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作者(吴志和摄)
【友情提醒:阅读本文需要
6
分钟左右。这是12年前(2005年)为《都市文化报》写的社论,那一年我恰好40岁。这篇社论今天读来,已经有历史感了,文中有些内容,20岁以下的人可能都看不明白了。】
当近五年来少有的一次降温来到长江沿岸的时候,江南人久违了的鹅毛大雪纷飞不停,飘飘洒洒,漫山遍野银装素裹。于是,再也没有人说今年是暖冬了。
沙滩的烂漫,海景的诗意,多少人向往的海天一色,当四十年未遇的海啸袭来的时候,灾难的降临,十多万个的生命瞬间魂归大海的时候,人们似乎才警觉起来,大海除了迷人的碧蓝,还有她本能的严酷。就连海景别墅的开发商,这些平时极尽全能炒作概念,可以把死说成活为能事的人,此时,也自觉地闭上了嘴。
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琢磨不透的,大自然更是有性格的。就在人们一次又一次体会大自然的个性的时候,2005年元旦到来了。这似乎意味着,大自然在新年伊始,就想让人们在忙乱中不要忘记清醒——浮躁中忘乎所以的自负,但一定要记得自己的渺小。
《都市文化报》是敬畏大自然的,更知道自己的平凡与微不足道。忙忙碌碌一年,只是努力做着一件件小事,帮助我们尊敬的读者以独特的视觉采集一些素材,让大家饭后茶余休闲中多一份关注与思考。从“赵饶纷争”到“翁杨之恋”;从“三联真相”到“阿庆嫂水缸里藏的不是胡传魁”……我们力求做到事件的真实,采访过程的真实与编辑立场的中立,让睿智的读者自己做出判断。其实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也有我们的情感、性格和立场,对于每一事件我们多想发表一下我们的看法,或者,玩世不恭,借题发挥……但是,知识的有限,水平的制约,我们生怕露怯,怕“借你一生”变成“笑我一世”的另一种说法,也怕写出的“文化大散文”在读者面前是“没文化的小垃圾”,与其贻笑大方的卖弄,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以诚相待。我们做一个老实的报人,就是因为我们敬畏我们的读者;我们不敢指手画脚,是因为现在真正的高人全埋在人海之中。有一位哲人说得多好:浪尖上跳来跳去的小鱼,是因为它们缺氧和浮躁,真正的大鱼总是悠然自得藏在深海之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不能把尊敬的读者比作水,更不敢把自己比作舟,但这个千真万确的真理,《都市文化报》也是必须要遵循的。否则,等来的结果就是惩罚。自然中的海啸让人生畏,人类社会中的海啸会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
2005年元旦如期而至,猴哥忙了一年,确实累了;金鸡精神饱满,闪亮登场。这新的一年,是希望,但成功永远属于勤劳并有准备的人们;未来的365天,是艰辛,每一天的开拓都将留下历史的足迹。《都市文化报》的全体同仁决不会忘记我们的宗旨——追求深入,兼顾迅速。争取让我们的读者能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只要有空闲,就要想我们。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智慧,我们还需要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
请亲们把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比较一下12年前的元旦和今天的区别。
收听我,你不亏哈…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