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与医学
分享前沿的人工智能与医学交叉研究,提供医疗科研服务。关注大壮,科研顺畅。做医护人员科研的小助手,为您全心全意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I与医学

顶刊速递:人工智能个体化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

AI与医学  · 公众号  ·  · 2025-02-22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蓝字或👇名片,关注'AI与医学'




壮近来身心不适🤕,部分业务由小助理处理。

前言




看官 老爷们,AI与医学正式改版了 !!
房颤治疗,一直是个“老大难”,传统方案就像“盲人摸象”,效果因人而异。现在,AI带着“火眼金睛”来了!一场随机对照试验,看它如何为房颤患者量身定制“特效药”。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给患者带来“心”希望的惊喜大戏!

一键复现算法实验!

✅ 强大数据分析平台
✅ 充足云端算力资源

如果需求联系大壮,微信:BigStrong-AI
文末提供论文下载连(仅OA开源论文)


01
论文信息



02
研究背景




1 . 心房颤动(AF)是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影响超3300万人,导致高医疗成本和高并发症风险。

2. 现有标准疗法的局限性,肺静脉隔离(PVI)是AF消融的基石,但对持续性AF患者的长期成功率仅约50%。此前尝试在PVI基础上增加解剖性消融或靶向纤维化区域,均未显著提升疗效。

因此,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3
研究方法



一、 患者群体
  • 安全性人群 :包括所有接受首次消融的随机化患者。

  • 改良意向性治疗(mITT)人群 :排除不符合条件或在3个月空白期内失访的患者。

  • 符合方案(PP)人群 :严格符合研究方案的患者,排除主要协议偏差或随访不完整的患者。



二、实验步骤

1. 患者筛选与入组

  • 时间范围 :从2021年2月到2022年12月,共筛选了391名患者,最终377名患者入组。

  • 入组标准 :纳入对药物耐药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这些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消融治疗。

  • 排除标准 :排除了严重肥胖、左心房极度扩张、慢性严重心力衰竭等患者。


2. 随机分组

  • 分组方式 :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

    • 个性化消融组(Tailored Arm) :结合AI检测到的时空电图离散区域进行消融,同时完成肺静脉隔离(PVI)。

    • 传统PVI组(Anatomical Arm) :仅进行标准的肺静脉隔离(PVI)。

  • 随机化方法 :采用随机置换块法,通过电子病例报告表进行随机化,分层因素包括AF类型和研究地点。


3. 消融手术过程

  • 个性化消融组(Tailored Arm)

  1. 使用AI算法(Volta AF-Xplorer)实时分析心内电图,识别时空电图离散区域。

  2. 在AI标记的区域进行消融,目标是使AF终止为窦性心律或转变为可消融的规则性心律失常。

  3. 完成肺静脉隔离(PVI)作为最后步骤。

  • 传统PVI组(Anatomical Arm)

    1. 仅进行标准的肺静脉隔离(PVI),确保双向阻滞。

    2. 如果术中发现典型右心房扑动,则需进行三尖瓣峡部消融。

    3. 不允许在初次手术中进行额外的消融线。


    4. 手术指标记录

    • 手术时间 :个性化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PVI组(178分钟 vs. 92分钟)。

    • 射频消融时间 :个性化消融组的射频消融时间也显著长于传统PVI组(42分钟 vs. 20分钟)。

    • 消融区域 :AI检测到的时空离散区域主要集中在左心房的后壁、顶部和下部间隔。


    5. 术后随访

    • 随访时间 :术后12个月。

    • 随访方法

      • 术后3个月为“空白期”,允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随访期间进行临床评估、12导联心电图(ECG)、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 患者需使用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Kardia)每周至少上传一次心电图。

    • 终点评估

      • 主要终点 :术后3个月空白期后,单次消融后无AF发作(持续超过30秒)。

      • 次要终点 :无任何心房性心律失常(包括AF、心房扑动或心房性心动过速)。

      • 安全性终点 :包括死亡、脑血管事件或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04
    研究结果



