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前沿阵地
关注材料、化学、物理、能源领域前沿科学进展!科学亦需科普!一点点好奇,一点点怀疑。投稿、荐稿、合作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前沿阵地

武汉理工麦立强团队NC:拉伸应变激活非缺陷位点,实现CO2高效电还原为甲酸

科学前沿阵地  · 公众号  ·  · 2025-02-26 08: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01 科学背景


目前,在各种二氧化碳还原产物如一氧化碳 (CO) 、甲烷 (CH 4 ) 、甲酸 (HCOOH) 、乙烯 (C 2 H 4 ) 和乙醇 (C 2 H 5 OH) 中,甲酸 (HCOOH)/ 甲酸盐 (HCOO - ) 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特别有希望实现商业化的选择。 Bi 基本催化剂因其毒性低、价格低廉、对 *OCHO 具有合适的结合能力,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具有高 HCOO 选择性的 CO 2 RR 催化剂。

一般来说,在 CO 2 RR 过程中,负的还原电位会导致普遍的价态还原行为,同时伴随着 Bi 基预催化剂的重构。重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缺陷位点,与惰性整体位点相比,表现出更好的活性。此外,引入杂原子掺杂和晶格位错也可以产生高活性位点。但这些策略只能提高某些特定位点的活性,大量纯 Bi 位点的活性仍然较低。虽然在碱性体系中可以实现工业级的分电流密度,但是 CO 2 容易与碱性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 CO 2 转化效率低。使用酸性电解液可以有效避免 CO 2 的损失,具有更大的工业应用潜力。然而,由于高活性位点数量有限,在酸性体系中实现甲酸的工业级分电流密度仍然是一个挑战,严重的氢析出反应( HER )是高质子浓度下的难题。此外,配位不饱和缺陷位点可以吸收电解质中的含氧物质,可能毒害位点并降低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因此,激活 Bi 上的惰性位点是一种在酸性电解质中实现高电流密度和高 FE HCOOH 的有效方法。晶格应变效应通常从缺陷或界面位点向外围逐渐减弱,从而影响众多位点的电子结构。这为激活尽可能多的位点提供了潜在的途径。通常,可以通过在电催化剂上施加和控制外力来引起晶格应变,例如离子轰击、基底弯曲、热变形和离子插入 / 提取。然而,这些方法对 Bi 基预催化剂的结构扰动及其在 CO 2 RR 之后的后续重建的影响仍未得到充分探索。



02 创新成果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朱杰鑫、罗雯副教授、奥克兰大学王子运等研究人员 通过引导催化剂重建来制造连续空位,从而在催化剂中引入大面积拉伸应变,从而激活更多的惰性位点。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表明,连续空位会在外围 Bi 位点上诱导更高和更宽的拉伸应变,增强 *OCHO 中间体的吸附并比单个空位激活更多远距离位点。通过分别施加两种不同的外力 —— 机械力 (Bi-MOF-MF) 和热冲击 (Bi-MOF-TS) 来调控 Bi-MOF 的重建过程,以改变预催化剂的结构。在 Bi-MOF-TS 中形成了微小的 Bi 团簇,并且由于 Bi-O 键合强度较弱, Bi-MOF-MF Bi-MOF-TS CO 2 RR 过程中都经历了更剧烈的重建过程。 Bi-MOF-MF Bi-MOF-TS 重构后的 Bi 0 纳米片包含更多的 Bi 空位,这会在相邻的无缺陷 Bi 位点上产生显著的拉伸应变。由于 Bi 0 单元沉积在微小的 Bi 簇上,因此在来自 Bi-MOF-TS Bi 0 上产生了更多的 Bi 空位,这导致更大面积的外围 Bi 位点经受更强的拉伸应变。因此,该策略在 800 mV 的宽电位范围和工业安培级电流密度下可使 法拉第效率 (FE) 超过 90% 。此外,在酸性电解质( pH = 1.5 ± 0.2 )中以 400 mA cm -2 生成甲酸时,它可使 FE 达到 96 ± 0.64% ,以及 62.0% 的高单程碳转化效率 (SPCE) 。此外,以 Bi-MOF-TS 为阴极的 Zn-CO 2 电池表现出 21.4 mW cm -2 的峰值功率密度,并且在 300 循环中保持稳定性。

