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曝出疑似轰20结构图的消息,让虎妞不由感慨:2016真是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丰收年。以歼20、运20为代表的20系列军机密集亮相后,作为战略空军标志的国产战略轰炸机何时亮相,就成了无数军迷热切关心的事。
2013年,一架背部进气,采用翼身融合设计的新型轰炸机模型出现在国内某航展上。有观点认为,从外形看,该机采用隐身设计后仍能保持相当的机动能力,甚至可能同时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
虎妞表示,如果真是这样,那中国可就开创了战略轰炸机领域的先河。毕竟纵观当今各国现役战略轰炸机,还没有哪一款能同时实现隐身与超音速飞行,能隐身的B2轰炸机只能亚音速飞行,能超音速飞行的B1-B则不具备隐身能力。
与战斗机不同,追求大航程、大载弹量的轰炸机,光是载弹量就达到一架重型战斗机重量;超远的动力航程也要求飞机保持大展弦比。在此基础上要实现隐身,只能采用飞翼式布局。而这种布局在现有条件下基本不可能实现超音速飞行。隐身战斗机对超音速巡航的技术突破,并不能直接运用到战略轰炸机上。
因此有人说,展出的模型实质上是一款类似于图-22作战定位的战术轰炸机。于是,中国新一代轰炸机究竟该是红色逆火还是红色B2,就成了军迷圈里大撕特撕的话题。其实将二者的特点与中国空军现实需求相结合,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
图22轰炸机
冷战时期,图22借助可变后掠翼,以2倍音速进行超低空突防的战术,一直是悬在解放军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但具有下视下射能力的机载雷达和空空导弹出现后,这一战术已不再可靠。更何况,只有2000公里作战半径的图22,中国空军真的需要吗?
对中国空军来说,航程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面对浩瀚的太平洋,潜在的打击目标基本都在大洋深处;要想打击这些纵深目标,至少需要10000公里以上的航程和50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
轰-6K的4000公里作战半径尚且不够用,再发展一款前线战术轰炸机,即使能实现隐身也会很鸡肋。所以,大航程必定是下一代轰炸机的硬指标。
中国空军司令员在9月1日的空军开放日上,向外界证实中国正在研发新一代远程轰炸机,也证明了轰20将是主打远程作战的战略轰炸机。
从地理位置看,要想执行远程作战任务,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首先要能突破第一岛链。而亚太地区密布着全球最严密的海空监视网,某国及其盟国部署的空中力量可对轰炸机实施有效拦截。可以说,中国战略轰炸机一出门就面临着突防的任务。
现有技术下战略轰炸机突防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B-1B和图160为代表,采用超音速飞行突防。另一种则以B-2为代表借助隐身性能突防。那么这两种方式哪种更适合中国空军呢?
驻关岛B-2A与F-22A编队飞行
80年代的B-1B依靠变后掠翼的气动优势,在演习中能凭借超低空贴地飞行甩掉F-15的追逐。超音速突防战术的兴起,根本上还是当时战斗机截击战术的技术硬伤。要知道,三代战斗机超音速冲刺时间是以分钟计的,时间长了,可能连返航的油都没了。
美军测试表明,F-18对图22M的拦截攻击窗口只有25秒,只能完成一次拦截,且成功率只有30%。战略轰炸机借助载油量的优势,只要对敌方战斗机的部署和巡逻模式有准确情报,通过合理的航路规划还是有很大的突防概率。
然而随着第四代战斗机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实现,以及地空导弹系统的技术进步,面对拥有完善防空体系的国家,超音速突防实质上已经是无法完成的任务。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突防的概念也已由飞机突防,凌空攻击,转变为武器突防。借助各型防区外武器进行突防的战术,使得躲开敌军早期预警系统探测成为重中之重,隐身突防不遑多让。
2009年11月,空军副司令曾在央视透露中国四代机计划,一年零两个月后,国产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机歼20成功首飞。今年空军司令确认了新型轰炸机的消息,以此推算,按照以往的规律,大概一年之后我们就能看到新型轰炸机的首飞。明年下半年首飞,再用三到五年试飞,轰20也许在2020至2022年之间就能进入解放军序列。
虎哥知道大家看过文章后还有很多话想说,可惜由于微信功能的限制,很遗憾无法开通评论功能。但只要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下载迷彩虎客户端,就可以看到7×24小时全方位军事新闻报道和热血沸腾的军迷评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