 似乎对《富岳三十六景》格外偏爱,封面多次使用“三十六景”中的作品为原型,制作了一些列“有故事”的富士山主题浮世绘。


《深川万年桥下》


左:2011年第1期Genes to Cell封面 ;右:浮世绘《深川万年桥下》。

当你把视线从远处的富士山上收回来专注看拱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拱桥和水中的倒影拼出了一个“双螺旋”的结构呢?


《山下白雨》


左:2012年第6期Genes to Cell封面 ;右:浮世绘《山下白雨》。


“表观遗传”最早由C. H. Waddington提出,常常被用来解释生物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山下白雨”封面上所描绘了人富士山的朝圣者们(细胞们)在山坡上被重编程的景象——一部分朝圣者沿着山脊向上走,就像一些细胞走在恢复多能性的路上;另一部分在山脚处改换了其他的道路,好比细胞被直接重编程,改变了细胞种类。


《尾州不二见原》


左:2012年第1期Genes to Cell封面 ;右:浮世绘《尾州不二见原》

不同于原画中的制作新木桶,Genes to Cells 在封面上改为让匠人修复破损的桶,展示了把破损的部分拆下来然后换上新的木板的过程。原画中完整的长木板在封面上变为由两片短木板拼插在一起,地上散落的短木板上写着代表“A”,“G”,“T”和“C”的假名。


手工艺人先把破损的木板除去,然后换上新的,恰与DNA修复过程中,恢复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有所相似。图片还细致地描绘了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的两个氢键(两个木齿)以及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的三个氢键(三个木齿)。


《隐田水车》


左:2014年第9期Genes to Cell封面 ;右:浮世绘《隐田水车》。

“隐田水车”描绘了细胞线粒体内膜中的FoF1 ATP合酶,利用膜内外质子的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TP(三磷酸腺苷,细胞内用于储存和传递能量的核苷酸)的过程。在表示线粒体的小屋墙面上(内膜),水轮(Fo)以水的梯度(代表质子梯度)旋转,并且从花瓣状的部分(由三个α和三个β亚基交替排列组成的F1)产生一系列三个硬币(表示ATP)。水车后面的人背着写有“水素”(日文中的“氢”)字样的麻袋,表示在不断地运输质子到膜外以产生质子梯度。


《东都浅草本愿寺》


左:2013年第2期Genes to Cell封面 ;右:浮世绘《东都浅草本愿寺》。

“东都浅草本愿寺”相对来讲比较简明易懂。本愿寺旁边飘荡着形状怪异的风筝,难道不像细胞分裂中期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吗。 


《本所立川》


左:2014年第5期Genes to Cell封面 ;右:浮世绘《本所立川》。

“本所立川”展示了皮质生成时的大脑皮层, 6层不同的木材分别对应了大脑皮层中的分子层、外颗粒细胞层、外椎体细胞层、内颗粒细胞层、内锥体细胞层以及多形细胞层。站在地上的工人背上写着汉字“干”,代表神经干细胞(放射状胶质细胞),他能够不断提供木材(新产生的神经元)并向上运输。木料堆上的工人代表能分泌络丝蛋白的细胞,络丝蛋白能使神经元堆叠在正确的位置。


《甲州石斑泽》


左:2012年第2期Genes to Cell封面 ;右:浮世绘《甲州石斑泽》。

与原画相比,“甲州石斑泽”的封面里加入了一束光以及正弦状的曲线。经过阳光的照射,四条相位不同的曲线变得同步。这幅图表达了光对昼夜节律的调节作用。

除了《富岳三十六景》以外,Genes to Cells 的封面还使用过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名所江户百景》,表屋宗达的《风神雷神图》等浮世绘名作以及日本特色物品的照片,比如和果子和木芥子等——


期刊其他封面


这些慵懒闭目的喵星人将你萌化了吧?看它们身上的条纹,你就知道在“分席而睡”之前,喵儿与喵儿之间的对应关系。舒服地蜷在纺锤极旁的猫咪们,正是在描绘有丝分裂末期已经分离到细胞两极的两套染色单体。

这个场景取自在日本九州的节日里一场热闹的舞龙活动,青龙旋舞,好不壮观。瞧,青龙尾出门前的双螺旋旗帜,支撑龙身的短杆,正与双螺旋中的信息一一对应——龙从庙出,是应对转录(transcription)过程,“龙”即是信使RNA(mRNA),以DNA为模板合成转录本。

这片日本刀镡雕的是什么?丰收时节的稻米和翩跹其中的蝴蝶?定睛一看,原来是DNA缠扰在核小体上。稻穗丰满,正与染色质异曲同工。

在神经网络的世界里,雷神发出的不是闪电,而是动作电位。雷神一旦刺激神经细胞,神经冲动便通过局部电流沿膜传播。

高等动物的神经细胞有髓鞘覆盖,动作电位可以从一个郎飞结(神经元轴突包覆的髓鞘并不连续,郎飞结是没有髓鞘的部分)快速传导到下一个郎飞结,其势迅猛,如风神相助。这种传导方式被称为跳跃式传导。

噬菌体为分子生物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幅插画中,一位江户的消防员扛着的消防队队标正是噬菌体形状,背景中的红灯则暗喻细菌。一旦细菌“火灾”生起,消防员便以噬菌体攻而灭之。


这个练习写字的小正太代表一个正在折叠的蛋白或多肽,在旁指导的女人则代表分子伴侣,她能够协助蛋白正确折叠。而散落一地的“鬼画符”则代表错误折叠的多肽——在现实中,不正确折叠的蛋白积聚会导致多种疾病,因此分子伴侣的作用至关重要。


吃货们一定会对这个封面感兴趣,这些色彩缤纷的日本传统点心复现了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从后至前,各个小甜点分别代表:正在进行第一次卵裂的受精卵(豆沙夹心,外层由葛粉包裹)、二细胞期胚胎(青梅形状)、八细胞期(修饰后的菊花形状)、桑椹胚(甜粉色的麻薯)和尾芽胚(修饰后的爪型珠状)。你想先吃哪一个呢?

艺术与科学从来就不是相互割裂的概念。严谨的科学中从来不乏堪比任何大师名画的和谐与美,感人心魄的艺术中也自有其动人的科学道理。Genes to Cells 的封面图片将细胞中的种种过程与极具日本传统风格的艺术完美结合,让艺术更科学,也让科学更艺术,不但传播学术成果,也在传播日本本土的传统文化。

强行科普一百年

不是什么正经号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需要转运吗?

请分享这个转运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