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彩霞
————
没听说过人家餐厅倒闭引起大批观众嘲讽的事吧?最近就有。
清华总裁班的
34
位同学众筹
680
万元
开了一家餐厅,
3
年亏了逾千万
,不得已只得宣告破产
。账户余额只有
5000
多元,尚欠
300
多万元债务,
100
多名顾客的充值卡费没退,进了法院的“老赖”名单。
那么,这个餐厅是什么原因倒闭的呢?
自然是最常见的经营不善。
这家清华总裁班破产餐厅名叫“华清缘·南国小厨”,定位为主题餐厅,
2015
年
1
月
17
日开业。据说开业场面算得上宏大,来自全国各地的
150
多名领导、嘉宾、股东、同学和合作机构都到场了。
可是,餐厅从开业起就一直处于亏损,期间虽经多次调整经营模式,但始终未能扭亏为盈。无奈停业,向法院申请破产。
申请破产的公司于2014年
12
月成立,是一家经微信群成员众筹设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据债务人称,设立公司的想法最初是在微信群里发起的,群内成员有
120
人左右,均是清华大学总裁高级研修班
2007
年-
2013
年不同班级的同学。公司设立时有
31
名股东,均签署了《清华总裁会馆众筹项目自然人
/
企业法人入股登记表》,后增至
34
名股东,后增加的
3
名股东则签署了《入股协议书》,期间有发生部分股权转让。公司注册资本
680
万元,
34
名股东均认缴出资
20
万元,持股比例均为
2.94%
。
这条小消息引起舆论哗然。
餐厅倒闭本不是什么大事,为何却引来大范围的关注+嘲讽
+
幸灾乐祸呢?
这件事情几乎从开始就带着不成功的注定性。连我们这些外行都看得明白的事情,代表着社会财富+智慧大脑的总裁们却不明白?说这帮人傻,谁信啊?可就真傻了一回。
总裁们用实际行动给很多创业者上了一课。
他们的错误如下,都很低级:
1、认为餐饮进入门槛很低,谁都可以玩,随便玩就赚钱。
因此引来网友集体嘲讽。事实上,低估餐饮行业的专业性很蠢。时代发展至今,餐饮业早已不是以前的餐饮业,早已是红海,从选址开始,客群定位、目标人群调研、菜品品质、食安、价格、服务、会员营销以及开拓线上渠道等等,要做的事情很碎,必须做的事情很多,哪个环节不需要专业知识乃至经验?创新更是既需要用心又需要用脑。餐饮从来都是勤行,勤奋+专业,才有可能将一家餐厅做成功。否则,甭想。
2、认为靠人脉和关系就能开好餐厅。
华清缘距离清华大学东门仅
100
米,餐厅经营面积
1166
平米,拥有餐位
216
个,内设
9
个大小豪华包房、1个容纳
100
多人的宴会大厅、1个饮茶休闲+举办展览+沙龙的展厅。菜品以新派湘菜和创意融合菜为特色,从精致点心、特色炒菜、生猛海鲜、滋补靓汤到上等的燕鲍翅参,都有。知情者说,从面积、布局、菜品设计、环境、人均消费来看,这餐厅
明显
定位于商务宴请,
目标
客群并非普通师生。总裁们也许以为,来自各行各业的
34
位
股东,人脉和关系网很广,都带人来吃饭就是了。加上每期总裁班的学员也来吃个饭,餐厅就能开下去了。太想当然了!
3、都在玩票,没一个弯腰舍力投身其中的。
有人说,这一票人若认真起来,做成功一个餐厅的概率应该很大。这话有些道理。问题在于,总裁们
没谁
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里。有微博网友评论:人家也不会在乎这点钱,自己的主营公司业务赚钱就好了。哪儿有时间参与餐厅的具体经营?一语中的,总裁们就是玩玩,行更好,不行不就损失20万嘛!没所谓。所以,极有可能,股东们钱一交就都做了甩手掌柜,经营遇到问题,没人站出来处理。不然他们也不会因为一个
24
块钱的纠纷,被食药监罚款
5000
元。不亏你们亏谁?!
4、股权平均分配有问题。
34个精英合伙开餐厅,每人出资
20
万,每人持股
2.94%
,似乎显得很平等,但对一家公司来说,大概没有比这更糟糕的股本结构了。
34
人,一人一个主意,谁说了算?谁说的都不算。
34
人都负责就是没人负责。这样的股本结构,意味着没有一个真正全身心为餐厅负责的股东,这犯了经营管理之大忌,也埋伏下了破产的基因。
在这件事上,总裁们损失的不只是钱,反正他们有钱,不在乎;损失的是面子,脸上无光,甚至伤及清华大学声誉,给创业者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再说,有钱也不是这么个撒法,否则市场给你们一记响亮耳光的同时,行中人还会撇着嘴说:二货!
说到底,
众筹就是个噱头,清华总裁班就是个名头。做生意怎么可能靠噱头
+
名头即可轻易成功?不弯腰实干苦干,破产是肯定的,破产才是符合逻辑的结果。再说,餐饮包括零售在内,看似门槛不高,实则各有各的专业度、难度,都是吃功夫、劳力又劳心的勤行。
总裁们为芸芸创业者赢得了教训:忌浮躁!忌做梦!倡导踏踏实实做事。做生意,最高的境界是先为别人着想,即研究消费者需求、满足那些需求或部分需求,然后,自然就获利了。做生意之前,别先算计一天赚多少、一月赚多少,一年又赚多少,简单计算赚多少就是做梦。赚钱是不用事先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