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
提到达达主义,杜尚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大家的脑海中。一说超现实主义,大多数人会想到达利。这两种画派对艺术史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是有一位艺术家连接了这两种主义。他就是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一位学过心理学又画着神话故事和童年记忆的画家。
鸟的化身
鸟的形象对于艺术家恩特斯而言就像蔡康永肩头的乌鸦一样,不断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只不过恩斯特的鸟不是向某位崇拜者致敬,而是一种内心的表达。怪异的鸟在第一时间占据了画面,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了恩斯特的“乌鸦”。1934年,曼·雷镜头下的马克斯·恩斯特。
这只怪鸟像穿着线的针,将恩斯特的作品串连起来,他称这只鸟为“罗普罗普”(Loplop)。对怪鸟形象的痴迷也让他的作品中出现了“蛋”,他甚至在自传中提到自己是从一个蛋壳中出生的。虽然这些鸟的形象看似无害,但是它们的出现又像是不详的征兆。马克斯·恩斯特《兽形夫妇》,布面油画,91.9×73.3cm,1933年
他画怪鸟的想法来自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他利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把鸟与人结合的怪异生物变成了自己的表达方式。1934年,恩斯特创作的作品中出现了鸟头人形。1925年的作品中也出现了鸟的形象
不光是鸟的出现,其他诡异的元素也证明了恩斯特对心理学的深度研究。一战结束后,恩斯特明白了几个道理:适用于病人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整个社会,以及不平衡对社会意味着什么。他发现艺术的目的其实是帮助人们面对危机,艺术中的“意想不到”就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马克斯·恩斯特《圣母打圣婴》,布面油画,130×196cm,1926年
恩斯特发现拼贴画是一种展现自己想法的方式。他将达达主义的理念和因战争导致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在精神分析学中,这就是一种潜在的补救方法,恩斯特早在1919年的作品《Aquis Submersus》就反映了这一想法。
马克斯·恩斯特《Aquis Submersus》,布面油画,43.8×54cm,1919年
同时,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成为了他创作的理论。他从心理分析理论中汲取的部分让人叹服。他也被称为所谓的“俄狄浦斯的英雄”,因为恩斯特总是保持着反对政治权威的精神。马克斯·恩斯特《俄狄浦斯王》,布面油画,43.8×54cm,1919年
这些线索也被埋在1923年的《圣母怜子或夜晚的革命》和《俄狄浦斯王》这两幅画中,许多蛛丝马迹都展现了弗洛伊德对他的影响。马克斯·恩斯特《圣母怜子或夜晚的革命》,布面油画,1923年
超越单一技法
最显而易见的影响还是他通过鸟去探索更多关于自身的内在潜力。1927年,他第一次在作品《The Horde》的一系列小画中画出了鸟和动物的形象。马克斯·恩斯特《The Horde》, 布面油画,65×81cm,1927年
然而直到1935年,他才重新拾回这一主题。其中一幅名为《野蛮人》的作品就明显地展现出了他关于“鸟人”的想法。有人认为这些动物代表着恩斯特的恐惧,因为当时他害怕即将来临的二战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马克斯·恩斯特《野蛮人》,硬纸板油画,24.1×33cm,1937年
恩斯特从未停止过尝试新的画法,无论是来自立体主义的拼贴方法,还是自己钻研出来的想法,都是他在无止境地发现另一个自我的过程。这些技法也让他的作品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凹凸不平的表面虽然看似简单,但都是恩斯特通过多次试验才寻找到的方法。马克斯·恩斯特《动物之城》,粗麻布油画,66.6×62.3cm,1919年
1925年,恩斯特独创了拓印法(Frottage)。他将纸放在不同纹理的物体表面上,用木炭条或颜色反复摩擦从而产生出印刷的质感。马克斯·恩斯特《被一只飞起的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苍蝇所惊呆的年轻人》,布面油画,1942年
1942年,他在美国创作的作品《被一只飞起的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苍蝇所惊呆的年轻人》中,创造出了一种名为“浇筑”的技法,后来波洛克也采用此技巧作画。刮擦的表面产生了不一样的质感,这些技法带来的细小变化让恩斯特一直深陷在技法的研究之中。
