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ONE文艺生活
ONE·文艺生活,每天都将在这里为您推荐一篇文章。它或许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也可能是一个观点、一种态度。我们希望这里会成为「一个」App和您文艺生活的延伸——文艺路上,有你不孤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冯唐  ·  职场就是演戏,保持清醒你就赢了 ·  22 小时前  
青年文摘  ·  比熬夜更可怕的,是“睡眠碎片化” ·  5 天前  
周国平  ·  在废品站,捡回一个知识女性的生平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ONE文艺生活

给20万男人“整容”的女人,只收30块

ONE文艺生活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1-18 14:08

正文

周一坏,家人们。
 
分享一个生活经验:日子过得太顺的时候,千万别去理发店冒险。

除非你人在怀化。

最近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在互联网上火出圈了。

火的理由倒不是因为她技术多么先进高超,也不是多会自我营销。

单纯是她剪头靠谱,价格还合理。

真不怪有网友说她是人民的理发师。

直到目前为止,“理发师晓华”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晓华所在的理发店现在已经火成了现象级。

相关部门连夜在理发店门口铺了一条小吃街,摆满了怀化特产,车站还有民族风情的欢迎仪式,前往晓华理发店甚至可以享受包接包送。

不光拉动了整条街的客流,还为全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创收。


现在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过去剪头,都要提前一两天排队拿号。

去不了线下的,就在直播间过眼瘾,只要一开播就能涌入几万人。

隔着手机屏幕就能感受独特的“丧尸视角”。


有人发弹幕说:这简直是i人的天堂”,有人感叹“终于找到了理发店应该有的样子。”

去过晓华店里的人表示:我终于遇到了全世界最懂我的人。

顾客说剪到眉毛多出来一些,不挡眼睛就可以。

她就能分毫不差的给小哥哥剪到那个位置。


去理发店剪过头的朋友都知道,理发师有自己对“量词”的理解。

“一些”“一点”“别太短”这种词句,只要进了理发师的耳朵都会进行二次加工。


在晓华的视频里,修一下就是修一下,一点点就是一点点。

小时候我妈致力于让我把头睡扁,长大了总有理发师热衷让头发和后脖梗子垂直见面。

完全不管这样剪到底好不好看!


当真的有Tony好像只是简单把头发长度变短,前后的精气神儿就能瞬间高下立判。

网友:晓华,才是真正懂微do的女人。


本人也是晓华直播间的常客,一方面是看着解压,一方面是好奇顾客们的前后反差。

她的直播间既可以叫《手把手教你如何剪男头》,也可以叫《30分钟让男人变帅不是梦》。

剪之前普普通通一男的,剪之后“易烊千玺素人版”。


像是刚被炮仗蹦过的头发,她也能让它们都乖乖听话。

剪头发改变的不光是颜值,还有一个人的气质。


即使你是最让人头疼的细软塌,带有流浪街头艺人般淡淡的忧伤,在晓华的剪刀下也能爆改成韩剧欧巴。


“怎么帅怎么来”“好看就行,没啥要求”这种话早已属于理发店禁语。

很多理发师们就好像非主流时期《爱情魔发师》看多了,审美非常迷。


不是潮到风湿,就是土到掉渣。

而晓华做到了给每个顾客找到适合他们的样子。


连央视记者剪完都说:嘴角很难压住。

剪之前:外景主持,剪之后:入驻演播室。


真不怪网友们都想跟风前去打卡,理发这件事儿,说简单是打理一下过长或毛躁的头发。

说复杂点,它可以是一次无创的小型整容。

人类世界有一个公认的真理:发型选得对,颜值高十倍。

别人家的理发师,让你帅得独一无二。

而我的理发师,让我丑得花样百出。

小红书用户@Django

曾经的我也寄希望于有一家理发店,能把我的头发剪得和我描述的那么好看。

但往往现实与理想事与愿违,走进理发店是如今唯一合法的赌博项目。


如果说晓华最大的不足,那就是目前只能剪男发。


比找不到“晓华平替”的顾客们更着急的,是和晓华一样的理发师们。

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但同行的成功更让人揪心。

一夜间,无数理发师来直播间里上网课,贡献榜单里一水的xxx发型设计。


咱网友的嘴也跟抹了蜜一样,纷纷过来“劝学”。

早不学晚不学的,人家火了你们才知道闻着味儿来了啊?


