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视新闻在线  ·  高校聘请兼职教师,这些人可参与→ ·  12 小时前  
龙视新闻在线  ·  高校聘请兼职教师,这些人可参与→ ·  12 小时前  
魁北客传媒  ·  魁北克公立CEGEP男生毕业率比女生低13% ... ·  昨天  
魁北客传媒  ·  魁北克公立CEGEP男生毕业率比女生低13% ... ·  昨天  
江苏警方  ·  关于2027年高考,江苏省教育厅最新公告! ·  2 天前  
漳视新闻  ·  晚上9点半停止写作业!福建一地最新通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对分虾校长质疑的回复

王开东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09-10 00:0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一位校长观察到孩子剥虾仁并给孩子两勺大虾的善举,引发作者及他人的关注和讨论。文章的关键点包括质疑与规则意识的平衡、校长的行为解读、财务分配权的探讨以及教育中的真人情感与规则教育的对比。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感动与质疑的平衡

文章中的校长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但也引发了质疑。质疑者关注细节如大虾是否付费、是否损害了其他孩子的利益等。作者认为,感动和质疑都是人之常情,应该平衡看待。

关键观点2: 校长的行为解读

作者对校长行为进行了正面解读,认为校长关心孩子的饮食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同时提到校长的行为可能源于他的责任感和人情味,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关键观点3: 财务分配权的探讨

文中讨论了校长是否有财物分配权的问题。作者认为,在特定情境下,校长有权支配剩余食物用于关爱弱势群体。但质疑者指出,必须尊重规则,不能滥用权力。

关键观点4: 教育中的真人情感与规则教育的对比

作者通过苏霍姆林斯基处理小孩摘牡丹花的故事,强调了教育中的真人情感与规则教育的差异。真正的教育应该唤醒人性的善和美,而不是简单地通过道德训斥或责罚来达到目的。


正文


昨天写老校长看到一个孩子,剥了虾仁,自己没有吃。打听到情况后,他让孩子自己把虾仁吃掉,又给孩子两勺大虾,让他带回去给残疾的哥哥吃。


我老了,越来越容易泪流满面……

很多人如我一样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也有两位理性的朋友,他们的评论让我很担心,害怕因此产生误会。


很多时候,做好人受到的质疑更多,渐渐地就没有人愿意做好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很感谢这两位朋友的质疑,我必须单独写一篇文章回复。


第一个朋友说:


那么问题来了,那位校长给小孩打的两勺大虾有没有付钱,如果是自己付钱请小孩吃的,那是人民的好校长。如果是直接叫工作人员打的,又甚者自己动手打的,那就另当别论了。现在的很多“领导”是没有规则意识的,动不动就把手上的权利作为“影响力”,这个社会还是更需要尊重规则的人,而不是自我感动。


另一个朋友说:


“第二个故事,校长观察仔细,也有平等和善意,不过语言还可以更优化,少些命令多些柔和。如果他是把自己的那一份虾给孩子就更好了。我不知道校长是不是有这些财务分配的权利,但如果还有其它孩子还没打到菜,校长就因一人之感动给了这个孩子另一盘大虾,是不是损害了其它小朋友的利益不公平?可不可以倡议其它孩子自愿捐一只虾?


另外,观察到了孩子的个体情况,给予了一次关怀的校长是不是就一定不会贪墨孩子餐费?这是两码事。


当然,不是针对这个校长,只是就事论事。也不希望对这个或者这类校长或者类似的其他人造成伤害,可能是我吹毛求疵了。”


应该说,这两位朋友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写这篇文章时就想到了,但还是决定写。


很多时候人不是完全靠理性活着的,人是感性的动物,校长也是人,不可能没缺点,但恰恰是这些缺点让校长像一个人,这才是最让人动情的地方。


我几十年在一线,相信自己的眼光,看人是有准头的。


首先,哪位校长这么大岁数,满头白发还愿意中午给孩子打餐?一个校长总有很多事,他如果不愿意没人能强迫他吧?那么,他为什么愿意做这件事?无非是他想亲眼看到孩子们吃得怎么样?有没有挑食?营养是否均衡?会不会珍惜粮食?


我们以为上课才叫教育,其实关心孩子吃得怎么样,也是教育。


其次,校长有没有这个财物分配权。


第一个说,如果是校长请孩子吃的,那就是人民的好校长。如果不是,则是一个没有规则、不尊重规则乱来的“领导”。所谓另当别论,那就是他不算一个好校长,甚至是一个坏校长。


第二个人说,不知道校长有没有这个财物分配权,如果他把自己的那一份虾给孩子,或者倡议别的孩子自愿捐一只虾,那就更好,否则对没有吃到虾的孩子不公平。


应该说,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一小段视频,没有更多的信息支撑,至于是不是校长请孩子吃的,或者他把自己的那一份虾给了这孩子的哥哥,看视频不知道。


但我想,大概率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理。


视频中的这个孩子,自己吃完饭,又把一盆大虾剥成了虾仁,这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这时候吃午饭的孩子都已散去了。校长之所以观察到这个情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否则校长忙得脚不着地,看不到这个孩子的行为。校长端着一盆大虾走过来,食堂里没啥人,证明了我的这个判断。


既然孩子们都吃完了,那么,这盘里的大虾就是剩下来的,这就不存在把这份虾给了孩子的哥哥,导致其他小朋友的利益受损。


这些剩下来的菜,应该是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们吃的。国家为了食品安全,要求校长和老师们必须和孩子们吃一样的饭菜,校长拿自己和老师的大虾给这个孩子的哥哥,没毛病,他有这个支配权。


“领导”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胡乱使用自己手上的财物分配权,这是我们最痛恨的事,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领导利用权力,是把财物分配到自己兜里,中饱私囊。如果像这个校长一样,发挥影响力,把财物分给弱势群体,我宁愿多一些这样的领导。


校长观察到这个孩子,而很多校长是看不见的,或者视若无睹。他弯着老腰,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而很多校长是昂首挺胸,俯视老师和学生的,仅此细节就可以窥视出这个校长的样子。但是否一定要给孩子的哥哥一份大虾,这里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孩子不肯吃虾,剥成虾仁带回去给哥哥吃。这个兄弟情谊值得表扬。


二是他哥哥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这才是校长给他大虾最重要的缘由。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是更高层面的道德。


至于让每个孩子自愿捐一只虾,这太难了。一是孩子们大虾入肚,孩子们都走了,如何捐?不可行。


二是校长让孩子自愿捐,但也是无形中的道德强迫,凭什么?不可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