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注:
全球最大电商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说:
“ 我喜欢客户的一件事是,他们总是不满足。他们的期望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增加。这是人的本性。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发展到今天并不是靠‘满足于现状’。
人们对更好地生活方式有着贪婪的胃口,昨天很神奇的事情很快就变成了今天的平凡。
”
亚马逊正是依靠不断推高消费者贪婪胃口,并且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他们,从而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贝索斯成为(前
)
世界首富。
但是贝索斯没有说,如果客户贪婪的胃口上去了,但是能力有限满足不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早在两百年前,英国牧师马尔萨斯所提出的人口论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解答。人口论说,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更高速度增长的人口数量,必然超过更低速度增长的生存资料数目,因此必然会出现人口的猛烈回调,这种回调将通过饥荒、瘟疫、战争
等
灾难体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
”
。
参见(
澳洲大火:恶之花绽放在被马尔萨斯诅咒的大地上
)
中国历史上多次重大动荡以及王朝崩溃,都跟马尔萨斯陷阱不无关系,比如战国末年的兼并战争,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明清后期社会的内卷化和农民大起义等等。欧洲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
件,例如法国大革命,差点毁灭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
也与马尔萨斯陷阱有关。
如果将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数量理解为社会总需求,生存资料理解为社会总供给,人口论就是对贝索斯没有提到的方面,做出了令人恐惧的回应。
也许有人要说,今天早已不是农业时代,物质生产远超人的生存线,就算出现停滞也没关系。但是他们忽略了三点:
第一,人类摆脱饥饿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且只是一部分发达国家摆脱了饥饿而已;
第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乌克兰和叙利亚动乱的时候,人民距离吃不饱肚子还远,仅仅是因为增量蛋糕不够,人民的不满就足以引发颠覆现有秩序的大动荡。
第三,“不患寡而患不均”。发达国家同样存在悬殊的贫富差距,人类的不满主要来自于相对差距而不是绝对值,当生活水平下降时,愤怒会变得更难以遏制。
社会一旦动荡,更不利于做大蛋糕,于是闹得更凶,陷入正反馈的“死亡螺旋
”
,马尔萨斯的诅咒就成真了。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始终没有摆脱马尔萨斯诅咒:
蛋糕能做大,歌舞升平,岁月静好;
蛋糕做不大,鸡飞狗跳,家破人亡。
不幸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全世界都将面临增量蛋糕不足的严峻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可怕诅咒。
先复习一下前文的主要内容:
要点一:Pax Americana时代做蛋糕的速度大大下降。
要点二:中国和美国,是Pax Americana最大的赢家,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所获益。
要点三:均势体系是一个高频度冲突的体系。
要点四:世界秩序的稳定性随着主要均势成员的数量下降而上升。
要点五:过往世界秩序的演化,是一个主要玩家数量不断减少的过程,最终归一。
所以,将来的
世界秩序如果有任何的变化,在中短期一定是向着更不稳定的方向,一定会有更多的冲突
。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
这个世界,还有增量蛋糕么?
-
如果没有了增量,存量的蛋糕该怎么分?
-
这会如何影响世界秩序?会如何影响我们?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增量和存量的问题。
2.1 蛋糕是如何做大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哪里?为什么说我们的世界现在已经进入了存量博弈?
前面我们说过,现行世界秩序Pax Americana在做蛋糕方面,整体上并不是那么的优秀。
这是为什么呢?在大家的感受以及主流财经媒体的叙事中,这段时间的全球化(产业转移、贸易扩张、金融自由化)不是应该让蛋糕大大的增长么?
