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老胡侃升学微信群
长按二维码加老胡助理微信拉群
老胡2020小升初群
老胡2021小升初群
老胡2022小升初群
老胡小低年级群
老胡2020中考群
老胡2021中考群
老胡2022中考群
上面7种年级群只需加入一个即可
前不久我们发了一篇牛娃拿票的文章,底下一水儿的评论,全是“牛娃的经历没有借鉴性”、“这样的经历没有参考价值”、“请照顾普通家长的情绪”云云。
牛娃的经历到底有没有可鉴性?这里我们先不置可否。
很久以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小升初江湖的文章,今天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格局”的重要性。
格局这种东西呢,不是三三两两的意识,而是整个社会形态反射到个人身上的价值观体现。
牛娃之所以成为牛娃,不是因为他的DNA比别人优秀,也不是他妈妈生他的时候遇到了智慧之神,更不是他妈妈生他之前吃了智慧果。
而是因为他勤奋、努力、向上、自律,因为父母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和适当的引导。
相同的,“渣娃”之所以“渣”,与家庭密不可分。
直接体现的,就是家长本人的格局观。
不久前在群里目睹了一场关于“格局观”的“厮杀”,那场面,嚯!精彩啊!
你那套我们没读过,我们喜欢读史,正史先,然后野史。然后结合世界史纵横交错着玩编故事。
后汉书是不是再后一点才好上?现在暂时过了大学,论语进行中,史记抽了部分学。像史记这类是整本啃还是选部分就好啦?
我是全本啃完了。三国志也好,简单明白。论语也简单,比大学中庸好。然后还有一本“全球史下看中国”也很好,简明,娃看得懂。
显而易见,这场“厮杀”里,被撕的是我,被杀的也是我。当然不仅仅止于我,还有数不清的跟我一样的围观群众,都被牛爸牛妈们的操作震惊到掉下巴。
总之看完这段聊天记录,再看看窝在沙发上看小猪佩奇的娃,我真的想一拖鞋拍过去——
然而后来我自己消化了一下,觉得这种暴力育儿的方式不可取。不可取在什么地方呢?不可取在打了也没用,
不可取在
骂了还气人,气出病来,连娃都鸡不起。
重要的是——我嫌我娃没用,我娃也许还嫌我格局不够高呢!
“妈,你看看别人家的父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除了骂我还会什么?”
“妈,你要是拿出鸡我的一半精力提升一下自己,现在还需要靠鸡我弥补遗憾?”
“妈,人家父母下班读史记,你下班刷抖音,你能不能上进点?”
不过我娃有一点说得特别对,他娘亲我确实不如别人,至少在格局这一点,我输得很惨!
别人的娃两个月大上早教,我娃两个月大的时候还和他娘一起躺在床上,四目相对;
别人的娃三岁学自然拼读,我娃三岁的时候在家陪老母亲我看《非诚勿扰》,即使他并没有看懂;
别人的娃二年级熟读史记,我娃二年级才看得懂动画版《西游记》……
问我其中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于老母亲的格局,太低。
我不懂得提前上早教有益身心(主要是有益于老母亲的身心);
我不懂得在全民英语的时代下学会自然拼读有多重要;
我不懂得熟读历史对一个人来说,能够积攒多少文化底蕴……
我局限在以家为圆点的舒适圈里,看不到城墙外的高手如云,看不见牛娃们浪打浪,前拥后挤地,朝着不同目标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