相关研究成果2025年2月24日以“ Activating inert non-defect sites in Bi catalysts using tensile strain engineering for highly active CO 2 electroreduction ”为题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03 核心创新点


拉伸应变工程的引入 :通过在 Bi 基金属 - 有机框架( Bi-MOF )中引入拉伸应变,激活了通常惰性的非缺陷 Bi 位点。在快速热冲击下, Bi-MOF 显示出减弱的 Bi–O 键,并形成了微小的 Bi 团簇。这些团簇在电化学还原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连续空位,从而在周围非缺陷 Bi 位点上产生了广泛的拉伸应变。

CO 2 电还原性能的显著提升 Bi-MOF-TS 在广泛的电位范围内展示了超过 90% 的甲酸法拉第效率( FE ),并且在酸性电解液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机制理解 :揭示了预催化剂的配位结构对电化学重构过程的影响。原位 XAS 和原位拉曼光谱显示了 Bi-MOF-TS 在电化学重构过程中 Bi 位点的配位结构变化,表明了更剧烈的重构过程。通过 HAADF-STEM 和应变模拟,揭示了 Bi-MOF-TS 衍生的 Bi 0 纳米片中连续空位的存在,这些空位在周围位点上产生了显著的拉伸应变。

实际应用验证 :将 Bi-MOF-TS 应用于 Zn-CO 2 电池和全固态电解质反应器,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04 数据概览


1.DFT 计算


2. 材料特性


3.CO 2 电还原性能


4. 原位 XAS 和拉曼光谱表征


5.CO 2 RR 后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6. 示意图


7.Zn-CO 2 电池和全固态 CO 2 RR 反应堆性能



05 成果启示


这项研究揭示了 Bi 空位引入的单轴拉伸应变对无缺陷 Bi 位点 CO 2 RR 性能的积极影响。通过施加机械力和热冲击处理,合成了两种预催化剂,即 Bi-MOF-MF Bi-MOF-TS 。这些催化剂表现出较弱的 Bi-O 配位强度,一些 Bi 单元在 Bi-MOF-TS 内形成小簇。较弱的 Bi-O 配位强度导致更剧烈的电化学重构过程,并在后 Bi 0 催化剂上产生更多的 Bi 空位。在 Bi 空位周围位置产生适当的拉伸应变,促进 *OCHO 中间体的吸附。由于 Bi 簇作为晶核沉积电化学还原产生的 Bi 0 ,因此产生了类似晶界的连续空位,从而在周围位置产生更大的拉伸应力。结果显示,由 Bi-MOF-TS 制备的 Bi 0 纳米片在较大面积上具有拉伸应变,表现出非常高的甲酸盐生成 FE 。该工作进一步阐明了 Bi 空位对相邻位点的影响,阐明了其在 CO 2 RR 中的独特作用和优越性。


原文链接:

doi.or g / 10.1038/ s41467-025-56975-8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原文献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图片
科研绘图
图片

华研科技
华研科技 ( www.cqhuayan.cn ) 由中科院博士成立,是一支具有科研背景及丰富科研绘图经验的团队,专注于 期刊封面、论文插图(TOC/流程图/摘要图/示意图)、科学动画 、宣传片、科普视频等设计制作, 科研绘图培训/专场培训 ,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服务方案。设计作品已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著名杂志上,服务客户的研究领域涵盖生物、物理、化学、医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各个学科,提供的科学可视化手段包括三维建模、手绘、VR/AR、数字孪生等。华研科技志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完美的科学可视化服务,节约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如有需要请添加文末微信)

期刊封面作品


图片

论文插图作品


图片


图片

绘图咨询

微信号:huayankeji202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