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去年发过了,今年再发,我打算,一年至少要发两次,每次都给大家提个醒。
为什么要发这篇文章呢,因为我发现,我写文并不是完全没效果的,今天早晨,刚刚,有个小朋友,给我发了这么个消息。
所以这么看,我觉得确实很有必要每年都发两次,来警醒帮助一下大家。
以下为全文:
今天四六级出分了,先祝大家......该怎么滴就怎么滴吧!
微博上看一圈,各位都在积极讨论,热火朝天,很有意思,让我又想到了自己的大学时代。
国内的大学和社会是完全脱轨的,这点我想已经是共识了,因此造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词,叫“学生思维”。这个词的侮辱性其实很严重,几乎就等于“废物思维”,“傻逼思维”等等,职场人每次一说起学生这个词,习惯性的联想就是“办事不靠谱”,“不守时”,“做事没责任心”等等等等。
但是在我看来,教育和体制的过错,让学生个体背锅是很不对的,更何况社会人喜欢说的“学生思维”,并不代表只有学生才傻,而“精明世故”的社会人就不傻。
事实上人类的群居性行为模式和从众心理天然就保证傻逼永远是占多数的,而一个头脑清醒的普通人,一旦进入大范围的群体中,就很难保证自己永不犯傻逼。这点是不分学校社会的:大学里有学生特色的愚蠢,社会上同样有小市民特色的短视肤浅——E租宝的事儿闹那么大,可没少卷高知白领的钱。
习惯性犯蠢,或者说从众性的犯蠢,这是每一个群居动物都无法避开的事情,只有意识到这点基本人性,才能再也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因为无关紧要的人的舆论去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这样你才能有意识的选择自己的社交圈并开始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这也就是成长的开始。
不论你是否愿意相信,在你现在的群体里,很多流行的认知,看似绝对正确非常美好的想法,让你坚信不疑或者深深动摇的理念,很多恰恰是完全和你的目标憧憬完全相反的,对你的个人自我规划成长,反而起阻碍作用。
尤其在大学这么一个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氛围里,各种流行起来的荒诞认知,往往被诸君奉若圭臬,视为真理,十分滑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很严重的内耗,对你个体自我成长,才能培养,天赋发挥的内耗,让你在情绪上有强烈的焦虑,在精神上又会有严重的空洞和迷茫,在行动上,自然就显得无能和无用。
我当年犯的蠢比起各位现在只会多不会少,为了帮助大家摆脱这种阻碍和内耗,可以获得情绪上的轻松和行动上的坚定,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决定在今天,针对英语考试的事宜,分享一点微小的人生经验。
1,临时抱佛脚不可能让你通过任何英语考试
在我的认知里,绝大部分人的英语学习路径大概是这样的:平时几乎完全不沾英语,四级快到了就准备四级,六级快到了就准备六级,托福雅思快到了就准备托福雅思。
同样都是这么准备,考试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有的人一次就通过,有的人则考了五六次,每次都是“平时丝毫不沾,考前几周或者几月努力准备”,但就是死活过不了。
甚至有人觉得四六级考试成了一种玄学,能不能过,完全靠运气。
有一个著名的吃大饼的故事,有个人吃了11块大饼,终于吃饱了,于是痛骂店家,我明明只要吃第十一块大饼就能饱了,你之前卖我那十块不是白浪费了,退钱!
这是一种弱智和愚蠢,看这个故事时候大家哈哈大笑,觉得这么怎么可能有这么蠢的人?但是在面对英语学习上,偏偏就是有一大批这么蠢的人。
这种愚蠢简单来说就是,天真的认为只有第十一块大饼(应考抱佛脚)是重要的,而之前的大饼视而不见。
所以群体性流行的办法,你认为绝对正确的办法,往往丝毫不正确,有的人应考能考高分,有的人备考五六回就是过不了,原因很简单,
你之前基础不如人
。
这种基础,是别人在中学跟着老师好好学习,扎实打好的基础,你妄图用几周时间,就补足别人六年的好基础,可能吗?
所以屡考不过的同学,就乖乖放弃短期备考的想法,安心拿出半年到一年时间,每天都抽出一两个小时,认真打好基础再说,每天都要坚持,不能放弃。
这是唯一的一条可行渠道,就像贾平凹说的,“如果我是乡长我可能考虑县长的位置,如果我是县长我可能考虑市长的位置,如果我是市长我可能考虑省长的位置,如果我是省长我可能考虑部长的位置,如果我是部长我可能考虑总理的位置,但我现在就是个乡长我不可能考虑总理的位置。”
所以你以为你的别人可以过四六级你怎么都过不了估计是运气问题,其实是背后基础差距导致的具象化而已,这个基础落差,可能是你高中没学好,可能是大学玩太多忘了,不论原因如何,
平时就坚持学英语打好基础,总是没错的。
不要再妄图以任何抱佛脚的方式通过考试,这是成长的第一步。
2,年轻人读书不求些实学,满心务虚,迟早要吃大亏
每次四六级考试都会有一堆小朋友过来装逼,说觉得自己没考好,要二刷,要努力刷多次刷到600分。
这种人特别令人讨厌,你今天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不好,看到这种装逼犯是不是很想骂他们?好,阿奶来帮你们骂。
凡事都有一个基本门槛,
过了基本门槛后还有更重要的其它事情,你的时间应该放在其它更重要的事情上
,而不是孜孜不倦继续钻研过门槛的技术。
别人跨门槛,是稳稳当当一脚迈过(过了四六级就够了,再去努力做别的事),而你过了一次门槛觉得还不够,还要再过一次,再过一次还不够,还要加速起跑原地起跳托马斯回旋三周半的过门槛,姿势漂亮,落地精彩,自己得意洋洋,就是门里门外的人,看了都觉得这人傻逼。
如果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表现依然亮眼,和你的过门槛技术一样精彩,那么大家会觉得你确实厉害,但如果接下来表现十分糟糕,问你为什么,答我大学时间精力都用来训练跨门槛技术了,这时候你自己都觉得害臊羞愧吧?
很多小朋友自以为是的“光鲜证书有助求职”,“四六级高分给面试官印象深刻”的滑稽认知,本质不过是“苦练跨门槛技术”而已,充分暴露了他们在自我成长规划方面的短视,和对真实社会竞争方面的无知。
学历,证书,学校牌子等等这些东西,说穿了就是一个基本门槛,达到了,就应该去考虑更重要的事情,你认为考上名校就万事不愁什么都搞得定,那很不幸,中国的211、985院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有几十万,如果他们都能得到你们认为的一切,享受到一切幻想中的待遇,我估计哪怕是共产主义社会,也不能满足你们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