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阳日报  ·  【读懂贵阳(61)】深藏不露!学籍制度的诞生 ... ·  12 小时前  
贵阳日报  ·  【读懂贵阳(61)】深藏不露!学籍制度的诞生 ... ·  12 小时前  
鱼羊史记  ·  “我想见张幼仪!”1947年林徽因病危,执意 ... ·  16 小时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元宵灯谜怎么从贵族专属变成百姓娱乐的? ·  昨天  
史事挖掘机  ·  2万元的画挖款变成刘海粟作品,价值翻了13倍 ·  昨天  
鱼羊史记  ·  女人喜欢男人这4种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近代史教科书中没有告诉你的10个历史真相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22 17:57

正文

“我们大多数人的近代史知识都是从教科书上来的,但是教科书上的知识往往是非黑即白的盖棺定论式论述,脱离不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固定观念模式,在这样的叙述模式下其实我们对近代史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是存在偏差的。

近代史领域最顶尖的作家张鸣却用一种冷静的目光,在他的代表作《重说中国近代史》(修订版)中,重新审视、回顾了那段屈辱的历史。用亲切的语言将其娓娓道来,揭示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间中国复杂的近代化历程。


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张鸣书中十个教科书上没有讲到的近代历史真相。



鸦片战争,大清不是输在武器,而是输在战术!


鸦片战争之败,不在于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不勇敢或者不爱国,也不是武器差太远,关键还在于具体的战争技术和战略境界比别人差太远。清政府不知道炮台之间的火力配合,也不知道炮台还要修筑顶盖,而且增兵也不是这么个增法,往炮台上多增兵就是增大伤亡。

我们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组织已经落后了欧洲许多年,中国军队早就用上火器了,明朝就建立起了专执火器的神机营,但进入清朝之后,从来没有想过在军事组织上进行革新。



太平天国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太平天国闹到江浙之后,当地的富人和士大夫都往上海跑。这些人有经商传统,有资金,也有才华,还很聪明,所以很快就把上海带起来了。正因为有个上海,虽然我们洋务工业好多地方不尽如人意,但总的来说还是有点模样,比如江南制造总局是最活跃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办得也都不错。


太平天国在江南制造了大量的孤儿,大量的孤儿也为最早的工业提供了员工。这些孤儿没什么其他活计做,就去做工人了,做了以后发现挺好。


另外,如果没有太平天国把中国汉人士大夫的积极性焕发出来,那么,即使是英法联军逼得朝廷签了条约,中国还是变不了。


所以从中国进入世界的步调而言,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推动的作用,尽管它自己并没有这个意思。



戊戌变法没有顽固派


这个时候不像是当年刚开始搞洋务运动,当时倭仁这类保守派还真诚地相信传统文化和思想是救世的良方,相信仁义忠信可以做干戈舟楫。但到了甲午之后,已经没什么真实的顽固派了,满人面对危机已经拿不出什么办法,更想不出什么理由来阻挠变法了,他们已经失去了言说的能力,很多反对变法的言论都苍白无力、极其肤浅。


实际上大家都能意识到国家将面临瓜分危机的紧急局面,都明白只有变法才是解救这个王朝的唯一出路,没人敢去质疑“变”的必要性,人们质疑的是该怎么变。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只是当改革触到了他的利益时,他可能会本能地表示出对改革的抗拒。



中国的文化环境适合搞现代化


反观洋务运动,我们也发现,其实在中国搞现代化还是有便利条件的,同样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在其他国家可能都会在一定时期引起很强烈的反弹,但是中国人对这些新玩意儿却不排斥。


参与太平天国起义的农民,没见过世面,也没什么文化,但看到洋枪洋炮好使,很快就喜欢用。轮船最初在中国出现时也是,大家都觉得新鲜,发现它跑得快,都喜欢坐,有些人其实没什么目的地要去,就是喜欢上去坐。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这些新事物都很好奇,并不是持排斥态度。


在英国,火车刚出现时,农民都非常恐慌,都传言这玩意一来,奶牛就不产奶了,母鸡就不下蛋了,当时各种谣言满天飞。但中国人没这样的担心,除了一些冬烘的士大夫。



北洋水师为什么输?太急于国产化!


国人即使学英国,建设自己的海军,但大国的自尊心却超强,总是惦记着早日国产化。在最初的时候,北洋海军曾聘任英国军官做教习训练官兵,但中国人一发现自己会开船了,能把大军舰开到外洋去了,就觉得不需要外国人了,干脆中国化算了。


当时所有人都热衷于搞中国化,觉得办海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自己能行。然后就发生了权力纠纷,最后把当时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赶走了。把总教习赶走以后,军队的训练就开始松弛、马虎了。


而且,舰队的管理也很落后,海军每天都是要把舰炮擦得一尘不染的,检查的军官会戴着白手套往上蹭,要没有任何脏东西才成,但后来北洋水师的这些条例规章都没有得到有效遵守。


等到一上战场,遇到学西方学得一丝不苟的日本,北洋舰队立马就原形毕露了。



戊戌变法的主导者并不是康有为、梁启超


在今天我们对变法进行研究时,一定要避免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即所有的变法操作者都是康梁的门徒。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康梁的实际地位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地位。


康有为总共就见了光绪帝一面,但那也是例行公事,因为在1895年那年他居然考上进士了。此外,梁启超也见过光绪帝一次,但那时他还是满口的广东官话,说了半天,光绪帝一句没听懂。


我们很难说他们两人在整个政治格局中处于很高的位置,或者是对变法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常常讲“康梁变法”,其实都是被康梁二人误导了,这个变法就是戊戌维新,但康梁却自认为这是他们主持的变法。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他们在变法中能起多大作用,能说多少话是显而易见的。



慈禧才是最适合主持变法的人


维新派人士所面临的政治结构是帝-后二元结构。所有的操作者,无论是广东康梁这一系,还是东南沿海这一系,包括张之洞、陈宝箴这些握有实权的封疆大吏,他们都没有正视帝-后二元结构这个基本的政治事实,而是都陷入了“牝鸡司晨”的古老政治话题的迷思之中。他们都有一种抱负,就是想把所有改革的重任交给光绪帝,而忽视了西太后这个最不该忽视的人。


其实当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和时机,让西太后出来堂而皇之地主持变法。毕竟她是最有权势的人。而受人喜欢且合法性最强的光绪恰恰不行。他可能很开明,很上进,但他没有权势,没有魄力,也不敢破釜沉舟地对抗西太后,所以只能逆来顺受地接受西太后对他的蹂躏。



八国联军的另类掠夺和奴役


西方国家本身就有多面性,这个多面性在很多时候都会折射出不同的统治策略。一方面,他们的确不希望中国好,对他们而言,让中国保持孱弱更便于掠夺和奴役。列强掠夺中国、盘剥中国,这是事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