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米哈游被FTC罚款2000万美元,出海美国如 ... ·  17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Meta将上线CapCut替代产品,昆仑万维 ... ·  17 小时前  
阿里开发者  ·  AI年味之关于春节你有什么想分享的故事? ·  21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不止TikTok,字节系全家桶或一起在美停服 ·  2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过年啦!做一个春节贺卡生成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眼科时讯

APAO18丨陈跃国教授: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EK治疗圆锥角膜

国际眼科时讯  · 公众号  ·  · 2018-02-10 21:22

正文

Topography guided LASEK extra for keratoconus

张钰 陈跃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Take home message:

快速交联治疗后存在的问题是:角膜形态依然显著不规则。


快速交联+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EK的优势:

1. 安全有效;

2. 阻止圆锥角膜进展;

3. 显著改善角膜的规则性。


因此联合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戴镜矫正视力及视觉质量。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累及双眼的非炎症性、膨隆性角膜疾病,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逐渐变薄、向前呈锥形突出为特征,常引起高度近视及角膜不规则散光,晚期可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瘢痕,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其年发病率约为2/100,000、患病率估计为54.5/100,000人口(1∶2000),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一般认为圆锥角膜无性别差异,多于青春期发病,逐渐进展直至30~40岁。外伤、用力揉眼可加速病情的发展,晚期圆锥角膜是行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学与相关的角膜生物力学基础,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90%以上为双眼发病,但往往一眼先发病,数月至数年之后再累及另一眼。



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 CXL),最早由瑞士的Seiler教授于2003年应用于临床,通过光敏剂0.1%核黄素(riboflavin)浸泡去上皮或不去上皮的角膜,再用370nm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使角膜内胶原纤维产生交联作用,增强角膜的硬度,从而预防圆锥角膜的进展。经典的Dresden角膜交联技术比较耗时,单次治疗过程需60分钟以上(核黄素浸泡30分钟、紫外光照射30分钟)。而新一代的快速CXL技术,采用高辐照度(30mW/cm2)的紫外光,比传统方法的辐照度增加了10倍,耗时缩短为15分钟左右(核黄素浸泡10分钟、紫外光照射4分钟)。


快速交联预防圆锥角膜进展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已经得到证明,但治疗后角膜形态依然显著不规则,患者难以获得最佳戴镜矫正视力(BSCVA)或视觉质量的显著提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尝试联合快速交联与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切削技术,在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同时,通过提高角膜的规则性改善患者的BSCVA及视觉质量。


本研究纳入19例患者(男14例15眼、女5例5眼)20眼,年龄12-44(24.78.0)岁;经三维角膜地形图及临床病史与检查确诊为圆锥角膜,分级为KC1-KC3(图1)。按经典的LASEK方法,在20%酒精辅助下制作角膜上皮瓣,掀开后用角膜地形图(Topolyzer Vario)引导的准分子激光(WaveLight EX500),进行个性化切削(图2)。屈光度(球镜、柱镜)治疗参数均设定为0,光学区为5-6(5.60.35)mm,切削深度为43.58.2m(图3)。


图1. Topolyzer Vario角膜地形图诊断为圆锥角膜KC3


图2. 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治疗流程


图3. 激光治疗参数及切削形态(右下),本例显然验光屈光度为-18.00DS/-6.00DC85,治疗屈光度球镜及柱镜均设定为0,光学区为5.5mm


激光切削完成后用0.1%核黄素浸泡角基质床10分钟,Avedro KXL 30mW/cm2紫外光照射4分钟。上皮瓣复位后戴角膜绷带镜,连续戴5-7天。术后用药按LASEK常规处理。


手术经过顺利,无并发症。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9.355.51(5-20)天;术后6个月,角膜haze 0、0.5、1、2级的比例分别为20%、55%、20%、5%(图4)。


图4. 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右上)及术后6月角膜haze(右下)


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裸眼视力(UCVA)、BSCVA显著提高;显然验光屈光度等值球镜(MRSE)无显著差异,柱镜屈光度显著减少(图5)。


图5. 术前与术后的UCVA、BSCVA、MRSE和柱镜屈光度对比


手术安全性指数为1.47,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无一眼BSCVA丢失;无改变、提高1行、提高2行、提高3行或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0%、15%、15%、50%(图6)。角膜顶点曲率(Apex curvature)及瞳孔中央4.5mm范围内的平均曲率(MPP)降低;角膜变得规则:角膜前表面对称性指数降低;角膜厚度减少(图7、8)。柱镜屈光度下降、BSCVA及视觉质量提高(图9、10)。


图6. 术后BSCVA的改变


图7. 术前与术后角膜参数的对比


图8. 与术前(左下)相比,术后6个月(左上)角膜前表面轴向曲率图显示角膜变得规则,前表面对称性指数(SIf)减少


图9. 术前裸眼视力、显然验光屈光度及矫正视力、角膜光学质量评估(6mm范围)


图10. 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显然验光屈光度及矫正视力、角膜光学质量评估(6mm范围)

 

本研究表明,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联合快速角膜交联安全有效,可在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同时,显著改善角膜的规则性,以此提高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戴镜矫正视力及视觉质量。


专家简介

陈跃国 教授

1987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目前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多次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眼视光医学院进修视光学;曾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威尔玛眼科学院,师从世界著名的眼科病理学家曹安民教授,做题为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的博士后研究,期间发表两篇SCI论著。回国后主要致力于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曾在国内首先报道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术后屈光回退及再次手术治疗等系列论著,从那时起即对角膜的生物力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陆续在国内外发表数篇相关论著。


自1995年起,在国内较早从事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率先在国内大量开展LASIK手术治疗近视、远视及散光,至今已完成手术数万例。任国家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考试主要培训教师,负责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理论授课及手术演示。任中华眼科学会眼视光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委员、医促会视觉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编委、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60余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及参与编写专著10余部,主译美国眼科学会系列教材一部,内容主要涉及屈光手术及眼表疾病领域。


相关阅读

► APAO18丨如何识别“自我加戏的路人甲”——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 APAO18丨学术会议中的古朴之风 ——记一次国际会议看展经历(附开幕式照片集锦)

APAO18丨合理应对,规范处理——卢奕教授提醒应警惕白内障术中高眼压

APAO18丨中国眼科博物馆藏品惊艳香江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