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勃麟的作品更放大和具象了这种个体的消失和无力感。
他的艺术从艺术家工作室里走出,来到我们真实生活的框架里来,强拆的房子,雄伟的天安门,巷口的涂鸦,超市的陈列,所有我们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图景里的城市画面里,都能看到一个个「隐形」的人。
他的作品立足于探讨个体生命在巨大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角色。不同于邱志杰对这一关系现状的不甘和不满所大声喊出的宣言——「不!」,刘勃麟的作品是极其「沉默」的。
就像王小波的著名散文《沉默的大多数》,他在背景里埋藏得越深,这种发声越是严肃;他个体消失得越明显,这种代表性和隐喻性也越深刻。
在作品「城市迷彩」系列中,刘勃麟突出地利用了城市的街道、巷尾、工地、民居记录了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过快发展带来的后果。
集体的利益胜过了个人的利益,城市的建设掩盖了人民生活的本身,一个个本该鲜活各异的个性和个体最终都变成了他们所创造的世界和家园的附属品。
刘勃麟自己也说,有时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当他被助手们「伪装」好了之后,他会待在那个图景里观察周围来往的人群,有时甚至很长时间都没有人能够发现他。这是一个很微妙的现象。
下面来一大波刘勃麟的艺术作品,请大家睁大眼睛,用玩连连看一样的敏锐观察力来找到「隐身」的艺术家究竟在哪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