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德国优才计划
(ID:T
oGermany)
作者:
德国优才计划
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这些天,相信不少朋友趁过节
到外边浪去了吧?
不过,我更喜欢窝在家,
陪家人看看电视节目,追追剧。
不久前,
一个85后小伙走进《朗读者》,
得知他的故事后,
立刻被他圈粉了。
他是秦玥飞。
说起小伙的学历背景,可算厉害了。
初中毕业于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高中毕业于著名的重庆南开中学,在
美国入学标准化考试中,
得到绝对高分,
托福考试中,
又获得让人惊讶的满分成绩;
2005年,获
美国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
后获得耶鲁大学
文科学士学位……
这样一个妥妥的学霸,
毕业后毫无意外,一定是年薪丰厚,生活优越
的精英,
可如今的他,却“沦落”到只能生活在中国一个小小的农村里。
究竟,他是如何走到这地步的呢……
司马先让时光回到32年前吧。
1985年,秦玥飞生于重庆,
父母是蓝领工人,家境十分贫苦,
住的是地下室,
吃的是过期面包,
穿的是亲戚送的旧衣服……
可他没有让父母失望,
学习成绩优异,初中、高中,
考上的都是国内一流名校,
高中毕业后,托福考试竟然获得满分成绩,
考入闻名世界的美国耶鲁大学,
还拿到一年46892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当时耶鲁大学仅录取了两名中国学生,
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他选择的
政治学跟经济学,
是
耶鲁最主流的两个专业,
教他的老师个个来头不小,卸任的墨西哥总统教全球化,诺贝尔奖得主教金融市场,里根的高级顾问教大战略、雄辩术……
他也不负众望,在大学里,依然保持着学霸的作风,英语、俄语、法语都无比流利,26岁时,就以优异成绩,完成专业,
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只要进入这个世界一流名校,
就已经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这里曾走出过
5位
美国总统、
19位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16位
亿万富翁、
更获得过
57个
诺贝尔奖。
大家都说:这就是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妥妥的人生赢家啊!进名企,签offer,投行精英,硅谷人才,只要他愿意,都是手到擒来的事。
可在普通人挤破头,涌入北上广时,在同学成为金领,
年薪高达6位数时,
他却突然来了个急转弯,
成为人流中的逆行者……
2011年,他从美国回国,正好碰上
湖南省招大学生村官,
待遇不高,
一个月一千多元,可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
,
带着行李,
便一头扎进偏僻的湖南
贺家村
。
村子
贫穷落后,他的生活条件也极端艰苦。住的是只有八九平米的小房间,一张行军床加上一张书桌,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这间屋子连天花板都没有,他只能用蛇皮袋子挡着,每次下雨,屋里常能汇成涓涓细流。
可贺家村的村民对他这个,
喝洋墨水的外来者并不欢迎,各种传闻随着他的到来声嚣尘上。
有人说,“他家境富裕,来这里是为了体验生活。”
有人说:“他是为了仕途,3年期满就能当上官了。”
还有人说,“他是大领导家的孩子,改名换姓来镀镀金。”
他喜欢早上洗澡,
结果他早上出门打水洗澡的行为,
也引起了村民们的不满:
“留过洋的人是嫌我们这里脏不咯?”
“早上洗澡,好浪费水啊!”
从繁华的美国来到中国农村,这样的选择任谁都无法理解,可在他自己看来,一切都是那么地顺其自然。
他打小就深刻体会到贫穷的滋味,父母艰难求生的身影更是搅动他的心
,
他之所以努力读书,就是为了有能力,
让千千万万和他父母一样的人,过上像样的生活。
他说:自己并不是为了仕途,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在乡村。
面对村民们的误解,
他知道,如果不能
尽快融入进去,
自己在这里的这几年,将毫无意义。
于是,他脱掉了帅气的西装,
换上破旧、颜色单调的T恤,
或者把花哨的衣服反着穿,
天天在村里走来走去,
只是为了村民们能记住他。
他也不再穿皮鞋和球鞋,
而是踩着一双城里人难以接受的
解放鞋,
天天往村民家里跑,
默默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
一点点听懂方言,一点点了解习俗。
村民们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
修家电,当零工,
摘菜提水,耕地施肥,
路上遇到村民,他会主动招呼,握手,
看到老人赶集买了东西,会帮忙提回家。
收到村民递来的烟,他就别在耳朵上,这是他对村民的尊重,看到小孩子路过,他就会把烟藏起来,这是他对孩子们的尊重。
座椅再脏他也会马上坐下,
等车的时候,他非常自然地蹲在路边,刻意避免做让村民们产生距离的行为,就连除夕他都坚持留在村里。
慢慢地,村民们开始信任并接纳他了,大事小事,都要找他帮忙。
他不仅仅想成为村民,他更想为村子做些什么。
在农村,水是农业的命脉,他看到这里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专程跑了好几趟北京,请留学圈里的朋友帮忙,联系了几个企业和个人赞助,重新维修水利。
2013年,湖南遭遇大旱,水源贫瘠,土壤开裂,庄稼旱死,但贺家村的稻田却生机勃勃。他新修的水利工程,保全了全村的命脉。
村里留守老人多,
老无所依,生活也没有保障,
看到这种情况,
他立马联系了耶鲁设计专业的同学,
群策群力,设计了一座田园式敬老院,
不仅设施齐全,还有老人们最爱的菜圃鱼塘,
老人们都高高兴兴地住了进来,
再也不用担心要住进冷冰冰的敬老院了。
他还关注留守儿童,
免费教他们功课,
通过公益组织募集资金为学生买电脑,
让他们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贺家村任村官的三年时间里,
没钱也没背景的他,
手臂就两根骨头粗细的代价,
为村子引进了超过80万的资金。
而他自己的工资,
全花在了来回奔波的路费上。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归。
原本的误解和冷漠,在真情的打动下彻底消散,
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
“耶鲁哥”,
他去学校,小孩子会拉着他受伤的手看很久,问他疼不疼。
走在路上,村民看到他冬天穿得单薄,专门送来军大衣,饭点时,有人追上他往他手里塞两个熟鸡蛋,他出远门时,村民们会送他一双鞋垫,左脚写着平安,右脚写着幸福……
几年深入农村的经历,
也让他意识到许多问题,
比如,募集慈善资金只能改善村民生活,
可这种影响是不可持续的;
比如,中国农村极其缺乏人才。
他想要为此做出一些改变。
2013年,在多方沟通和尝试后,
他和海外同学联合发起,
成立了名叫“黑土麦田”的公益项目。
他要用黑土麦田,
号召更多像他一样的大学生,
带着年轻的智慧走进乡村创业,
把当地的生态农业做成产品,
利用互联网思路营销出去,
创造利润,帮助村民们过得更好。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很清醒地意识到,
建设农村,靠得不能只是输血,
还得要让农村有自我造血的功能。
2014年,
第一个村官任期结束了,
大家都以为他会
借势高升。
没想到他又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
他拒绝组织给的
提拔机会,
跑到更偏僻的白云村,续任
没编制、没保险,
月薪只有1000多的大学生村官。
做一件事并不难,
难的是在于坚持,
坚持一下也不难,
难的是坚持到底。
许许多多
清华、人大、复旦、
美国加州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学生,
都受到他的影响,
毅然加入到
黑土麦田
的队伍里。
为了让这群年轻人生活有保障,
项目有资金扶持,
他更加努力地四处找资源,
让政府、企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