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一位名为小宋的少年,在4岁时开始显现出运动能力较差的状况,经历了长期的求医过程后,在2023年被确诊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尽管身体困境重重,但他依然积极面对生活,通过旅行和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今年夏天,他参加了青岛华大的基因编辑研学活动,深入了解了基因编辑技术并认识到自己的疾病。他梦想走上生命科学的道路,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这个故事展示了小宋及家人的坚韧和对未来的期待。
讲述了小宋对基因编辑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克服困难完成研学活动的过程。通过此次活动,他深入了解了基因编辑技术和自己的疾病。
虽然面临疾病的困扰,但小宋依然热爱生活,通过旅行、阅读和研学活动丰富自己的体验。他梦想走上生命科学的道路,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
小宋和妈妈的故事感动了研学课堂的每个人,这个故事被分享出来,希望能为更多人带去力量和希望。
宋佳学4岁的时候,走路不是很稳,速度也不快。到了6岁时,家人渐渐看出他的运动能力和同龄小朋友之间的差距,以为是发育迟缓、缺乏锻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宋的行动能力却在不断减弱,明显的异常让父母开始警觉,问诊后的噩耗传来——孩子可能得了罕见病。
历经了长达7年的求医无果后,
小宋在2023年被确诊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
。这7年里,小宋渐渐从行动困难到无法走路,一次次为了治疗的寻访奔波,却没有消磨他的心智。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或在轮椅上,或在爸爸的背上,去了很多地方旅行,看了很多风景,也独自在书籍的无边海洋里畅游,增长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更加深了对生命的敬畏。
今年夏天,
小宋注意到了青岛华大的基因编辑研学活动,从小热爱生物的他对研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但,朝九晚七的高密度学习强度、出入全封闭实验室的不便等挑战也摆在眼前。面对这份不亚于任何学员的求知欲,研学课程的老师们对课程环节进行了优化,最终,小宋在妈妈的全程陪同下,完成了为期两天的学习。
作为一名初中生,基因编辑课程的知识对小宋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他却以超乎寻常的热情投入其中。通过这次学习机会,他系统了解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知识及治病原理,在实验室里亲自体验了慢病毒的包装、过滤及转染实验。
也是在课堂上,小宋第一次深刻认识了自己所患的疾病。
LGMD,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肌肉疾病,由基因突变影响肌肉蛋白的产生和功能,导致肌肉纤维逐渐退化
。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发作,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萎缩,表现为步态困难,走路时容易摔倒。中后期患者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而对于这一罕见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当课堂讨论到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助力疾病的治疗和治愈时,小宋随口说:“我可能活不到那个时候了。”一句话,让人窥见笼罩着患者家庭的无力感。
对于未来,小宋梦想自己能够步上生命科学的道路,为无数像他一样的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
课程结束后,小宋妈妈在信里写道,“
两天的学习体验,在儿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作为家长的我们将和孩子一起呵护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
在一位患者、一个家庭为了治疗所付出的时间面前,短短两天的研学活动能带来的改变或许几近于微弱。但我们仍希望,通过华大以及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
在不远的未来,罕见病的认知普及、临床诊断乃至治疗,都能够有更令人舒展眉心的发展。
小宋和妈妈的所言所行感染了研学课堂的每一个人,征得两人同意后,将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更多人带去力量。以下为小宋妈妈所讲述的小宋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