有人在直播间里争榜一,想蹭一蹭这泼天的流量。

也有人红眼病复发,恨这种好事儿没发生在他们身上。

虽说“晓华”店只有一个,人也只有一个,抢不了他们生意。

但他们还是破防了。

因为她破坏了行业的“规矩”。

开店久了就要涨价的规矩。


在怀化这种非省会城市,30块钱剪次头发并不算过分便宜。

但依然有理发师同行觉得“晓华的报价让行业倒退了10年。”


这明显是带着个人情绪的偷换概念,“好技术故意卖低价”才会扰乱市场,人家晓华的理发店这么多年一直都是30块钱的定价。

更何况现在的美发行业并没有“赔本赚吆喝”的慈善行为,反而更多的是“技术不行、听不懂人话、还卖高价”的无良商家。

网络世界里,每个理发师都有几分钟出名的时间;

现实世界里,也有不少理发店全靠顾客开盲盒完成变现。


不是我们推崇低价内卷,是消费者们终于意识到了,理发行业充斥着不透明收费,不合理报价的乱象。

现在进理发店剪个头不是88就是118、168……偶尔赶上便宜点的团购套餐还是学徒剪的。


咱也不懂现在的理发店是什么高端场所,即使一屋子Tony都在闲着,也要问问有没有提前“预约”过,有的店甚至不接待没有预约的顾客。

十几平米的店面,人和人不到1米的距离,那真是黄龙江一派全都带蓝牙,人手一个对讲机。


面积没有学校大,老师却比学校多。

尤其是那种装修精美的潮人理发店,一次勇敢就能换来我终身ptsd。

每一种洗发水都暗中标上了我付不起的价格。


连最简单的“洗剪吹”也分了不同的档次,精剪、设计总监剪、店长剪……

之前我在理发店剪头,被忽悠着办了500块钱剪10次的卡。

去了两次理发师就换人了,我问他为啥不给我剪了?

答:他去石家庄进修回来升到总监了,再让他剪得补钱。


进修的是他,出学费的是我,最后服务我的是那个没有进修过的。

我说我想要有层次的披肩发,他忙活半个小时给我剪成了牛啃朵拉。

轻则加辈分,青年男女变成大叔大姨。

重则减智商,200块钱剪出了多50的效果。


还有人说晓华不是“科班出身”,剪发是跟老公学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剪发技巧不专业。

为其他有实力的专业发型设计师鸣不平。


我劝这种人少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为自己鸣不平。

遇到过好理发师的朋友都知道,真正有实力的理发师,现实里都不缺顾客。

除非是他的实力本身就存在水份。

我们理解的有实力:听得懂人话,让顾客满意。

有些理发师理解的有实力:7天速成培训精英、只剪高价设计造型、顾客不满意还要对他进行审美霸凌。


技术再专业,只沉浸于自身审美有何意义?

经验再丰富,不听客人需求也是不合格的Tony。

有的时候我去理发店,都怀疑自己是在花钱找骂。

剪之前信誓旦旦保证可以百分百完美再现,剪之后口吐莲花句句都是我的错。


我说剪的不是我预期的样子,他说是我给他的照片开了美颜。

我说睡一觉就不一样了,他说因为我是沙发。

从我坐下那一刻开始,他就给我的头判了死刑。

不是太干了就是太厚了,不是太少了,就是太软了。

最后结论是:他专业,有想法。

我长得丑,人又穷,发质还差。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他们那里花钱办卡。


这些操作和套路都不是个别现象,消费者苦理发店久矣。

中消协发布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23年全国共处理美容美发类投诉3.32万件,较去年同比提升10.67%。

在《1818黄金眼》搜理发店,你会看到以下词条:

#小伙儿称一千理发被剪成公司笑柄#
#姑娘称染发后被强迫用20瓶精油洗头#
#顾客充钱后隔天理发店关门#
#理发店药水380元一支,顾客搜到2元的#


赚到了手工费,也赚了信息差,妥妥的暴利美学。

在这个审美焦虑和消费陷阱并存的时代,没有人愿意为别人的不专业买单。

遇到一个好的理发师难,遇到垃圾理发师想要维权成功更难。


写差评他线上对你言语威胁,报警维权他先倒打一耙。

钱退回来的还算幸运,后续面临的精神损失和形象问题只能自我慢慢消化。


最近有记者采访晓华爆火后面对质疑的心态。

她说:并不是自己的技术多好,只是失误比较少,更注重情感输出,只值30块钱这个价。


屏幕外的我一边佩服她的清醒,也一边觉得不能让“本该如此”被曲解成“行业之耻”。

在理发市场里,驱逐良币的从来都不是消费者。

有人找到了16年晓华理发店的图片,发现周边门店都换了,只有她坚持了下来。


能接住这泼天的流量,是幸运之选,也是厚积薄发。

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叫:换一种发型,换一种心情。

有人失恋了,去理发店里剪个头发迎接新的生活;

有人上班心情烦躁,染一个鲜艳的颜色就能活力满满地继续加班;

有人约会前烫个大波浪,想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也有人大病初愈,下定决心把三千烦恼丝都抛到脑后。

或许对于一些理发师来说,服务顾客只是一份工作,几十分钟的时间后就没有了任何羁绊。

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发型是我们情绪开关,社交名片。

让我们想要走进理发店的目的,不是去生一肚子气,是想遇见更好的自己。

衷心的建议所有的“Tony老师”,与其费尽心力的研究别人流量秘籍,不如在直播间里学习些真东西。

有的时候谜面就是谜底。




作者 /                     笼 七

编辑 /                     姜 姜
 设计 /                   JANE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台回复“加群”,进入读者粉丝群 



@Tony
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