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草莓蘑菇酱
《凤凰网·非常道》曾有一期节目采访了陈道明,主持人何东问他:
“你跟钱钟书有过几次接触,我想请问,他的什么地方影响到你了,文化观,还是人生态度?”
陈道明说:
“恬淡,很恬淡。他们家唯一响的东西,在那个年代就是药锅子,到点‘啵’——药锅子就响了,录像机什么的都没有。……他不是一个学究,也不像一个老学究,他非常浪漫,非常会懂得生活,因为他也是曾经沧海的一个人,但是人又不乏学问,而且不乏大学问,这就难得了。”
所谓“浓艳损志,淡泊全真”,恬静淡雅的生活方为真正的过日子,捧一卷诗书、沏一壶淡茶,与诗书为友,和鸿儒交心,自会觅得真切的幸福。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在他创办的公司里,他对员工的要求是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半必须准时下班,周末也决不允许加班。多出来的时间,要用来陪孩子,和朋友看电影,或是在家做饭。
人不能一辈子栽在一件令自己像行尸走肉般的事上,更何况生活的全部你远远做不完,
松先生便是如此,他会坚持一周买一次花,两周剪一次头发,对生活郑重其事地对待。
恬淡的生活自然不与金钱直接多少挂钩,他说:要过质朴的生活,得先和金钱做朋友。这一切,又得益于他打小以来父母的言传身教。
松先生回忆说:父亲出门去上班前总把钱收在上衣的内口袋,他绝不会把钱收在裤子口袋或者放在包包里带着走,这样是为了表示对钱的敬意。
“从人家手上接过的名片和钱,都得收在心脏的上方带着走。”
他的父亲经常用这句话教导松先生,久而久之,他内心沉淀了这样的想法:“啊,爸爸很爱惜钱呢,原来钱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啊。”
而母亲买东西回来后,也绝不会把钱包搁在榻榻米地板上,就算只有一会儿,钱包也会摆在架子上或鞋柜上等比较高的地方。
对钱有敬意,是保证质朴生活的基础,他深知钱的来之不易,和金钱做朋友,才是恬淡的生活态度。
有一则西方寓言:
有个国王过着锦衣玉食、挥金如土的日子,天下至极的宝物、美色都归他所有,但他仍然不快乐。
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快乐起来,于是派人找来了御医。
御医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你必须在全国找到一个最快乐的人,然后穿上他的衬衫,这样你就快乐了。”
国王马上派大臣分头去找,后来终于找到一个快乐得不可救药的人。但是,大臣却向国王禀报说,没办法拿回那件能给他带来快乐的衬衫。
国王非常不高兴:“怎么会这样?我是一国之君,为什么连一件衬衫都得不到?”
大臣回答:“那个特别快乐的人是个穷光蛋,他从来都是光着膀子的,连一件衬衫都没有……”
什么都想要,才是最大的麻烦。这样的人,有一个特大的毛病就是在生活中不懂得做麻烦的减法。相反常常是没麻烦自找麻烦,庸人自扰。
牵绊于欲望的人,一般会活得清楚,因为所有的心机,都用在得与失上,没法不清楚。而且,这样的人,即便自己得不到,也不能随便让人占了便宜。到最后,心也扭曲了,只有恬淡平和的人,容易活得清醒。
清醒的人,不是逃避开了尘世的喧嚣,而是在这样的喧嚣中让自己安静了下来。用林徽因的话说,
就是学会了“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菊”,他们更关注精神和灵魂,宁可丢下尘世的脚步。
人可以不清楚,但不可以不清醒。要让一颗心,慢慢地欣赏在路上,而不是憔悴挣扎在路上,活一回,不是来过、活过,而是没白来、没白活。
曾和宋美龄同窗的贵族小姐郭婉莹过着优渥的生活,可随着家道中落,曾经的光鲜已不复存在,生活犹如天堂坠入地狱,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
她没有就此与糟粕的日子妥协:
刷厕所的时候,依然要把自己收拾干净,穿着旗袍;
连蒸锅都没有,即使是用铝饭盒,她也要蒸蛋糕;
没有烤箱,她就用铁丝烤土司;
没有茶具,用搪瓷缸子,她也要每天自己煮下午茶;
再也买不起德国名犬,她就给儿子买一只小鸡仔,并叮嘱他要好好养着……
别人不理解,她静静地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人活着的样子,是苦中作乐,恬淡自如,命运左右了自己的处境,但心态让她寻到了另一处光明。
《菜根谭》有句话说: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意思是说,
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可以显出人生真实的境界;在质朴淡泊的地方,才能够体会心性本来的面貌。
随着时间推移,那些不逐名追利者已不会被现实困扰而被遮蔽了双眼,反而懂得到底人之生存之道乃“人生风雨不虞事,恬恬淡淡养本然”。相反,不谙世事的人难免遇事一波三折,走着走着,已难以回归初心。
轰轰烈烈虚假情,恬恬淡淡是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