从未平静的生活
恩斯特坚持不断地寻找新的画法, 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严苛的天主教家庭。他在九个孩子中排行第三。恩斯特的父亲主业是一名教失聪学生的老师,同时还是业余画家。父亲对恩斯特的严格教育不仅让他对绘画产生了兴趣,还使他一直没有放弃艺术。1909年在上学的恩斯特
1914年,恩斯特在波恩大学开始学习哲学,但是不久就放弃了,因为他想避开任何会变成养家糊口的学科。这时候的他就开始痴迷于心理学,他走进了精神病院,看到精神病患者创作的艺术作品受到启发。同时,他与雕塑家让·阿尔普(Jean Arp)相识,成为了多年好友,两人之后多次合作过。1928年,让·阿尔普和马克斯·恩斯特在科隆的画室
一战的到来打破了恩斯特追求艺术的平静生活,他被德国军队应征入伍,进入了炮兵部队。在军队的一段时间里,恩斯特被任命绘制地图,这让他没有丢弃画笔,并且恩斯特深切地体会到了战争带来的现实和伤痛。马克斯·恩斯特《吻》,布面油画,129×161.2cm,1927年
恩斯特因为战争在心理上受到了伤害,他同时疏离了欧洲传统的价值观。即便经历过战争,面对过种种苦难,恩斯特还是坚持用画笔去描绘他的世界。马克斯·恩斯特《Murdering Airplane》,1920年
1919年,恩斯特从战争的噩梦中醒来,他见识到了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的作品并为此折服。随后,他根据基里科的作品和教学宣传手册等材料,创作出了第一幅拼贴画。马克斯·恩斯特《Cormorants》,1920年
第二年,他和社会激进人士Johannes Theodor Baargeld等人一起创办了科隆达达主义团体。这段时间他还出版了几本杂志,也举办过达达主义的展览。马克斯·恩斯特《中国夜莺》,1920年
后来,他抛弃了第一任妻子和孩子,自己移居到法国。因为他没有办法申请到合法的证件,只好用伪造的证件进入法国。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打多份工,但他也没有放弃艺术。马克斯·恩斯特《寂静之眼》,1943年
1923年,他终于在巴黎举办了第一个展览。他的技法逐渐成熟,主题也越发明确。但是二战的来临不光在普通人的身上蒙上阴影,还让恩斯特的画作展现出了更多的恐惧感。马克斯·恩斯特《厄科女神》,布面油画,46.6×55.2cm,1919年
爱与被爱
二战期间,恩斯特曾经被逮捕过两次。第二次被捕时,他在佩吉·古根汉姆的帮助下才再次重获自由,最终两人一起来到了美国。虽然两人随后便结婚了,但是这段感情并没有维持很久。马克斯·恩斯特《Celebes》,布面油画,125.4×107.9cm,1921年
佩吉·古根汉姆被恩斯特的无意识创作所吸引,可是他从未在画中描画过佩吉。她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直到有一天看到恩斯特画中的形象很像自己八岁时的模样,佩吉顿时泪奔。她告诉恩斯特自己终于在他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肖像,但是恩斯特大吃一惊,并不知道这是佩吉儿时的模样。1943年,马克斯·恩斯特和佩吉·古根汉姆在纽约的一家超现实主义画廊。马克斯·恩斯特《Fireside Angel》,布面油画,1937年
恩斯特的第三任妻子——Dorothea Tanning最终和他白头偕老。1954年,恩斯特获得了威尼斯双年展大奖,他们在法国一个远离城镇的地方定居下来,买下了几间农舍并花费了好几年去改造。1947年,欧文·佩恩拍摄的马克斯·恩斯特和Dorothea Tanning。
恩斯特对这份感情十分珍视,他每年在Dorothea Tanning生日时都特意为她创作一幅作品。每幅作品中都会有字母D——代表着Dorothea。因为他们相识36年,所以总共有36幅带有“D”字母的作品,这些作品都被陈列在恩斯特故乡的博物馆中。德国布吕尔小镇的马克斯·恩斯特博物馆
马克斯·恩斯特对于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举足轻重。无论感情上的纠葛,还是自身经历过的苦难都没有止住他的脚步。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描绘众人公认的怪诞形象和场景,才能寻找到内心的自我。马克斯·恩斯特《世界是一个故事》,布面油画,130.1×162.5cm,1959年
▲▲▲正在展出▲▲▲
展览:马克斯·恩斯特:超越绘画
时间:2017年9月23日-2018年1月1日
地址: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
精彩回顾:
《富春山居图》为他重现,武林画派创始人用实力证明:天才也必须付出努力!
金秋两大最强展览闪耀故宫,不能来赴约?这篇足够了!
他是美国版梵·高,死后才迎来黄金时代,真正的理想者从不计较名利!
[编辑、文/张一凡]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