    1. 主要终点(Primary Endpoint)

    • 结果 :在术后12个月,个性化消融组(Tailored Arm)中88%的患者实现了无心房颤动(AF)的目标,而传统PVI组(Anatomical Arm)中这一比例为70%(P<0.0001)。

    • 结论 :AI引导的个性化消融策略在消除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AF方面优于传统的PVI单独治疗。



    2. 次要终点(Secondary Endpoints)

    • 无任何心房性心律失常(包括AF、心房扑动或心房性心动过速)

      • 在单次消融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个性化组60%,传统组60%)。

      • 在允许两次消融的情况下,个性化组的无心房性心律失常比例为76%,传统组为71%(P=0.07)。

    • 亚组分析

      • 在AF持续时间≥6个月的患者中,个性化组的无心房性心律失常比例显著高于传统组(个性化组86%,传统组68%,P<0.001)。



    3. 手术相关指标

    • 手术时间 :个性化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PVI组(178分钟 vs. 92分钟,P<0.001)。

    • 射频消融时间 :个性化组的射频消融时间也显著长于传统组(42分钟 vs. 20分钟,P<0.001)。

    • 术中AF终止率 :个性化组的AF终止率显著高于传统组(66% vs. 15%,P<0.001)。


    4. 重复消融(Repeat Procedures)

    • 在研究期间,个性化组有50名患者接受了重复消融,传统组有38名患者接受重复消融(P=0.18)。

    • 重复消融的主要类型:

      • 个性化组:86%的重复消融用于治疗心房性心动过速(AT)。

      • 传统组:76%的重复消融用于治疗AF。


    5. 安全性终点(Safety Endpoint)

    • 主要安全性事件 :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 个性化组:4%的患者出现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死亡、脑血管事件或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

      • 传统组:3%的患者出现主要不良事件。

    • 具体事件

      • 个性化组:2例死亡(均与手术或心脏疾病无关),1例心包填塞,1例起搏器植入,1例严重心力衰竭。

      • 传统组:1例穿刺点出血需输血,1例吸入性肺炎。


    6. 长期随访结果

    • 12个月随访

      • 在个性化组中,88%的患者在12个月时无AF发作,而传统组为70%。

      • 在AF持续时间≥6个月的亚组中,个性化组的无AF比例为88%,传统组为65%。


    7. 结论

    • 主要结论 :AI引导的个性化消融策略在消除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AF方面优于传统的PVI单独治疗,尤其是在AF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中效果更显著。

    • 手术时间 :尽管个性化消融组的手术时间和射频消融时间更长,但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组。

    • 安全性 :两组的安全性终点无显著差异,表明个性化消融策略是安全的。

    • 未来方向 :AI技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可能通过改进消融工具和技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

    05
    学习心得


    这是 首次 在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AI算法来指导心房颤动(AF)的消融治疗,为个性化消融提供精准目标。显著提高了治疗成功率,也 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心律失常。




    整理: 小雯 审稿:小

    注:本文仅用于分享相关 学术论文研究,如存在侵权,请告知,及时删


    论文ID:25022101,下载二维码:









    往期推文

    论文速读:Artif Intell Med 多模态深度学习改善儿科低级别胶质瘤的复发风险预测

    顶刊速读:《Radiology》大规模验证GPT-4作为头部CT报告校对工具的可行性

    顶刊速读&大模型:《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GPT-4能读懂医疗笔记了?

    顶刊速读:《Nat Med》瘫痪患者用脑机接口控制飞行器游戏

    顶刊速看:Nature Med 基于AI和超声的卵巢癌检测: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

    顶刊速看:IF=9.4 基于影像组学的体成分分析在肝细胞癌患者1年生存预后中的作用

    香港理工:EyeGPT—眼科专属大模型

    顶刊速读:《Brain》 抑郁症的大尺度病变症状映射识别风险和韧性能力大脑区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