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大重阳
编者按:
2024年12月11-12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
王文
受邀参加中国在海外主导并举办至少有40多国前政要出席的盛大国际论坛。论坛期间,王文
先后4次即兴英文发言
,讲述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些流行关切与热点主张。12月16日,王文将自己的参会经历与感受撰文授权
观察者网
发布,现将文章发布如下:
中国在海外主导并举办至少有40多国前政要出席的盛大国际论坛,是一种什么体验?笔者近期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感受到了。
2024年12月11-12日,马德里中央商务区(CBD)的欧陆之星酒店周边布满了警力。以“共同行动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4从都国际论坛”在此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多位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百余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出席,讨论全球治理与世界未来。
参加完两天的讨论,总体感觉是一句话:
面对复杂而微妙的外部局势,持续接触,真诚沟通,直率引导,谦虚谨慎,中国才能在“棒杀”与“捧杀”中逐渐找到一种“于我有利的”,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2024从都国际论坛以“共同行动,共创未来”为主题。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两天的讨论议题涉及发展筹资、促进全球合作、全球安全的传统和非传统挑战、联合国的未来、人工智能和绿色技术、民间交往等等,这些议题都是中国当前与世界交往最关键的重大议题,极好地对冲了欧美世界政治舆论炒得火热的那些保护主义、关税战、右翼、LGTB等话题,体现了中国在海外设置议程中的“纠编能力”。
来自中国内地与香港的7位学者受邀,分别在各个论坛上安排发言。
笔者先后有四次机会发言,讲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些流行关切与热点主张
。
与此前在欧美国家其他论坛的争辩完全不同,笔者讲的都不是原本准备的讲稿,也不是为解释新疆、香港、中国人权及经济前景,而是提醒所有在场外国人对中国有正确的预期,并提及外国听众要给美国施压担当全球大国的责任。
换稿最初来自于头一天主题为“全球战略稳定”的闭门会议,没有媒体在场。20多名受邀的前总统、总理先后发言,大家对当下时局都是忧心忡忡,对俄乌冲突、加沙局势以及有可能失控的全球局势都表达了悲剧情绪,以至于
哥
斯达黎加前总
统卡洛斯·阿尔瓦拉
多
主持后半段介绍笔者时说,“让我们看看中国学者是否能够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哪有那么多令人振奋的消息呢。当前世界的确需要对下坠的全球局势进行深度集体反思,但另一方面令我警醒的是,越来越多人对中国撑大旗表示出了极高的期待。
立陶宛前总统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
说,当前世界已没有领导了,中国作为新的超级大国可以展现更多领导力。
蒙古国前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
则说的更直白,中国已经是公认的超级大国了。“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棒,体现出了向善的力量,而中国人也有智慧,知道怎么与西方管控分歧,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看到全球超级大国的新责任。
在场的
黑山前总统菲利普·
武亚诺维奇、瑞典前首相斯特凡·勒文、突尼斯前总理曼迪·贾玛、格鲁吉亚前副总理Eka、波黑前总理拉吉姆兹亚、波兰前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
等连续发言,都提到中国作为超级大国对改进国际体系、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管控大国竞争甚至是平缓俄乌冲突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期待着中国继续发挥作用。
应该说,单个倾听每位前政要的表述,笔者都非常赞同。这些讲述折射了当下国际社会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正在善意地重新思考中国发展及全球贡献,也反映了这些年中国敢于、善于与世界沟通交流,正越来越扭转不利言论以及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更能透视出一部分国际精英对美国霸权、霸道的不满,寄希望于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
另一方面,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当越来越多人都提到“中国是超级大国、并期待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时,一种“合成谬误”的氛围很容易就会出现,甚至有点新一轮“中国责任论”的味道。
在闭门会的第二环节,甚至一度出现了这样令人不得不自我警觉的言论,一位国际组织前负责人说,没有中国,世界日积月累的债务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中国是平衡全球收支的关键。还有一位非洲国家前政要说,中国为世界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期待中国对非洲减贫更进一步地参与与投资,发挥其作用。
这些观点都不为错,却需要有平衡,笔者此后两次不得不临时换稿回应道:
“今天几乎所有杰出的政要们都提到中国,不少朋友都讲述中国作为超级大国的责任。对此,我感到有一些惊讶。
‘超级大国’(superpower)这个词,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用词,有特殊含义。在中文叙事中,当我们谈论‘超级大国’时,大多数中国人会想,哦,那是指苏联或美国。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很少有中国人认为自己是超级大国。
当然,现在的中国,崛起得非常快,逐渐在经济、金融、贸易上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包括坐在我身边的朋友、突尼斯前总理曼迪·贾玛先生说的‘中国崛起的软实力‘。但即便如此,作为中国的一名教授,我必须要与各位分享中国人自己对国力的认知。
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我们与美国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实力差距。我们仍然将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金融实力或国际货币实力上。按货币国际化指数来评价,美元超过50%,而人民币才约4%。
在文化实力上,美国的英语文化仍很强大,而且中国人的国际沟通与传播能力仍是很弱。中国的大学实力与美国也有不少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时刻警惕要保持谦虚。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希望中国成长为一个新的全球强国,但那一定是‘新型全球强国’。
中国不想成为新的霸权,不想推动重新建立一个‘等级制的国际秩序’。我们只想推动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共存的新型国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