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全球化3.0
阶段横向增量蛋糕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被纵向增量的极大放缓给抵消了。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啥是横向和纵向。
2.1.1. Pax Americana的增量蛋糕来源
在人类历史上,增量蛋糕主要来自两个维度:
纵向科技进步能够实现增量这个很容易理解,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华大地的普遍共识。这里的科技既包含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硬科技,也包含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软科技。
在科技进步这个维度上,在人类历史上,在宏观的层面上大体是正向增加的,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
横向增量的蛋糕又细分为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是简单
地域扩张做加法,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从而做大蛋糕
。
第二种横向增量蛋糕,
是经济一体化做乘法。把现存的人口、土地、和资源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促进专业化和有效分工,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做大蛋糕。
在人类历史上,横向方面却显示出相当强烈的周期性。持续的科技进步带来纵向的增量蛋糕,最坏情况也只是没有增量。而横向方面,无论是占有更多的资源,还是经济一体化,都是可逆的过程。每次逆转,都会带来可怕的减量博弈。
在全球化3.0时期,在横向一体化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中国大陆的十四亿人口融入了Pax Americana的经济循环。产业转移、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等也都不断加深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横向一体化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国际贸易的GDP占比。比重越高,说明全球经济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上图显示全世界国际贸易与GDP的比重。数据来源是世界银行。可以看出:
虽然全球化3.0时代在横向的增量蛋糕上表现突出,虽然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家还能回忆起仅仅10年前那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支付宝饿了么的年代是什么样的么?),但是整体上来说,人类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大大的放缓了。
再一次,这个与我们的感受相当的不符,但是数字不会说谎
。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一个叫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因素来体现的。
具体来说,单位时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能是因为三个主要因素:劳动力素质更高(下图的education),投入了更多的资本(下图的capital deepening),以及技术的提升(下图的TFP)。
下图来自于《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Robert Gordon教授,研究了美国从1870年到2014年将近150年历史中生产力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变迁。PS这是一本全长700多页、尺寸类似板砖、字体大小非常折磨眼睛的书。不过内容超级推荐阅读。这是孙正义所谓的“时光机”理论的最佳教材之一。
大家需要关注的是上图中三个时间段里TFP(底部黑色柱子)的高度。可以明显的看到,从1970年开始,TFP的高度明显的下降,从1920-1970年间的每年将近2%下降到每年仅仅0.6%,下降了整整三分之二。
换句话说,
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Pax Americana期间几乎下降了约三分之二
。
要点六:最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
那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科技进步的步伐大幅的放缓?
2.1.2 人类纵向增量蛋糕发展史
“We wanted flying cars. 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
”
——Peter Thiel
虽然大家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大家对于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的节奏和阶段,以及对于生产力的影响,却不一定很清楚。
在现在大众媒体,尤其是西方大众媒体的语境中,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一个是蒙昧的古代(农业社会):基本没有技术进步,人类社会陷在马尔萨斯陷阱里。西方从古埃及到阿拉伯帝国再到奥斯曼帝国、东方从河姆渡到夏商周再到明清的生产力都没有本质提升,周而复始的重复王朝周期律。这是一个黑暗的、麻木的、绝望的、需要被拯救的时代。
另一个是光明的近现代(工业社会):被圣光普照的欧洲,因为他们逻辑理性、自由民主、重诺守信、善于合作、爱好贸易、相信市场,在引领人类走出蒙昧的使命召唤下,诞生了牛顿、瓦特、爱因斯坦等等无数的科技伟人,为全人类带来的光明,从此人类的生产力摆脱了成千上万年的停滞,开始了伟大的工业革命,科技不断匀速进步,一直到今天。
真实的人类历史,当然不是这样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取火、
能耕田、会驯兽、
能织衣、会盖房、能识文、知天时。所以我们有了燧人、神农、伏羲、嫘祖、有巢、仓颉、颛顼诸位先贤。这些当然可能是完全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们体现了古代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即使进步的速度按照今天的标准比较低下。
比如动植物的驯化,就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仅仅四百年前的西瓜,长的是这个样子:
人类社会主要的科技进步,下图是个不错的参考。
(文明4的科技树,深刻怀念文明3的大图书馆
)
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停滞或者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世界里。相反,
人类的科技是在不断进步
。虽然进步的速度放在今天来看非常小,但是累积起来的进步并不小。
问题来了,上图中有那么多科技,我们该怎么理解科技进步?我们咱们知道什么新科技是划时代的,什么可能只是小幅前进?
科技的发展,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但是有三个方向是主线。要理解科技的进步,主要抓住这三条主线即可。
这三条主线就是
物质、能量、信息
(原来玄幻小说里常见的精气神设定的套路不是没有道理的
)。
并非巧合的是,
咱们判断
人类文明发展程度最常见的标准,就是物质、能量、信息这三方面的代表性科技,比如:
这背后是有深刻的道理的。
决定人类文明水平的就是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而生产力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举个栗子,我们最常见的劳动:烹饪。烹饪的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加热的方式(能量)、有目的和方法的(信息)、用炊具(物质)把食材(物质)变成更美味和更容易吸收的食物。
在不同生产力状态下,烹饪的生产力水平也不一样。
时代
|
新物质科技
|
新能量科技
|
新信息科技
|
远古
|
石器、陶器
|
近期太阳能(木柴)
|
口口相传
|
古代
|
金属炊具
|
远期太阳能(煤炭)
|
书面的食谱
|
现代
|
塑料制品
|
电力
|
自动化炊具(电饭锅、烤箱)
|
未来
|
人工食材?
|
?
|
机器人厨师?
