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国演义
中国最大的三国演义爱好者社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里的故事,我们一同赏析,我们以书交友,以文会友,奇文共赏,不亦快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晨报平遥  ·  探访平遥摩崖宝藏,记录文明遗迹 ·  昨天  
晨报平遥  ·  探访平遥摩崖宝藏,记录文明遗迹 ·  昨天  
解放日报  ·  喻军:朱自清的三个站点 | 睡前分享 ·  3 天前  
鱼羊史记  ·  女人的两个“禁区” 男人千万不要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国演义

夷陵之战,身经百战的刘备为何败在陆逊之手?毛主席用五个字解答

三国演义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8-08 07:00

正文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获悉曹丕篡汉建魏后,随即在成都称帝。同年七月,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劝阻,以为二弟关羽关羽报仇的名义,倾国之兵伐吴。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诸葛亮虽是刘备集团的军师,但真正四处征讨的是刘备,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

在伐吴前,刘备可谓身经百战。可为何倾国之兵的刘备,最终还是被年仅39岁陆逊打得大败?众所周知,夷陵之战是刘备伐吴期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此战的惨败几乎把蜀汉家底都掏空了。

起初,孙权得知刘备以倾国之兵伐吴,立即遣使请和,刘备大怒拒绝。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孙权决定暂时向魏国称臣,让曹丕能袖手旁边。章武二年二月,刘备大军推进夷陵、夷道一线,遭到陆逊大军阻击。由于陆逊坚壁不出,加上刘备已经深入东吴境内300多公里,沿途险要关口需要分兵把守,掩护撤退的同时,维持后方物资的畅通补给。

这意味着刘备需要近700里的狭长区域修建营垒,“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这样的方式来与陆逊作战,作壁上观的曹丕认为刘备不知道兵法,“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呼!”于是,陆逊来了个火烧连营七百里,也把刘备最后的希望烧没了。

不过,刘备没有周瑜、曹操等人卓越的军事才能,可他的军事行动还是基本符合军事规律的。如果不是遇到天才对手陆逊,可能夷陵之战又是另一番模样。陆逊认为之所并不是刘备军事才能不行,而是蜀军有三大弱点被他抓住。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它变”、“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总结一下就是:放弃水路进攻,以陆军沿着长江推进;进攻时间太久,人马困乏,警惕性减弱;营垒固定,容易偷袭得手。

一千多年后,毛主席在阅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时,对刘备的排兵布阵作了点评,“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按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在毛主席看来,刘备战线拉得太长,粮草补给必然成为问题。刘备应该兵分两路,水路从长江顺流而下攻打公安和南郡,这既能让陆逊应接不暇,又能从敌人那里获取粮草,可谓一箭双雕。总结来说就是,毛主席认为刘备“不懂运动战”的奥秘之所在,这五个字可谓一针见血。

精彩回顾

诸葛亮和司马懿竟是儿女亲家!所谓的三国纷争,竟是一群亲戚打架

于谦: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冤枉的,但是他必须死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汉献帝一生最牛两句话,一句让曹操汗如雨下,一句被后世耻笑千年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鱼离(微信:18823426442)

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四书五经赏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