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实验万事屋
文献总是乏味,科研一向无聊,“实验万事屋”旨在拯救医界同仁于寂寞无聊,每天坚持抖落科研内幕,分享实验心得,搜集科研资讯,激发您的科研兴趣,传授实用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做不做科研,从医之路大不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全奖| ... ·  昨天  
实验万事屋  ·  主治医师就发了14.3分的SCI,这华中科技 ... ·  3 天前  
募格学术  ·  定了!清华这两大学院将搬至通州!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实验万事屋

博士就发了27.7分的Nature大子刊,这南京大学的文章,做的是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他的假设迭代就做得很好……

实验万事屋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11-07 08:20

正文

今天讲的这篇文章挺有意思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影响先天免疫细胞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基因。这篇文章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的博士和中科院合作,发表在27.7分的Nat Immunol上的文章:



他们首先是分析发现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存在着NPM1基因的突变,而NPM1突变后会导致其表达量下降,而在MDS患者中IBD(并发炎症性肠病)也会经常出现。于是,他们就提出了两种疾病可能会由于NPM1的表达降低,存在着关联的假设(这样的假设就很有意思,通过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提出了两种疾病的相关性,而这样的相关性又建立在某个基因的表达缺陷上,不清楚科研推理过程中科研假设的话,倒是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有介绍过)。通过对IBD病理学的分析,他们发现NPM1的缺陷,的确会增加对结肠炎和结肠腺癌的易感性:



为了说明NPM1的功能的重要性,他们做了一个单倍体敲除NPM1的小鼠(全敲除的话是致命的,通过敲除单倍体,形成NPM1+/-,削弱NPM1的表达)。而这样的NPM1+/-小鼠,诱导肠炎的易感性增加。那么具体是什么细胞中的NPM1的表达缺陷,引发了肠炎的易感呢?他们首先使用Cre-LoxP系统特异性敲除了肠上皮细胞的NPM1(Cre-LoxP系统就是通过重组酶特异性敲除或敲入某个基因的技术,想了解一下的话,可以去看看《列文虎克读文献》,都介绍过),但并没有显示出对诱导性肠炎有什么差异。但他们将骨髓野生型的小鼠血液输入到NPM1+/-小鼠中后,缓解了诱导结肠炎的易感性。也就是说明造血细胞中的NPM1,可以缓解预防诱导的结肠炎:



那具体是哪种造血细胞,造成了这样的影响呢?他们发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稳态下,野生型和小鼠中比例并没多大区别。但是在DSS诱导肠炎后,NPM1+/-小鼠中,这些细胞比例都升高了。但通过分别耗尽T细胞和CD11b+ 髓系细胞,他们发现这两种细胞并不是NPM1+/-小鼠诱导结肠炎易感的原因:



另一种免疫细胞ILC3(先天免疫细胞)在NPM1+/-的情况下,DSS诱导后细胞亚群数量降低。DSS给药后,NPM1+/-小鼠中的分离的ILC3,所产生的IL22也明显减少。而通过Cre-LoxP系统特异性敲除了ILC3的NPM1后,则发现DSS诱导的肠炎变得更为严重。通过这种特异性地敲除NPM1,可以推断出造血细胞中具体是否是ILC3的NPM1缺失,造成了DSS诱导结肠炎的易感性(这就是在科研推理过程中的假设和验证的过程,也是柯霍氏法则验证的一种方法)而NPM1的缺失,造成了ILC3功能的缺失,也就是说NPM1是维持结肠先天淋巴细胞ILC3的功能所必需的:



通过对于野生型和NPM1+/-的ILC3细胞,在DSS诱导后的测序分析,他们发现在ILC3细胞中OXPHOS(氧化磷酸化)通路产生了明显的富集,而在这些差异基因中,线粒体基因表达明显受到了NPM1的调控(下图的热图,以及富集,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基因在NPM1+/-中表达明显下降):



既然NPM1可能与线粒体相关基因以及氧化磷酸化有关,于是他们就假设NPM1的缺失,可能与ILC3中的线粒体功能至关重要。他们就进行了SeaHorse分析,确定了细胞的耗氧率(OCR,这个图在《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中的铜死亡那几章里,也有介绍过,通过抑制剂来分析细胞的耗氧率,一般来说会和ECAR,也即是细胞外酸化率一起检测,来体现有氧和无氧呼吸),结果发现ILC3细胞中NPM1的杂合缺失,降低了响应DSS诱导后的耗氧率,说明NPM1在维持ILC3细胞线粒体的OXPHOS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使用激活剂,刺激线粒体的OXPHOS和线粒体生物发生,则能缓解DSS诱导的NPM1+/-小鼠结肠炎程度:



这也就是说明NPM1可能会通过影响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激活OXPHOS以及线粒体发生。那么NPM1具体的功能是什么呢?他们就又对NPM1进行了免疫共沉淀分析,结果发现NPM1可以结合p65(p65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其实就是NFκB信号通路中,入核的部分,不熟悉NFκB信号通路的话,可以看看《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复习下,这都是常见的信号通路了)。而进一步的分析也发现NPM1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促进p65入核:



但光是p65入核并不足以影响线粒体DNA的转录激活,因为线粒体DNA并不会使用NFκB信号通路中的专利因子激活,线粒体中的DNA有自己独立的转录因子。于是他们假设线粒体转录因子,可能会受到NPM1和p65共同的调控(这个过程就是假设的迭代,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的结果,结合之前的假设,进一步迭代,形成新的假设并进一步验证,以此推进课题,不清楚的话,可以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于是他们分析了TFAM(线粒体转录因子A)、TFB1M(线粒体转录因子B1)和TFB2M (线粒体转录因子B2)的表达,是否会受到NFκB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TFAM是受到p65激活的。而NPM1与p65的结合,能促进p65对于TFAM启动子的结合,也就激活了TFAM的转录:



最后他们试图将NPM1应用到临床,于是做了一个NPM1 UTR-/-的过表达,UTR-/-就是缺失了NPM1的UTR非编码区,避免转录后调控。通过这样的NPM1过表达,再通过DSS进行结肠炎诱导后发现,NPM1的过表达可防止DSS诱导的结肠炎:



最后可以用这样的示意图显示,就是ILC3细胞中NPM1结合了p65,从而激活了TAFM的转录。TAFM作为线粒体转录因子,可以通过激活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促进OXPHOS以及线粒体生成,提高了ILC3的功能,缓解了DSS诱导的结肠炎:



这篇文章是通过提出一个假设,逐步迭代假设,一步步推进到线粒体功能,以及线粒体转录因子的激活,还是蛮有意思的。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祝你们心明眼亮。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的话,可以点点星标,点点赞,点点“在看”,多分享多转发。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




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
《“一本正经”的基础实验手册》适合刚入门的科研小白;
《实验万事屋》适合刚要入门的科研菜鸟;
《夏老师带你读文献》是教你们如何读文献(含科研解迷彩蛋);
《列文虎克读文献》通过文献精读讲解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原理;
《轻松的文献导读》通过几篇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文章解读,简单讲解了文章的思路和逻辑性;
《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1-5)(含科研解迷彩蛋),介绍各种信号通路,每条信号通路配有对应SCI文章的解读,由表及里;
《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给你讲讲科研中的推理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