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梨园精舍
以科学和求是的态度,发自内心的欢喜与热忱,立足文献、关注田野、重视口述,点滴积累、持之以恒,收集整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资源,以奠基于将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这才是用DeepSeek做PPT的正确姿势, ...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PPT图片不够宽,一拉就变形,咋整? ·  昨天  
跟我学个P  ·  领导说,紫色的PPT很有韵味 ·  3 天前  
跟我学个P  ·  橙色的PPT怎么做得高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梨园精舍

刘曾复谈话、书信内容摘录(一)

梨园精舍  · 公众号  ·  · 2017-08-01 18:33

正文

剧名宿刘曾复先生一生爱戏,历京剧盛时,博闻强记,所谈所忆,许多内容如今已成弥足珍贵的史料。近期,将跟大家陆续分享刘曾复先生的谈话、书信内容摘录,希望您可以从中了解到不一样的京剧知识。

(一)杨宝森

杨宝森提嗓,嗓子里唱,靠后。谭鑫培稍靠前,谭富英更靠前。杨宝森早期深喉,后靠前。提嗓唱法,用擞自然。擞,好比用干净的布在干净的水里抖动的声音。学余第一要注意擞;第二,“整”,即唱段连接,与各自尺寸、接头处,唱与白连接尺寸,转板,叫散,叫锣与锣经的节奏关系。


杨宝森是余的唱法,古法,用嗓子,丹田气。杨小时候嗓子高,倒嗓儿亦好,又变坏了,但嗓音纯正,云遮月,四声字调以湖北音为主,严格。


一归派,二创作,三成家。


杨大部分是学谭、余,规矩。1956年去天津后准备创作。《武家坡》之创作过于雕琢,过了这段才能好。余鉴别、自学能力强,功夫在于基本要领,以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杨能戏《定军山》《南阳关》《珠帘寨》。成熟后创作与言菊朋创作相等,言最后相当高,未录唱片。如《战太平》,杨身上是最大方的身段,脸上的表情也像余叔岩。余平和有神,身上松弛中有劲。杨会戏之博之精过于孟小冬。


综述杨宝森:


发音:谭在中,余靠后,言靠前,杨居谭、余之间。


嗓子:提嗓、丹田气。字湖北四声,余、谭一脉相承。徽班、汉调,演员带来的湖北乡音。据说老谭讲湖北话,余叔岩讲北京话。据说谭的父亲说湖北话,程长庚是湖北话,余叔岩的老师王君直说湖北话。


杨拜裘桂仙入行。学戏的老师是陈秀华。陈研究谭、余,陈的本子与王荣山、贯大元、余叔岩基本相同,杨用陈的本子。陈向鲍吉祥、孙佐臣学过戏,经王瑶卿、王凤卿指点。陈与夏山楼主交流艺术,跟张伯驹学《清官册》,他们均为朋友关系。杨以陈秀华为基础,遵循余的唱法。10至20岁为成长过程,20至30岁为领悟过程,演出纯“余派”戏:《杀家》《定军山》《珠帘寨》《武家坡》《探母》《出箱》《八大锤》。《桑园会》则近王凤卿,《打登州》观摩陈少五,自己化用。《文昭关》学王凤卿、言菊朋。30至40岁为成熟过程,组班。40至49岁解放后成班,为创作过程。与程砚秋的《武家坡》即终结。杨继承发扬了谭、余正宗,流传广远,故后学者甚众。


