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回龙观社区网
互助分享,亲如家人的朋友圈;讨论咨询,各抒己见的火热论坛;好玩的活动,新鲜的资讯,实用的信息,生活在回龙观,这里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回龙观社区网(www.hlgnet.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南方能源观察》电子刊上线!订阅方式戳→ ·  17 小时前  
南方能源观察  ·  试点碳市场仍需继续试验 ·  2 天前  
华夏能源网  ·  谁是2024风电“签单冠军”?金风第一,运达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回龙观社区网

看老照片,回顾回龙观的前世今生!

回龙观社区网  · 公众号  ·  · 2020-01-12 19:59

正文


说起昌平较大的镇街,在年龄偏大的昌平人记忆中大多是昌、南、沙三镇,回龙观给人留下的更多记忆是玉米地占大部分的中越人民友好公社和顶风味道飘十里的北郊农场的霍营畜牧场。



六百多年以前,回龙观地区,包括西三旗、黄土店、霍营等地都是人烟稀少、草木茂盛的开阔地。明代卫所屯军相中了这片地方,以每十人一队为一旗,划片饲养军马,这些队旗的牧马草场和马房,在清代以后逐渐地形成村庄,如现在的西三旗、西二旗、东二旗、东三旗、前屯、后屯、小营、黄土店等村。回龙观村是在清代初期才开始形成村落,清初,满洲八旗圈占京郊土地,郊区地广人稀,满人招徕各地游民来耕种,交租纳粮。耕地游民逐渐增多,陈、柳、尚、刘几大姓氏围绕玄福宫周边安家落户,形成了今天的回龙观村。

六十年代的中越人民友好公社民兵

国营北郊农场职工

明代正德年间的玄福宫碑
到了清朝,玄福宫又改名为元福宫,当地老百姓俗称为回龙观。玄福宫改“玄”字为“元”字,是为了避清康熙皇帝玄烨名讳,而改称为元福宫。玄福宫为何又称回龙观呢?昌平地方民间传说,明朝皇帝祭陵回途中到此地要停下脚步,回望十三陵方向,以示对祖宗恋恋不舍,有龙回首向北观望之意。


研究历史我们发现民间传说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通过研读«明武宗实录»,发现有以下记载,正德十二年八月, 喜爱游龙戏凤的正德皇帝瞒着满朝文武,微服出德胜门去了昌平,打算出居庸关去往大同。第二天,皇帝没有出席早朝,大臣们才知道此时此刻,皇帝已经到达昌平州游荡了。大学士梁储等赶紧奔往昌平州,在沙河一带遇到了正德皇帝。在大臣们的谏阻下,再加上居庸关的官员不放正德皇帝出居庸关,无奈之下,正德皇帝只得在昌平地区的南口、小汤山御马房、沙河等地游荡半个月之久才回京城。因正德皇帝闲游半个月之中,曾在玄福宫居住过,这件事可能就是“回龙观”名称的来历吧。

遗存的玄福宫石料

玄福宫历经五百余年,在清代失去了行宫作用,无人问津,建筑物失修,在清乾隆时期开始逐渐倒塌,至今只剩下回龙观村主街路东原山门外的一眼井,数株老槐,标记着这里曾经是辉煌一时的皇家宫观。

回龙观南庙—玉光寺(图片来源大槐树下好乘凉博客)

玉光寺匾—敕赐护国玉光禅寺

玉光寺殿内壁画(图片来源同上)

1935年重修玉光寺碑

现在人们常误认为回龙观村南的玉光寺就是回龙观旧址,其实不是。在回龙观村北也有一处庙宇旧址,是菩萨庙,两处庙宇只是回龙观村的清代古庙,村民俗称为南庙、北庙,与玄福观无任何关系。

回龙观村北庙—菩萨庙(图片来源同上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游离于昌南沙三镇的回龙观地区已经成为钢筋水泥的大卖场,五湖四海而来的八方游客取代本地人成为“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取代了昔日的庄稼地,成为近年来电视报刊上经常提到的“回天地区”。但回龙观地区的核心地带并不是现在的回龙观村,而是在京藏高速以东的北郊农场旧址。回龙观镇人口也由区区的二万人,发展成为具有常住人口二十多万的大社区。2009年回龙观村开始进行了拆迁,形成了现代的回龙观新村。

拆迁前的回龙观村

拆迁后的回龙观新村






回龙观村历经数百年,虽偏遐京北一隅,终于没有抵住现代化的经济建设热潮,短短十年间,完成了沧海桑田的转变。对昔日的回龙观村,只有凭着搜寻和想象,村屯昔日的光景轮廓尚可依稀可见。

(来源:跟随高建走昌平、作者: 高建军


往期 精彩 回顾







小编微信:B86468600 欢迎联系爆料

商务合作:18610885688 同微信


带你玩转各社区的微信公众号

长按微信号复制—粘贴—搜索

区域

微信昵称

微信号

回龙观

回龙观社区网

hlgnet_com

沙河

沙河邻友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