|
所以说,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水平,主要取决于:
-
有没有合适的
物质材料科技
来制造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产品以及生产工具,比如铁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高;
-
有没有足够的、足够方便使用的
能量科技
来实现生产和交通,比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大量易开采的煤炭的存在把人类送进了工业时代;
-
有没有便捷有效的
信息储存和传递科技
(包括交通科技)
来更好的把人类组织起来,比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使得学习的成本大幅下降,比如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天翻地覆。
关于这方面有三本书推荐阅读:
-
《Guns, Gems, and Steel》,作者是Jared Diamond,比较充分的讨论了物质材料(比如适合人类耕种的谷物种子和适合人类驯养的大型牲畜)的重要性;
-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作者是Ian Morris,比较充分的讨论了能量的重要性;
-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 Kind》,作者是Yuval Noah Harari,比较充分的讨论了信息技术比如语言的诞生的重要性。
所以人类从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开始(不是所有同学都认同非洲起源说,这个先忽略),一直到现在,其实经历了
四次科技大突破带来的生产力革命
,每一次都让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突飞猛进。
下表是个简单概括。
生产力革命
|
时间段
|
新物质科技
|
新能量科技
|
新信息科技
|
农业时代
|
公元前
1
万年
-
18
世纪中
|
谷物、家畜、木材、陶器、铜、铁
|
利用谷物大规模固化当期太阳能;
畜力;
水力
|
文字
造纸术
印刷术
航海术
|
蒸汽时代
|
18
世纪中
-
19
世纪末
|
煤、铁、玻璃
|
利用煤炭固化的往期太阳能;
蒸汽机
|
火车
|
电气时代
|
19
世纪末
-
20
世纪中后
|
石油、钢、铝、塑料
|
通用能:电力;
内燃机
|
汽车、飞机、航天;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
|
信息时代
|
20
世纪中后
-
21
世纪初
|
半导体、稀土
|
核电、光伏、风能
|
电脑、手机、互联网
|
请注意一点:在信息时代,人类社会主要的能量来源以及交通方式,仍然是上一个时代的(化石燃料、汽车、飞机)。人类历史最大功率的运载工具,仍然是五十年前阿波罗登月时期的土星五号。
那这些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程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定量的看一看。物质和信息科技不太量化进行跨时代的对比,我们就来看看能量科技。
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阶段人均能量消费水平的概况。
可见
每进入下一个主要时代,人均能量消费水平都要提升若干倍
。请注意这一点,在人均能量消费水平没有革命性的变化的时候,很难说我们进入下一个时代。这就是为什么其实信息时代算不算一个新的时代还是有着很大的争论。
而在每一个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平稳的
、线性的,而是伴随着一个个大的技术周期。在每个技术周期,技术的扩散和生产力的提高大致都遵循S
曲线,特别是在大周期的末期会有一个停滞期
。下图是概念。
概念之后看数据。下图是过去百年间主要的科技产品在美国家庭渗透率变化的实际情况。
可以看到两点:
所以,
科技大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
回到我们前面讨论过的,Pax Americana时期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推动力大幅下降的重要现象。
上图是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更加详细的历史数据。每个柱子的宽度代表持续的年份,高度代表每年的生产力增长率。可见1920-1970是个生产力增长迅猛而持久的黄金年代。
相对来说,信息时代对于生产力的贡献就小多了。仅仅在1994-2004年之间有个小高潮。
所以,
我们现在,就处于
第四次生产力革命(信息时代)的末端。
我们处在电脑时代末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充当了半个世纪创新时钟的
摩尔定律的失效
。
现在的热门科技概念比如5G、IoT、
工业互联网、电动智能车等等,对于经济增长肯定会有帮助,但是这些增量相比蒸汽机这种划时代的突破来说,太有限了
。
为什么这么说?请再次回忆上面的一个重要结论:
每一个大时代,人均能量消费需要能够提升几倍(或者将来在信息科技的作用下,能量利用的效率提升几倍)
。
借用一个流行的概念,就是我们正处在康波周期的萧条期。每个康波周期五六十年的尺度,和第二、三、四次生产力革命的历史经验非常好的契合(分别各自是两个、一个、一个康波周期)。
所以说,在人类成功开启下一个科技大周期(尤其是划时代的能量科技)以前,纵向的增量蛋糕可能是指望不上的。
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科技大周期,比如可控核聚变这样革命性的能源技术,比如成熟的人工智能这样革命性的信息科技,或者比如彻底解开基因之谜这样革命性的信息科技(生物技术本质上是信息技术,DNA、RNA等遗传物质
就是生物的编程语言)。
PS有
很多人认为我们科技难有突破,是因为基础理论已经很久没有突破了。上一个理论物理的大突破期,还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
这点我不是很确定,不评论。
不过还是要致敬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虽然俺大学时期没少受折磨
)。
总结一下:
要点七:人类现在正处于科技进步周期的末端,在可见的未来,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很有限
。
人类经济纵向科技发展的增量蛋糕,在可见的未来会很有限
。
2.1.3 人类横向增量蛋糕发展史
说完纵向,我们来看横向。前面说过,横向增量的蛋糕细分为两种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