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节日快乐!他们订婚了! ·  2 天前  
人民网  ·  “喂,110,你好!” ·  3 天前  
南方周末  ·  拯救白内障:一场未完待续的AI探险 ·  4 天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明星夫妻,已达成离婚协议!两人财产高达5.5 ... ·  4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李雯雯:冠军归来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高温下解读亡灵之声的“尸语者"|听说要降温了,真的假的?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25 20:59

正文


2012年,一部描写法医工作的小说《尸语者》一经出版就圈粉无数,书中那个被网友们质疑凭啥“全知全能”的“飙哥”,原型就是南京市公安局的法医张飚。那么现实中,飚哥凭什么“全知全能”呢?



 “慢一点,搭把手把尸体从运尸车上送入解剖房!”25日临近中午,一具水中溺亡的尸体被送到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解剖楼。记者看到忙碌一上午的张飚马上换上了解剖服开始解剖分析死因。

  

张飚向记者介绍到,这两天交通事故、水中溺亡等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多发,加之气温太高尸体腐败的速度变快,半天时间尸体就会出现高度腐败等情况。解剖房里虽然加装了空调,但阵阵刺鼻的尸臭还是令人窒息。也许是过于专注,也许是早已习惯,张飚和同事们对房间里的味道习以为常,认真地下刀、记录,没有一丝犹豫。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解剖、分析,张飚得出初步结论:死者在水中溺亡,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此时记者看到张飚的解剖服、警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其实这个还好啦,最热的是出现场!”张飚说。“这两天室外现场的温度有的都能到四、五十度,你在现场不能快速处理尸体,散发的尸臭周围的群众都受不了的。”


研究成千上万条脑血管揪出凶手


采访中,张飚的同事们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眼中的这个“飚哥”。


张飚在专业内部算得上一员“福将”,每当指挥督办案件的领导赶到命案现场,一问今天法医是谁值班,如果答是张飚,领导就会说:“哦,好,我看这案子能破。”其实能不能破案,靠的真不是福星高照。从沾满脑浆的衣服上找到肇事车的油漆碎片,在蒸笼般的高温现场里找到嫌疑人刮在保险箱破口上的汗毛,对着放大的照片用毛玻璃纸拓印损伤,对着格子数数计算面积,对张飚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一副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不停地推上去、拨下来,只为能看得再细一些。


2012年8月,南京江宁的周某在家受伤身亡,为准确判断周某的脑出血是因为自己撞墙还是遭受暴力打击,张飚坚持一定要在成千上万条脑血管中确定究竟是哪一条的什么部位破裂出血,从而分析成伤机制,他克服重重困难,制作上百张切片,终于在右侧椎动脉上找到了已经开始修复愈合的破裂口。结合死者体表的损伤特点,以及现场勘查未能发现墙面撞击痕迹的反馈,张飚判断周某是被暴力打击头面部致死,揭穿了凶手编造的“周某撞墙自尽”的谎言。

妻子被刺伤,丈夫和证人说是意外,真的吗


某年早晨,生鸭加工场的女主人徐某因背部刀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调查中死者丈夫林某和其他四名在场的工人都清晰地叙述了徐的受伤过程:由于加工场地面湿滑,徐某工作时滑倒,身边的丈夫林某上前搀扶时,手执的宰杀刀不慎将徐的背部刺伤,这似乎是一起意外事件。


但职业的敏锐性使张飚觉得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果然,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张飚发现,虽然死者上衣以及体表都只有一个破口,但创口下竟然有两个创道,分别刺入左胸和脊柱,这显然是一个连续刺击两次的攻击行为。张飚向办案人员详细介绍了人手的休息位、功能位的不同手位,特别是人手在准备搏斗、抓物时会屈曲各关节调整手位以利攻击,而应对跌倒、承接较大物体时,会不由自主地略微张开手掌调整手位以利防护,然林某在搀扶徐某时,人手功能的规律提示了他很难将手执的尖刀刺入死者背部,更何况还是连续刺击两次。准确的损伤形态剖析和专业的判断,迅速揭露了林某和在场其他人员的谎言。使这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迅速破获。


不仅解决本地的案件,张飚还多次受公安部、省公安厅指派参加全国、全省有影响的重大案件的检验鉴定工作,发挥技术优势解决法医病理、人类学检验中的难题。从现场到实验室、从大体到镜下、从宏观到微观,贯穿始终的细致,才是张飚不断克敌制胜的法宝。


