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一直有人耍着如此“小聪明”。
虽然房地产执行了史上最严的限购限贷政策,然而炒房者并没有罢休,而是找到了一条新途径,那就是通过银行消费贷套出资金,用于购房首期款,消费贷、房抵贷重现江湖。
据了解,今年前7个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去年全年仅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8305亿元。
这些大幅增加的消费贷流向了哪里呢?其实大多被用来买房了
。
授信时间在5-10年,额度在几十万至上百万不等的消费贷越来越像房贷,通过这种方式买房的很多也是炒房客。
消费贷、房抵贷原本是用来做啥的呢?
前者指由银行向符合特定条件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用途的无担保无抵押的人民币贷款,一般为消费贷款。后者指是借款人用已购房做抵押向银行借钱用于消费领域或做生意。
银行对房抵贷、消费贷的用途规定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能流入房地产。
那么又是谁暗地里在做着这样的事呢?首先是购买首套房,但是首付还有缺口的。
这类群体有真实购房需求,但是眼看房价的走势,肯定是坐不住的,会想方设法凑首付。其次,是拥有首套房的、又想改善居住条件,加杠杆的人群。把首套房抵押出去,能够贷到评估价的七成,贷款期限为5年,但可以循环使用下去。
对于消费贷用于购房,房地产中介推波助澜。
有中介表示,消费贷、抵押贷都可以做。如果抵押贷首付款不够的话,还可以将房子作“高评”处理,即在房子评估的时候,想办法价格评高一些,这样抵押贷款可以得到更多资金。
目前银行房贷按揭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5%、10%上下,但消费贷利率一般上浮20%、30%,利率要比房贷高出一大截。银行信贷经理推销起来也更加卖力了。因为和房贷相比,消费贷、房抵贷周期更短、利息更高。有抵押物在手,银行也不怕你跑掉。
另外,对房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强化了投资客的信心。因此投资客贷款加杠杆,继续买买买。像杭州,一些热门楼盘要求全款买房,对购房者来说也提高了资金要求。
贷款凑首付危险程度不亚于刀口舔血。
有金融人士称,一旦首付都是借贷而来,金融机构的风险大增,同时也容易助长房地产市场泡沫。同时,一般银行的消费贷都是三、五年短期贷款,那么购房者短借长用,容易造成个人流动性风险,最终风险也在银行等金融机构。
好在监管层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深圳,已有银行开始将消费贷款的期限,从最长30年,下降到5年,而且不得进行二次抵押。未来深圳其他银行也会陆续跟进。
另外据了解,北京市要求中介机构对近3个月本机构及从业人员经营活动开展自查,自查内容包括购房人办理消费贷、经营贷、个人信用贷、房抵贷作为购房首付款等行为。不仅仅是个人消费贷,只要是资金去向无法监管,就连信用卡大额套现,也在这次整顿的范围之内。
侃房哥在此奉劝诸位,别自以为是的耍小聪明撬杠杆,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1、杭州房价全面超3万元/平?好多区域都没那么贵
2、【私房话】装修能让你幸福也能让你分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杭州楼市战报”