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安头条  ·  陕西蒲城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 ·  昨天  
西安头条  ·  陕西蒲城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 ·  昨天  
新华社  ·  今起,调图 ·  2 天前  
观察者网  ·  中国首次实现!"领先马斯克的星链"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北京读书、上海工作、苏州居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25 17:03

正文

西坡 |文


又到毕业季,许多问题年复一年地困扰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哪座城市适合自己?是该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可以选择慢就业?什么专业更有前景?要不要考公务员?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我们约了一些过来人谈谈他们“社会之旅”,希望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作为一个工作时间已两倍于大学时间的“老人”,我来梳理一下自己的“前半生”,供后来者参考。


标题已经大体概括了我过去的12年,但不够准确。首先要补充的是,在北京读完四年大学之后,我留在了北京工作,工作近6年之后方逃离北京,定居苏州。可以说我的“前半生”跟北京难解难分。


回想起来,当年去北京读书是一项没有选择的选择,通常意义上最好的两所大学就在那里。而毕业后留在北京,是又一个后知后觉的无奈之选。



上大学之后,我从小紧绷的神经就彻底放松了。先是从理科转成了文科,不知死活地进了历史系。而在同学们忙着攒绩点、考托福、考GRE,瞄着保研或出国的目标步步为营时,我只是读了一堆闲书,琢磨了一些大而无当的人生与社会问题。于是毫无准备地流落进社会,第一份工作简直不堪回首。


若问我后不后悔大学放荡,我只能厚着脸皮说不后悔。向社会妥协永远不晚,放飞自我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只要心志够坚定,就没人可以评判你的人生。
最终离开北京的原因之一很庸俗——买不起房。但即使再过十年,我还会说,把最青春的十年留在北京是值得的。我也建议每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不要畏惧一线城市,可怕的东西都在意料中,但有趣的东西你想不到


北京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容纳各种奇形怪状的人生。在北京,每一类奇葩都不孤独。北京比上海更适合外地人的一点是方言,谁都能快速学会儿化音和“丫的”,可是在上海居住多年可能都听不懂上海话。不过在宜居性上,北京不如包括上海在内的南方城市。


北京宜奋斗而不宜安家,高房价只是一个因素。在这方面,苏州与北京相反。来苏州之后,我终于理解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江南的向往。河流密布,雨水充足,每一片荒地都能自动长成草坪,每个小区的绿化都让住惯北京旧小区的人感到惊喜。雾霾当然有,但比华北好不少。


不管本地号如何吹嘘,苏州都还是一个典型的二线城市,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千,职场节奏也比北上广深慢许多,晚上八九点过后街上就空荡荡的了。以苏州的平均工资看苏州的房价,也挺夸张,尤其是前两年疯涨了一波。但总体看,二线城市的人不像一线城市的人那样深刻地理解“焦虑”二字。


焦虑和奋斗或许是同一事物两种表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区别,已经讨论地很充分。需要提醒的是,事业和生活并非截然两分,纯粹的生活不存在,安逸的另一种说法是乏味。不管如何选择,最终还是冷暖自知



我打算在苏州扎根,但却始终摆脱不了看客的身份错觉。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我的工作在上海。“拿一线城市的工资,过二线城市的生活”,听起来不错是吧。


感谢高铁,苏州到上海单程只有半小时,但“双城记”不像想象的那么轻松。公交+高铁+地铁+共享单车,单程通勤时间随随便便超过两个小时,何况高铁偶尔还会晚点。


对于跨省上班族来说,真正可以接受的是工作时间相对灵活的职位,至少不要每天定点坐班。但正因如此,我们像蝙蝠一样有“非鸟非兽”的尴尬,对上海的理解缺乏生活维度,对苏州的认知又缺乏职场维度。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离开一座生活多年的城市,要做好长期忍耐孤独的准备。社交圈一夕归零,不是闹着玩的,虽然现代人的社交已经向线上转移了很多,但微信聊天终究不如对面而坐。想清楚成本,才不会逃来逃去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38年上千张天安门合影无人认领,背后的故事个个“扎心”

柯洁首战不敌阿尔法狗!仅以四分之一子落败,如执白或有胜算

插管之争后,琼瑶做了个“无情冷酷”的决定!

祖籍东北研究生学历想买大众车,我还能应聘美团吗?在线等,急!

没想到,这些作文套路“10后”还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