废弃鱼塘内发现尸块,他用髌骨快速明确受害人性别、年龄


在普通刑警的行列里,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张飚可算是学富五车了,在审阅年轻同志的鉴定文书的时候,他能轻易说出某个理论出现在哪本书的哪个章节中,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良好的学风,努力钻研业务,推进专业工作发展。他曾在多个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他参与的公安部《中国汉族人髌骨性别差异和年龄变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解决了分尸、爆炸、灾难性事故等人体仅存游离下肢骨的性别、年龄推断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公安部科学技术奖和省厅科技强警奖。


2017年3月28日,省内某市一废弃的鱼塘内发现有人体上、下肢共9块高度腐败的尸块,经当地初步判断,为一男性。尸块中未发现颅骨、胸骨、耻骨等法医人类学中常用的推断年龄的骨骼,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公安机关法医想到了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张飚是利用髌骨推断性别、年龄的专家,于是向他请求支援,在指导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检查处理后,通过计算推断尸体的年龄约60岁,据此,当地公安机关迅速明确了死者身份,使案件在两天内得以快速侦破。


2013年3月,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以张飚名字命名并领衔,由法医、DNA检验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以法医检验技术、服务侦查办案、实验室管理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张飚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为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法医、DNA共九类十六项能力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两个实验室均被评定为全国公安机关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道是无情却有情,他化悲痛为力量


张飚干法医这一行二十多年,并非小说里说的对死亡着迷异于常人这样的剧情,张飚学医只是替父亲实现儿时的愿望,学法医是因为服从专业调剂。


张飚会做饭,还种了一阳台的花花草草,喜欢谭校长和齐秦,自己唱得也不错。张飚有个女儿,小时候会从外面捡回流浪的小动物,不同于其他爸爸的严正权威,张飚会带着女儿一起把小猫小狗养大,帮助女儿学会照顾动物并同时也学会照顾自己。因为夫妻俩工作都忙,女儿小时候也经常被爸爸带到单位,但她从来不敢去解剖室,就只能一个人在办公室写作业等他忙完回来。


因为父母年迈,张飚把父母从老家接来南京。张飚内疚地告诉记者,他值班加班很多,父母都身患恶性肿瘤,但他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老人,平时生活基本都是老父老母自理。他只能白天工作,晚上到医院照顾父母忙到深夜。父母亲终究还是在半年内病故,虽然张飚工作中一直在和死亡打交道,但是这样的打击还是让他悲痛不已。忍着悲伤,他继续面对着冰冷的死亡,保持着温暖入世的平常心;怀揣着对世道人心的敬畏,守护着公平正义的天平。


人物简介:

张飚,男,48岁,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法医系,199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检验室主任,主任法医师,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刑事技术特长专家。被授予“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多次立功受奖。





扬子晚报记者 季宇轩 通讯员 宁公宣



南京80%的地方超过40℃,

听说要降温了,是不是真的?


今天江苏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在全省一片火辣辣当中,唯独连云港独树一帜,清凉得让人羡慕嫉妒,今天上午,连云港的气温只有27到30℃,东北风送来阵阵的凉爽。 
    

今天,南京市气象台连续第三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下午1点之后南京大部分地站的气温都超过了39℃,就在继续冲击40℃的关键时刻,南京江宁出现了小范围的雷阵雨,气温也相应有所下降,局部地区的群众表示凉爽多了。即便如此,今天南京全市125个自动站有101站气温超过40℃,约占总测站数的81%,而昨天还是85站超40℃,浦口站40.6℃刷新了建站以来7月份日最高气温纪录,为历史第二高温(仅次于2013年的40.8℃)。
    

江苏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报告:25-28日全省大部分地区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其中沿江苏南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左右,本省东北部地区34~37℃,其它地区37~38℃。29-30日全省多雷阵雨天气,高温范围缩小,强度有所减弱,29-30日最高气温:淮北地区32~34℃,江淮之间35~37℃,苏南地区36~38℃。
    

好消息啊,周末气温要降了!目前,海上还有三个台风正在活动,分别为5号台风“奥鹿”、6号台风“玫瑰”和第8号台风“桑卡”。别看这几个台风离咱们都远得很,但它们“桃园三结义”,将有望联手撼动高温制造者--副热带高压。虽然台风不会直接影响江苏,而且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几个台风联合起来改变大气环流的形势,使副热带高压产生形状、位置和强弱的改变。另外,随着台风的移动,未来几天苏南等地风向也将逐渐转变为偏东风,为我们输送来海上相对清凉的空气,气温会逐日回落,也会对高温起缓解作用。


扬子晚报记者 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