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194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 |
只能眼红中国,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
红卫兵现在都去哪儿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没有套套,如何避孕
|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时间定格在1856年,随着韦昌辉勾结燕王秦日纲,潜入天京,包围东王府,东王杨秀清及其家属两万余人被残忍杀害,宣告着天京事变的开始,也同样宣告着太平天国的末落!
兄弟陌路,
天京事变导致红极一时的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天国”一蹶不振,于1872年5月12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彻底宣告着太平天国的灭亡!
太平天国历时十余载,是清朝末期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曾占据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太平天国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造成的损失也是历代农民起义之最,极其惨烈,人口损失达到1.6亿,超过二战的人员死伤量的总和!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战争。
有人说太平天国源于邪教吧,内部缓散,就像李自成的大顺国一样,乌合之众,不成气候,后兄弟陌路,导致“天国”覆灭。虽已过去一百多年,但那段历史太深刻,无法抹去,也让人无法忘怀!
那么不说内部政治斗争,导致天国没落,只说说太平天国当时,在武器装备,行军作战上和清军相比又差在哪呢,武器准备是导致天国末路的原因吗?
太平军起义前期(攻占南京之前),还没有脱离旧式农民军的范畴,装备以大刀长矛弓箭以及简单实用的镖、钩镰、三齿耙为主,辅以部分旧式火器(比如火绳枪,抬枪,土炮等,基本都是缴获自清军或者自行制造的)
后期从各种渠道(缴获或购买)获得了西洋装备,比如前装线膛枪(装备米尼弹)或滑膛枪,部分西式前装滑膛炮等。虽然数量不菲,但弹药补给困难,大部分士兵还是手持冷兵器及传统旧式火器作战。
无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军,其装备的线膛枪/滑膛枪基本都是来自于西方军火商。
目前不清楚太平军或者清军主要使用哪种型号的前装线膛/滑膛枪,不过当时双方对西方武器的了解都尚处于懵懂状态,没有后来的制式步枪的概念,加上当时接触过太平军和清军的外国人国籍各异,军火商功利性又很强,很可能双方手里的步枪是万国造的,子弹型号,口径亦不统一(其中线膛枪主要是.54和.58,子弹为米尼弹)
美国春田M1861型步枪(Springfield Model 1861),前装线膛枪:
英国恩费尔德P53型步枪(Pattern 1853 Enfield),前装线膛枪:
法国P1851型步枪(图片为英军版),前装线膛枪:
太平军与清军应该也使用过老式滑膛遂发枪,最可能的型号应该是在19世纪上半叶还在生产的并被大量推销海外的棕贝丝型步枪(Brown Bess)
太平军还装备了不少自制的手枪(主要是火帽击发)
至于重武器。太平军应该装备有口径不一的各型旧式前装滑膛炮
(就是俗话说的土炮)。
其铸造水平应该不会比清军更高。虽然在起义之初太平军就设有炮厂用于造炮,但据《 贼情汇纂 》记载,太平军“ 不谙造法,甚至不知施放 ”,说明太平军应该不善于铸造大炮(尤其是铁炮)。目前出土的太平军火炮,从15公斤,75公斤,200公斤至500公斤不等。
今日忠王府内展示的太平军千斤大炮,是至今发现的太平军装备过的最重的大炮。
忠王府大炮
至于西洋大炮,应该在中后期缴获和引进过不少。
早期是缴获自绿营和湘军。后期特别是在1860年李秀成攻占苏常,与在上海的洋人开始接触之后,从军火商购买了不少火炮。
但目前没有资料显示太平军曾经仿制过,且西式弹药太平军似乎也没有能力自产。(有学者曾通过研究《李秀成供》提出,李秀成当年曾仿制过缴获自湘军的洋炮,但实际上李秀成可能只是仿制成功了西洋炮架)
太平军的炮台
另外,有资料显示,太平军还曾使用过类似弗朗机一类的子母炮(被称为九龙索子炮),不过未在战时产生过什么明显的战果。
“ 连环叠放, 无片刻歇。每管炮子约 下百余粒, 如龙眼核大, 每开放时, 则四面横飞, 亦利器也”
—— 《向上帅书一》 清 张继庚
鱼鹰社笔下的太平军官兵,
注意图中的士兵手持的是一支印度型棕贝丝燧发枪
至于作战方式,目前没有一幅当年太平军的列阵,操演或作战的照片存世。只有清人杜文澜所著《平定粤匪纪略》,张德坚所著《贼情汇纂》和吴研人的《劫余灰录》等文字资料,以及光绪初年清人绘制20幅平定粤匪战图可资参考。
平定粤匪纪略
贼情汇纂
在武器装备上太平军实际是比较落后的,火器是有,但多数人还是用冷兵器。
虽然缴获了不少火枪,但明显不够分,还有很多时候都是有枪却没有子弹的尴尬局面。
导致很多太平军拿枪做刀使用,真可谓笑话!
此图为《湘军瑞州大败太平天国军战图 》
从中可看出中期太平军的作战方式依旧是传统式的,与清军差别不大,武器也以冷兵器配以旧式火器为主。
这里再举个例子1862年1月时太平军投入上海战场的兵力号称20万,据当时西人估计约50000-80000人,如按“2500作10000”的太平军惯例,则50000人的数量是较为准确的。
这支部队中包括忠王原有部属、经过整训的降众、西征所吸收的兵员和原属石达开的吉庆元、朱衣点部“扶朝天军”,而且装备了“数千支”包括滑膛枪和线膛枪的洋枪和一些洋炮,有一定战斗力。
5万人, 洋枪数千支, 但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是老式的滑膛枪,这个线膛枪的比例是比较低的。
法军缴获太平军武器,可看出冷热相混
再说炮方面,火炮最重要的就是不“开花”,也就是不爆膛,清军当时的 开花 洋炮,全部都是前装。英国当时有后装炮, 但是估计是贵,或者英国人也不愿意卖。
反正李鸿章最后是没有买这种当时最先进的火炮,
而买了大量便宜的前装炮), 这些前装炮里面, 大部分是滑膛的,少部分是线膛(具体有多少线膛炮,也无从知道), 大家也别小看了这些可以发射球型爆炸炮弹的前装滑膛炮,在当时这些最先进的滑膛炮已经是达到了滑膛炮的颠峰,也不是太落后。
清朝记录清军和太平军对战图,
可看出清兵热兵器装备相对对岸的太平军要好的多
当时世界上也就2,3种后装线膛炮, 打得是很准,很远,但是故障比较多, 又贵。双方使用量最大的,还是1857年的12磅滑膛炮,虽然是滑膛,但由于制作精良, 精确程度比前装线膛炮也差不了太多。
此图可看出,与农民军相比,清军还有大批独立的马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