(二)老谭与钱金福

《挑华车》大枪变刀下场是老谭创始。


杨小楼的《挑华车》学老谭。


王荣山成名后看老谭,如杨宝森成名后看余叔岩,私淑、花钱买票看戏。王荣山没学过“钱派”。


子午相、前后手、迈台步、转身、云手,王荣山就是这些。“钱派”口诀就是这些最基本的。


前后手就是别一顺边,进一步要求身上不折。


钱金福不传口诀,余叔岩学钱不知道口诀,后来钱把口诀传给儿子钱宝森。


“钱派”练的是云手、起霸、云手榫接连动作。生、旦、净、末、丑,基础是云手。


起霸讲的踝骨奔踝膝,踝为核,即大脚趾骨,抬腿迈步的动作。走台步不能用。


腰,长腰、松腰。长身并不是长身肩,而是腰,吸气;松腰即松气。肩、膀子是松的。身上松,头松,眼神松即舒展。劲在手指、脚趾、腰眼五点上。


前冲后贴都是腰劲,不能贴肩背。抬头看是腰劲。转身需转腰,肩不能动。


身段动作全是云手。台上看不出东西,台下练处处都有东西,但不能神秘,可知可学。


脚步出步快,蹬脚,穿福字履,老头拉拉脚再蹬靴底。


脚步不能划圈。远抬近落,后脚即跟上。杨宝森不跟后脚,谭富英跟后脚。


孟小冬拜余前后大变,走脚步余在背后点一下即改了端肩的毛病。


练功是练功,要死乞白咧地练。上台不是练功,练时清楚,上台不能看出来。


念是唱的基础,念要分人物,不能一个味儿,程婴软一些、媚一些;《法场换子》亦劝妻舍子,应念得苍老,不能雷同。程婴在祢衡、王有道之间;刘世昌靠王有道;王有道近小生;黄忠近于花脸;老令公、《连营寨》刘备靠黄忠;花云靠小生;诸葛亮、陈宫在中间,最典型。


过去教戏先教念白再教唱,现在对念好像研究不够。老谭、余、孟念得好,《盗宗卷》念得好。


(三)利用小舞台

所有的穿插、调动、身段,基本是上场门与下场门的问题。出场入场均受上、下场门限制,但又很活。上场容易下场难,看后影,鲍吉祥后影好看,稳。


《群英会》鲁肃、诸葛亮、周瑜每个下场不同。


怎么死,死了怎么下场?现在有幕,不必做下场的训练了。


以武旦戏说,场子有特别好看的。


老《百草山》十八棍打下,上小妖把土地追跑了,然后挡幕,大幕有云头绣活,后面摆景;观音外场上与土地对词;拉幕,三个台子,上立绿(孔宣)、金(金翅大鹏)、银(银翅大鹏)三个颜色的脸谱,开打完了金眼豹上,又增色不少。


《蟠桃会》二郎神上,上场门城(天门)摆在桌子上。内撒火彩,表示放金光。开城上二郎神、黄衣怪等,利用空间显得特大。


《泗州城》叫神将两边上,充分利用空间。猴上,摆桌子,意境不同。


《采石矶》水战,徐达摆桌子靠台柱(台口),举大旗如在大船上观阵(有唱),下场门山片中间水域,上场船只对山开打。常遇春执飞抓上,攻山,山裂开为破敌。前边一场,四大将起霸,见元帅未升帐,坐四椅饮茶,处理别致,意为战斗意志高昂,提前做了准备,对敌重视,说明对方厉害。


《取金陵》赤福寿用大元帅站班,坐帐里跨椅,气派不同,胜过四将站门,表示战斗持续数日,用文场子穿插。


(四)以动态舞台场面、情节行动利用场子

《闹天宫》原场子连贯,一气呵成。杨小楼减自己的戏,不减配角,减起霸。拿棍直领众小妖上,见二郎神减去五个腰封,改剜萝卜削头,接下场。棍下场看腕子功,身上不动。


《长坂坡》都是放大镜头的特写。“四冲”,刘备、赵云、夫人、简雍、糜芳,有层次地一一处理,把复杂的战斗场面分镜头来解决,手法高明。赵云“马来”是入戏表演开始。用最简练的手法表现最深刻的内容,而且不做作,使人回味。“四冲”集中表现激烈的乱军交错处理场地,再分场作特写镜头展开。


演员必会一百二十出戏,方能全面了解京剧好在什么地方。


(五)场上的节奏快慢有讲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